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學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

上海政法學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是上海政法學院設立的一個跨學科、跨院系的對策性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現任校長:金國華
  • 學校地址:求實樓五樓
  • 研究所:12個
簡介,本院概況,本院領導,發展規劃,學者介紹,研究所,東方法治文化研究所,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比較法學研究所,城市與犯罪研究所,社區矯正研究所,國學研究所,信用經濟與法制研究所,法制與社會研究所,立法與法治研究所,生命法學研究所,新聞傳播法制研究所,城市公共安全科研基地,

簡介

本院概況

上海政法學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是上海政法學院設立的一個跨學科、跨院系的對策性研究機構,旨在針對我國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以制度研究為核心,融合社會科學諸學科乃至自然科學的理論和實踐,為國家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諮詢和建議,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連續性。研究院將努力建成國家法治建設和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智庫”和“孵化器”,立足上海、面向全國的套用型對策性的學術重鎮,以及高端研究、高端交流的學術平台。

本院領導

院長:金國華教授
副院長:王蔚教授、倪正茂教授、何平立教授
秘書長:胡戎恩 副教授
副秘書長:石其寶 副教授、李紹章 副教授、楊 華 副教授

發展規劃

一、發揮法律學科優勢,承擔中國法治建設的“智庫”的社會責任。
   上海政法學院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學術研究發展機構,秉承“開拓法學資源、指導法治實踐、創新法治觀念、引領法治前行”的宗旨,致力於為中國法治建設提供深入、客觀、準確的解決方案和理論支持,推動中國法治建設的長效發展。
二、以法律為核心,開展法律、經濟、政治等多學科學術研究資源的跨學科整合。
    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下設有東方法治文化研究所、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所、城市與犯罪學研究所等多個學術研究機構。這些學術研究機構研究領域廣泛多樣,成果卓著。同時,上海政法學院的學者在廣泛領域內承擔了國家和地方的重要研究課題,還接受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的委託,對我國當前改革和發展中的多項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而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將致力於“跨學科研究”,以重大對策性科研項目為平台,打破法律學科的專業劃分、打通社會科學之間的學科界限、甚至打通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籬笆,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取向,以跨學科合作研究為主的研究方法,能夠促進各學科中青年學者開闊學術視野、激發學術興趣,能夠提升中青年學者學術成果的社會價值。尤其是,上海政法學院中青年教學研究人員可以在原有紮實的法學專業功底基礎上,具備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現實的關懷、更加深厚的歷史責任感、更加敏銳的社會洞察力,跟上中國法學在恢復創建以後快速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面向現實、自主創新”的步伐。
三、整合社會資源,作為學術研究的強大平台,以提升上海政法學院科學研究層次。
   ◆以年刊的形式出版《上海法治與公共政策藍皮書》,記錄中國法治建設和公共政策制定中重要事件,從學術的角度進行分析、評價,向國際社會、國內民眾展示中國和上海法治建設的成就和面臨的真正問題與挑戰。
◆每年春秋季舉辦“上海法治與公共政策高端論壇”,每年以重大公共政策為主題,邀請國內實務界、學界以及國際上對該公共政策問題的權威、高端人士,進行高層次、高水平對話,打造“真正面向國家治理現實、對策性研究平台”的品牌。
◆整合社會資源,作為學術研究的強大平台。以研究院的理事會作為平台,整合全社會的企業、社團資源,為研究院所用,為了研究院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學者介紹

