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康平路黃園

上海康平路黃園,是由時任真如黃氏畜植場場長的黃德鄰於1939—1941年設計建造的私人庭園,同時兼作真如黃氏畜植場在上海的分場。因當時法租界當局規定,在康平路一帶不得建造中式住房。憑藉設計者的智慧,在僅一畝多的地塊內建造了一座以中國江南園林風格為主,兼容西方園林風格的庭園。該園在1943—1947年間,共舉辦了四次菊展,並以精巧的設計和園內大量名貴樹木及盆景享譽上海。陳景韓、鄭逸梅等文化名人都是康平路黃園的常客。1954—1955年,該園園地被徵用,建造上海高安路一小和上海五十四中學,黃園遷往伊犁路,1959年被合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康平路黃園
  • 外文名稱:Shanghai kangping lu yellow garden
  • 地理位置:上海康平路
  • 占地面積:10餘畝
歷史沿革,綜述,

歷史沿革

清宣統元年(1909年),園藝行家黃岳淵先生於上海真如鎮桃浦三千里村創建了黃氏畜植場。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黃氏畜植場已是上海花木行業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一家私營企業之一。黃氏畜植場以生產龍柏、雪松、杜鵑等名貴花木著稱,不僅在花卉、樹木的栽培和引種繁殖等技術上有較大的突破,在菊花新品種培育方面也聞名上海。在進行園林綠化施工的同時,黃氏畜植場還能按客戶要求設計營造不同風格的庭園,並從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造園經驗。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上海後不久,突然將黃氏畜植場查封,理由是“中國不可能有這么大規模的私人園藝農場(當時黃氏畜植場占地280餘畝)”,並派日軍駐守,場主黃德鄰全家10餘人被迫遷居。時任上海申新第九棉紡廠總經理的吳昆生先生知道此事後,主動向黃岳淵、黃德鄰父子提出,他在當時法租界內的康平路有一塊空地(當時不到2畝,到1945年擴展到10餘畝),黃氏一家可以在那裡建房安家,並將真如黃氏畜植場內的一些珍稀盆景和名貴樹木移植到那裡。經商議,由吳昆生出資建房,黃家以租賃方式使用,並負擔園田的地價稅。由此,真如黃氏畜植場在康平路設立了一個分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黃氏父子與吳昆生先生商定,決定對康平路黃園加以擴建、改造,將其建成為上海一個規模較大,更具特色的庭園。但因黃德鄰急於將真如黃氏畜植場總場內300餘畝苗木全面整合,同時又擔負創建真如中學的籌款、購地等事務,直到1946年才開始進行黃園的擴建。不料工程進行僅一年多,國內局勢急變,這一計畫也就此中止。

綜述

上海康平路黃園相對於同一時期興建的漕河涇鎮東側的黃家花園(現在的桂林公園)和曹家花園(現漕溪公園)等私人庭園,其規模和面積要小得多。但設計者卻能克服諸多不利條件,藉助豐富的植物材料,營造出咫尺山林的無窮意境,充分體現了小中見大的中國古典園林精髓。由於黃德鄰曾設計建造了上海地區一些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庭園,又有近20年的花木種植經驗,對各種植物的生態習性十分熟悉,再加上真如黃氏畜植場內豐富的園林樹木可供選擇。終於在不足兩畝的地塊內,將兩種不同風格的園林景觀妥帖地融合併各顯其長。在庭園東區,設計者通過精巧的設計,使中國古典園林的幾個典型要素都展現在人們視野中,呈現出咫尺山林,妙在小,精在景,貴在變,長在情的特點。在庭園西區,設計者將造景與功能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將其修整為緩坡草坪,使這一區域顯得較為開敞。同時,將住宅地基下的通氣孔通道置以碎石,構成枯山水溪流式景觀。
在黃園的設計建造中,還運用到當時較為先進的造景技術手段。比如瀑布的夜間燈光照明,使水景變得更加生動多彩。另外,設計者還十分注重遊人的視覺和空間感受,在樹屏植物的搭配以及假山走勢及高度的處理等方面都獨具匠心,體現出較為高超的造園技巧和先進的造園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