上黃動物群

1987年到1991年的每一個春季或秋季,我國考古學家齊陶都堅持在上黃進行艱苦的野外工作,發掘出了門類眾多、數量巨大的動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後來被稱為“上黃動物群“。1985 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林一璞應邀赴南京承擔一個考古培訓班的教學任務。根據學員提供的線索,赴蘇南進行了一次“計畫外“的野外考察,在僳陽眾多的石灰岩山峰的裂隙中,意外地收穫了包括上黃動物化石在內的大量脊椎動物化石。經古哺乳動物專家齊陶鑑定,上黃動物群中的一些牙齒與發現於內蒙古的古罐鹿牙齒相類似,齊陶斷定,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大約生活在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1987年到1991年的每一個春季或秋季,齊陶都堅持在上黃進行艱苦的野外工作,發掘出了門類眾多、數量巨大的動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現在被稱為“上黃動物群“。其中一些小巧的牙齒特別引人注意,因為它們的樣子在基本方面很像靈長類,但卻保留了許多非常原始、甚至有些像食蟲類動物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上黃動物群
發現經過,繁多種群,靈長目,兔形目,奇蹄目,齧齒目,有袋類,翼手目,偶蹄目,食蟲目,食肉目,裂齒目,肉齒目,踝節目,重大意義,

發現經過

1985 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林一璞應邀赴南京承擔一個考古培訓班的教學任務。根據學員提供的線索,赴蘇南進行了一次“計畫外“的野外考察,在僳陽眾多的石灰岩山峰的裂隙中,意外地收穫了包括上黃動物化石在內的大量脊椎動物化石。經古哺乳動物專家齊陶鑑定,上黃動物群中的一些牙齒與發現於內蒙古的古罐鹿牙齒相類似,齊陶斷定,擁有這些牙齒的動物大約生活在早第三紀‘距今6500萬年至2400萬年之間)。1987年到1991年的每一個春季或秋季,齊陶都堅持在上黃進行艱苦的野外工作,發掘出了門類眾多、數量巨大的動物化石。這些動物化石現在被稱為“上黃動物群“。其中一些小巧的牙齒特別引人注意,因為它們的樣子在基本方面很像靈長類,但卻保留了許多非常原始、甚至有些像食蟲類動物的特徵。

繁多種群

該動物群發現的化石分屬12目,共63種動物。動物以小型動物為主,包括靈長目、有袋類、食蟲目、齧齒目和翼手目等。其時代為拘禁距今4500萬年的中始新世,它是迄今在亞洲發現的第一個始新世地層,發現的動物種類之多在亞洲首屈一指,在世界範圍內也是罕見的。尤其靈長目種類總計八屬和八個種,相當於過去亞洲幾十年發現的總和,令世界生物界震驚。

靈長目

低級靈長類中,兔猴類是一類與狐猴相近的動物,上黃的兩種兔猴類動物發現於D點裂隙。一種接近於歐洲狐猴,另一種則是兔猴亞族的新屬種:穴居似兔猴。上黃的兔猴個體小於歐洲狐猴,科學家暫時稱為“近似歐洲狐猴”。穴居似兔猴是一種小型兔猴,個體較小,兩顆下臼齒無下後附尖,它還具有一個深的下眼凹缺以及一條粗壯的連線下原尖和下後尖的齒脊等衍生特徵。上黃兩種兔猴的發現表明兔猴亞族是從亞洲而不是非洲遷入歐洲的,解決了長期困擾科學界的兩個有關兔猴的問題。
眼鏡猴類中分鏡猴科和眼鏡猴科。這次在上黃髮現的大眼鏡猴產自C點裂隙,歸為始鏡猴科,發現了兩顆牙。它證實了過去對始鏡猴類中始新世時在北美和亞洲之間擴散的推斷,將過去發現的中新世眼鏡猴化石記錄時間向前推進了三倍長。上黃眼鏡猴類的另一種——始新眼鏡猴,發現五顆牙。這些第一次表明始眼鏡猴類和眼鏡猴類實際上同處於中國東南部中始新紀。
靈長類中最具意義的當屬高級靈長類“中華曙猿”的發現,目前已發現4種,均生活在4500萬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化石產自上黃B點裂隙。這一動物群比已鑑定60年代在北非發現的高級靈長類要早800萬~1000萬年。儘管北非高級靈長類一直強調它的古老性,但上黃的“中華曙猿”的有力證據至少也可以說明亞洲東南部也是早期靈長類的活動舞台。在沒有發現最新相反證據情況下,“中華曙猿是靈長類包括人類、人猿、獼猴在內的共同祖先”的推斷是不可能被否定的。92年5月6日,齊陶教授在美杜克大學世界“高級靈長類起源專業會議”上宣告:高級靈長類的起源不在北非,而在中國江蘇溧陽。
但“中華曙猿”並非人類直接祖先,而是由曙猿到猿人再到人的間接祖先,其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進化過程,而這段過程正是當今科學家及後繼者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謎底還有待進一步揭開。

