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營社區(雲南省保山騰衝縣芒棒鎮上營社區)

上營社區(雲南省保山騰衝縣芒棒鎮上營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營社區,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4.00公里, 國土面積19.80平方公里,海拔1420.00米,年平均氣溫16.50℃,年降水量16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260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5畝;有林地20100.00畝。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068戶,有鄉村人口3976人,其中農業人口3648人,勞動力212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07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03.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2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外出務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營社區
  • 外文名:Community of shangying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雲南保山騰衝縣芒棒鎮
  • 下轄地區:16個村小組
  • 面積:19.80平方千米
  • 人口:3976
  • 電話區號:0875
  • 郵政編碼:679100
  • 地理位置:龍川江西岸
  • 氣候:高寒 年均15.5度
  • 海拔:海拔1150米-1850米
  • 方言:以騰衝話為主
  • 居住民族:漢、傣、白、回等
  • 年均收入
  • 民風:淳樸
  • 主營:茶、畜牧業、林業
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發展重點,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106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1068戶通電,有2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39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6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68戶。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1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569.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9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該村到2014年底,有6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00.00畝(其中:田1885.00畝,地715.00畝),人均耕地0.6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01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5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4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017.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03.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85.30萬元,畜牧業收入868.8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00頭,肉牛770頭,肉羊645頭); 林業收入298.6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069.10萬元, 工資性收入46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5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外出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6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60人 ,在省內務工30人,到省外務工3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88.57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68戶,共鄉村人口3976人,其中男性2071人,女性1905人。其中農業人口3648人,勞動力2128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1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9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5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0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50萬元,有固定資產111.2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上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上營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20公里,距離中學0.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24人,中學生20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發展阻力大。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以產業帶動全村發展。。該村到2014年底,有6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文地理

上營社區隸屬芒棒鎮,地處龍川江西岸,屬高寒山區村,全村國土面積19.8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1850米之間,氣溫高低不一,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交通方便,山青水繡,生態良好,資源豐富,立體氣候突出。油茶、石斛、核桃、茶葉、特種養殖業發展潛力大。

新農村建設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美麗鄉村”社區建設活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容村貌、加快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重點。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不斷強化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農民民眾的主體作用和體制機制的保障作用,變革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儘快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充滿活力的“天藍、地綠、山青、水秀、氣爽”的建設要求,成為“秀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