金國華,現為上海政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社會心理學、青年學學科主要學科帶頭人。1986年起任上海市青年學學會會長;1995年起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2004年起任上海市法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法治研究會會長,上海市金融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他還曾任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上海市青年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大學生研究中心主任,曾榮獲“全國優秀團校教師”和“上海市育才獎”。2008年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青少年研究事業突出貢獻獎”。1988年起歷任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院長,上海大學副校長、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院長、上海政法學院院長。
王蔚,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國際關係法學博士,曾任上海大學教授、文學院黨委書記、《社會》雜誌社社長等職,現為上海政法學院教授、院長助理兼國際交流處處長、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主任。
倪正茂,上海政法學院終身教授,首批“中國法學名家”之一。1957年入學復旦大學法律系,1961年畢業於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法系。中國法律史學會、科技法學會、語言邏輯學會常務理事,上海法哲學會、生命法學會會長。曾應邀赴美國、 日本、 韓國及中國香港、 澳門 、台灣講學、 交流。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社會與法制委員會主任,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常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政協七、八、九、十屆委員、常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人大第十三屆代表。1988年、2003年獲上海市先進工作者獎,2004年獲寶鋼教育獎,2006年獲“上海市首屆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被列入“上海政法群英譜”。2011年《文匯報》以整版篇幅介紹了倪正茂的學術成就。為該報歷史上首次如此介紹一位法學家。
何平立,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現為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曾在上海大學歷史系、政治學系任教;歷任上海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等職以及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政治學學會、行政管理學會和法治研究會理事;被聘為華東師範大學、安徽省社科院、江蘇省社聯特約研究員和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吳鵬森,男,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城市與犯罪研究所所長,財政部“城市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科研基地”項目主持人。先後擔任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安徽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擔任的社會兼職有: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安徽省兩課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省農村社會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校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市政治文明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和結題鑑定專家,東方講壇講師,上海市教委中學教材審查鑑定專家,國內多所高校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犯罪社會學、社會發展、社會保障等。
劉強,男,社會學碩士、法學博士、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社區矯正研究所所長(原社區矯正研究中心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監獄學會理事、中國犯罪學會預防犯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監獄學會理事。
祁志祥,男,江蘇大豐人,華東師大文學碩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第四屆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致力於文藝理論、美學、國學人文研究。曾主持並獨立完成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文藝美學類項目“中國古代美學史的重新解讀”、主持並獨立完成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指南類規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獨立完成“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子項目“歷代文學研究的經濟維度”。
胡戎恩,博士、副教授,浙江溫州人,2000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碩士(導師白建軍教授,論文《公司企業人員職務犯罪研究》),2004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導師周旺生教授,論文《私有財產權的價值與立法保護》)。研究興趣集中在私有財產權的法理學和立法學研究,2006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走向財富——私有財產權的價值與立法保護》,該書評為2006年最受關注的100本法律圖書。2007年參加中組部、團中央西部博士服務團,掛職擔任貴州省銅仁地區行政公署專員助理二年。2010年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流動的土地——貴州銅仁地區土地流轉社會調查》。還兼職擔任上海政法學院法治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秘書長、法治與立法研究所所長、貴州省銅仁地區行政公署經濟顧問、上海工商聯溫州商會顧問、上海溫州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湯嘯天,男,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學、被害人學、訴訟法學,善於在法學與新興學科的邊緣地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成果:著有《犯罪被害人學》等專著8部,發表論文90餘篇,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報內部參閱》等高層次“內參”中發表。論文《基因及基因研究的法律控制》獲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0-2001年)論文類三等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人民的選擇》在2004年獲上海市第五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學術職務: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副主編,上海市法學會副秘書長,《上海法學研究》編輯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所

東方法治文化研究所

東方法治文化研究所主要根據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發展的實際情況,承擔社會普法工作,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作深入的調查、研究。研究所著力推進上海法治文化建設和政法文化建設,促進政法機關執法活動的長效發展,從而進一步最佳化社會法治環境和提升市民的法律素養。
所長:金國華 教授

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

戰略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主要對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經濟合作、世界經濟形勢有較深研究,長期從事“入世”後中國國家經濟安全問題研究。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戰略格局,世界政治問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世界和地區安全問題,各類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區域合作問題及中外關係。
所長:王 蔚 教授

比較法學研究所

以法律文化比較為總研究課題,分類研究比較憲法、比較刑法、比較民法、比較行政法、比較訴訟法等重點課題,並視研究所成員各自的興趣研究其他分支課題,以出版《比較法學叢書》為成果形式,力爭召開一些有影響的研討會。

城市與犯罪研究所

城市與犯罪研究所是套用社會科學研究院下設的研究機構,研究所以社會學、犯罪學、刑法學、監獄學等相關學科為專業背景,整合校內外的研究力量,致力於研究中國城市的刑事犯罪、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問題研究。研究所將與學界和上海及全國相關實際部門建立聯繫,形成合作關係,開展課題研究與學術交流。研究所獲得了財政部和上海地方財政的大力支持,正在建設中國城市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科研基地。
所長:吳鵬森 教授