兔形目

兔形目化石數量很大,盧氏兔在上黃的各個裂隙中都有發現,種類單調,但較為原始,喇叭耳朵,小眼睛,長鬍須,這是草叢灌木中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特徵。
盧氏兔--兔耳目盧氏兔--兔耳目

奇蹄目

上黃髮掘了多種奇蹄目動物,有爪獸科、雷獸科、猿巨科、猿超科、獵猿科、蹄齒犀科、兩棲犀科、古獸科等。一些奇蹄目獸出現在內蒙古中始新世伊爾丁曼哈動物群內。它們在上黃的出現證實了上黃裂隙堆積的時候與伊爾丁曼哈哺乳動物群的時代是一致的。上黃的“迷你雷獸”是目前世界最小的雷獸,古獸科在亞洲發現尚屬首次,且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奇蹄目之雷獸奇蹄目之雷獸

齧齒目

至少有5個科發現於上黃裂隙堆積中,其中以倉鼠科化石為最豐富,D點裂隙發掘的始祖倉鼠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原始的倉鼠,由此可以推測倉鼠動物起源於亞洲。在A、B、C、E點裂隙中也發現了倉鼠。除此還有壯鼠科、豫鼠科、梳趾鼠科等。
倉鼠倉鼠

有袋類

在上黃水母山裂隙B、C點中發現了與亞洲負鼠相似的有袋類動物的10多顆上下牙齒,這在我國屬首次發現亞洲負鼠最先發現於哈薩克斯坦漸新世的阿克塞依爾組。
負鼠負鼠

翼手目

上黃裂隙中發現至少兩種小翼手亞目動物,即原始蝙蝠。

偶蹄目

上黃裂隙中至少發現了4個科的偶蹄動物。古鼷鹿和巨豬類動物發現廣泛。上黃古鼷鹿比內蒙古地區的更為原始。始巨豬屬的非常原始的碳獸類動物以及一種小型的原始石炭獸類動物在D點裂隙中發現。這些化石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巨豬類和石炭獸類起源研究。
偶蹄目之古鼷鹿偶蹄目之古鼷鹿

食蟲目

在上黃每一裂隙中都有化石發現,至少屬6個種。其中大部分為猥科動物。

食肉目

共發現2個科,細齒獸科和犬科。屬前者有盧氏細齒獸,而D點裂隙的諸多單牙齒則屬於犬科的最早成員鼠犬獸,它出現在北美的猶因坦斯。
食肉目之華南金貓食肉目之華南金貓

裂齒目

在上黃裂隙中發現了兩種動物,較大的山東中始新世早期官莊組的相似,D點裂隙所發現的較小動物化石則相象於廣東南雄古新世羅佛寨組中發現的低冠羅佛寨獸。

肉齒目

在上黃髮現的4種肉齒目動物均屬於鬣齒獸科。有D點裂隙中的湖犬獸,過去該動物僅發現與北美,還有D點裂隙中的翼齒獸和鬣齒獸及B點裂隙中的一種小型鬣齒類動物。

踝節目

僅發現豕齒獸科的一顆上的第一臼齒。這種動物在北美十分普遍,但在亞洲卻異常稀少,目前僅在新疆吐魯番盆地和蒙古的那蘭布拉克有所發現。上黃化石是亞洲第一個中始新世豕齒科動物。

重大意義

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在此之前,我國還從來沒有發現過早第三紀裂隙堆積中的哺乳動物化石。2 00 0 多萬年的時間跨度畢竟太漫長,198 6 年,齊陶與另兩位科學家進一步鑑定出漂陽的發現中有曾經發現於河南盧氏盆地中始新統中部地層中的盧氏細齒獸和洛河盧氏兔等動物化石; 據此確認上黃早第三紀哺乳動物的時代為中始新世中期(距今4 50 0 萬年左右)。
“上黃動物群”的發掘其研究證實了許多科學界的懸謎。列舉有:
1.原始古獸類的發現證實了有關歐洲的古馬類、古獸科生物地理起源及擴散路線的假想,說明亞歐之間的土爾蓋海並不足以成為哺乳動物擴散的不可逾越的天塹。
2.表明高級靈長類動物起源於亞洲的可能性較非洲為大。
3.眾多哺乳動物化石的發現表明亞洲東南部是早第三紀哺乳動物主要類群演化的重要舞台。這些裂隙堆積物是亞洲中始新世化石哺乳類的重要來源,可以用來進行與美洲、歐洲的同類化石對比,這無疑會揭示不同的古環境下生物活動繁衍等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