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

1999年1月13日,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設“上海農業生物基因庫”。2000年6月29日,市計委正式立項,總投資4177萬,為市重大建設項目。項目地點位於上海市北翟路2901號上海市農業科學院。12月26日,工程奠基。2001年12月26日,“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成立。 2002年5月13日,工程竣工。7月27日,中心揭牌。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
  • 外文名稱:Shanghai Agrobiological Gene Center (SAGC)
  • 總部地點:上海市北翟路2901號
  • 成立時間:2001-12-26
  • 經營範圍:農業資源收集保存、研究評價、繁育創新和開發利用
  • 公司性質:事業單位
  • 總投資:4177萬
簡介,概況,資料,

簡介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是一個從事農業生物基因資源研究的公益性科研單位,核定編制30人。中心的宗旨為: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接軌世界,為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準備物質與技術基礎。主要業務範圍為:收集保存,研究評價,繁育創新,開發利用農業生物基因資源及發展相關技術。

概況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占地面積7635m2,建築面積3118 m2。建有種子庫、微生物庫、植物離體材料庫和動物生殖細胞庫,可保存各類資源30餘萬份。中心資料庫已配備先進的網路硬體設備,建有專門的網站。中心實驗室配備有包括定量PCR毛細管電泳儀、液質聯用儀、超速與高速離心繫統、中紅外近紅外和紫外光譜儀、螢光相差顯微鏡、CO2超臨界萃取儀、原子吸收等近200萬美元的儀器設備。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的學術決策諮詢機構為專家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包括國內外著名科學家和兩院院士

資料

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是於2002年7月27日揭牌成立的,是隸屬於上海市人民政府、掛靠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委託上海市農科院管理的公益性事業法人單位。是一個從事農業生物基因資源研究的公益性科研單位,其宗旨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國、接軌世界,為我國農業的持續發展準備物質與技術基礎。主要研究任務為:農業基因資源的收集保存、研究評價、繁育創新和開發利用以及發展相關技術。
基因中心現設有辦公室、實驗室、基因資源庫、資料庫、實驗基地等部門,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上海)分中心和國家植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種質資源分室掛靠基因中心。在編職工19人,非在編職工24人,碩博士、博士後研究生45人。
基因中心建有一個綜合性農業生物基因保存庫,包括低溫低濕和液氮兩套保存系統,可實現30萬份種質資源的長、中、短期保存;現代化的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實驗室,可實現優異種質的綜合評價與鑑定,有利基因的發掘、分離與轉移以及主要農作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和種質資源的創新與利用。截止到2017年底,基因中心收集保存的種質資源已達10萬餘份,對外提供2萬餘份次,包括主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麥、油菜、蔬菜和花卉以及微生物資源和遺傳工程材料。在水稻功能基因資源的收集保存方面也已形成特色。
基因中心現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農業部948重大專項、上海市科技發展和上海市科技興農等重大、重點項目以及美國洛克菲勒基金等國際合作項目三十多項。
從有利於國家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以及環境安全出發,中心的部分科學家將發展節水抗旱稻作為研究重點。至2003年,育成了全國南方第一個節水抗旱稻品種“中旱3號”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並成為南方稻區品種區域試驗的對照種;2004年,選育的“滬旱3號”、“滬旱7號”相繼通過國家和上海市審定。更為重要的是,中心育成了全球第一個旱稻不育系,並實現了三系配套。節水抗旱雜交稻“旱優2號”和“旱優3號”已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開始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這是全球旱稻發展史上的大事,具在重大的理論意義與套用價值。研究成果《栽培稻節水抗旱種質評價、創新和新品種選育》和《水稻基因資源創新與分子技術育種》分別獲得2005年度和2007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