社區矯正研究所

社區矯正研究所的前身是上海政法學院社區矯正研究中心,該中心在學院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於2003年2月成立。研究中心主任為劉強教授,兼任上海司法研究所副所長。中心成立的背景是:2003年1月28日,上海市委政法委召開了全面推進社區矯正工作動員大會,這意味著上海於2002年8月開始的社區矯治試點工作將在徐匯、普陀和閘北三個區全面推開。基於社區矯正的推進有許多理論和實踐的問題需要探索和研究,時任上海司法研究所所長的倪正茂教授倡導成立了社區矯正研究中心,配合社區矯正的試點,加強對相關理論與實踐方面問題的研究,為我國非監禁刑罰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2003年3月,社區矯正研究中心承接了上海市委政法委有關社區矯正的研究課題,標誌著我中心的研究工作正式拉開序幕。研究中心以此為平台,以研究課題為紐帶,採取縱向、橫向聯合的形式開展了對不同層次社區矯正課題的研究。並且在教學、培訓、國際交流方面取得多項成績和突破。
研究中心的宗旨是:推動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促進我國刑罰制度改革,步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加強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和探討;搭建社區矯正的科研、教學、培訓和國際交流的平台。
研究中心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
社區矯正研究所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法學會、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監獄局等部門的社區矯正研究課題15項。先後出版社區矯正的專著、編著、譯著、文集10多本,發表社區矯正的專業文章100多篇。在研究中心教師的指導下,我校十幾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以社區矯正內容為選題,公開發表後,被引用率很高。目前由社區矯正研究中心公開發行的《社區矯正評論》刊物(以書代刊)不僅是展示最新、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和工作經驗的平台,而且將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服務視窗和探討園地。
在研究所的積極參與和組織下,2003年12月,我院與上海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愛心工程基金會聯合舉辦了有全國第一批試點的六省市實務部門和學者參加的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2006年10月,學院與馬里蘭大學在上海聯合舉辦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控制的新發展”國際研討會;2009年11月,我院與法務部預防犯罪研究所、上海市社區矯正工作辦公室聯合召開了主題為“瓶頸突破與前景展望”的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研討會。
二、教學與培訓
研究所十分注意將社區矯正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為刑罰執行和社區矯正領域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才。我院從2004年以來已先後開設了《社區矯正》、《中外社區矯正制度比較》、《美國社區矯正》等課程,其中《社區矯正》被列入上海市教委的重點課程。學院的監獄學專業建設已被列入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設和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社區矯正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我院已在本科監獄學專業中設立了社區矯正專業方向,可以為全國的社區矯正工作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
刑事司法學院和社會管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部分教師在校內多次承擔過面向上海以及外省市的社區矯正培訓的任務。
三、國際交流
研究所還注重加強國際合作,得到過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中心、內布拉斯加大學刑事執法系、依阿華州立大學社會學系、馬里蘭大學犯罪學與刑事執法系、東肯塔基大學的執法與安全學院的積極支持,並分別與我中心開展合作研究。中心教師應邀作為訪問學者到耶魯大學法學院進行社區矯正比較研究,還多次參加在我國舉辦的國際社區矯正研討會並作大會發言,並隨團到美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國家進行社區矯正的調研。2010年,研究中心教師首次作為中國代表應邀參加在美國舉辦的國際社區矯正協會年會並作大會發言。
社區矯正研究所正積極努力,爭取在科研、教學、培訓以及國際交流方面取得更大的發展,為推動我國社區矯正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四、研究成果
1.《英國社區刑罰執行制度研究》(劉強主編,2011,中國法制出版社)
2.《社區矯正評論》卷一 (劉強主編,2011,中國法制出版社)
3.《社區矯正管理模式研究》(武玉紅著,2011,中國法制出版社)
4.《社區矯正組織管理模式比較研究》(劉強主編,2010,中國法制出版社);
5.《美國社區矯正演變史研究》(劉強著,2009,法律出版社);
6.《社區矯正理論與實務研究文集》(劉強、姜愛東、朱久偉主編,2009,公安大學出版社);
7.《解讀(英國)社區刑罰》(劉強、王貴芳譯,2009,公安大學出版社);
8.《社區矯正制度研究》(劉強主編,2007,法律出版社);
9.《美國未成年人矯正制度概要》(劉強編著,2005,公安大學出版社);
10.《各國(地區)社區矯正法規選編及評價》(劉強主編, 2004,公安大學出版社);
11.《美國社區矯正的理論與實務》(劉強編著,2003,公安大學出版社)。
五、研究所領導
所長:劉 強 教授

國學研究所

國學研究所是研究院下屬的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平台。研究所整合校內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力量,致力於孵化國學研究成果,在承擔全校公選課《國學人文教程》教學,對本科生進行文化普及和人文教育的同時,努力聯繫實際,將國學人文精神講座開到社會各界,同時與上海市及全國學界國學研究專家建立學術聯繫,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展開學術交流,擴大學院影響力,打造上海政法學院國學研究品牌。
已出版的國學研究主要成果:
《國學文學讀本》,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人學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中國美學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美學通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歷代文學研究的經濟維度》,河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所長:祁志祥 教授

信用經濟與法制研究所

運用學院法律研究的強項,結合經濟社會管理中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的需求,通過加強誠信法治宣傳,加大誠信教育,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良好的守信氛圍。幫助和服務政府積極行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有效地推進企業信用管理建設。協同並引導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發展壯大。

法制與社會研究所

研究所以“立良法、行善政、限公權、謀民利”為宗旨,剖析法治與社會管理、民主制度與民生改善、政府與社會組織、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等方面的相互關係,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加強民生制度建設,建構以權利為導向的社會政策體系,增強全社會參與社會管理的活力,完善社會管理的運行機制。

立法與法治研究所

主要以立法學為研究視角,運用實證研究、社會調查等方法,研究和記錄中國法治發展,每年定期發布法治指數報告,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
所長:胡戎恩 博士

生命法學研究所

生命法以研究有關生命的法律問題為旨要,開展生命法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公共健康法律問題研究、安樂死法律問題研究、愛滋病法律問題研究、毒品法律問題研究、心理健康法律問題研究、醫患關係法律問題研究、基因技術法律問題研究、器官移植法律問題研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法律問題研究、腦死亡法律問題研究等。

新聞傳播法制研究所

新聞傳播法制研究所將開展歐美新聞傳播法律與制度研究,中國及歐美新媒體規制研究,並進行決策諮詢,為政府提供決策資源。

城市公共安全科研基地

研究成果:海權戰略與國防政策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