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醫國

上醫醫國

上醫醫國,讀音shàng yī yī guó,漢語成語,高賢能治理好國家。出自《國語·晉語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醫醫國
  • 注音:shàng yī yī guó
  • 釋義:上醫:高明的醫生
  • 出處:《國語·晉語八》
解釋,出處,用法,後世影響,文人,醫人,

解釋

【含義】比喻高賢;醫國:指為國家除患祛弊。高賢能治理好國家。
【詳解】“上醫醫國”最早見於《國語·晉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和視之。出曰:“不可為也⋯⋯吾子不能諫惑,使至於生疾”;文子曰:“醫及國家乎”? 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醫和認為“上醫醫國,其次疾(治) 人”,是醫家的職責。

出處

《國語·晉語八》“文子曰:‘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固醫官也。’”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後世影響

文人

“上醫醫國”論的出現,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些人文志士每以“活國醫”、“醫國策”自詡。黃庭堅《見子瞻燦字韻詩次韻》曰:“誠求活國醫,何忍棄和緩”。陸游《小疾偶書》“胸次豈無醫國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辛棄疾《菩薩蠻贈張醫道服為別且令饋河豚》“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

醫人

一些醫家則以醫理論國事,更加渲染了這種文化氛圍。以醫理論國事,最早見於《史記·殷本記》。伊尹借太素、上皇及九主治國之事,與湯王商討國策時,曾以醫為喻,陳述治國之道。“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全唐書》中的柳宗元在《愈膏肓疾賦》中通過論述治療膏肓之疾的道理來說明治理國家和除弊利政的方法。徐春甫《古今醫統》引《郁離子》曰:“治天下其猶醫乎? 醫切脈以知證,審證以為方故治亂,證也;紀綱,脈也;道德刑政,方與法也;人才,藥也。夏之政尚忠,殷乘其弊而救之以質;殷之政尚質,周乘其弊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苛法以鉗天下;天下苦之,而漢乘之以寬大,守之以寧一,其方與證對,其用藥也無舛。天下之病,有不瘳者鮮矣。”郁離子用治病之理,來說明歷史朝代的更替。以醫理論國事,體現了古代醫家參政議政的意識。如元代許國楨、明代吳傑、戴思恭等還親自參與了國事。而清代醫家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一書中,專門撰文“醫道通治道論”,探討了治病人之法與治國之術的相通之處。“治身猶治天下也。天下之亂,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而人之病,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後天者。先天之病,非其人之善養與服大藥不能免於夭折,猶之天生之亂,非大聖大賢不能平也。”故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診候》說:“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因此鑽研醫道,濟世救人,成為“上醫”,充分體現出古代醫家人格價值的理想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