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巴士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經上海市教委批准,於2000年元旦揭牌。學院由知名上市公司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斥資與國家“211”重點建設高校之一的上海大學共同創辦,是上海第一所股份制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上海大學的二級學院(具獨立法人),上海市11所示範性高職重點建設單位。

學院目前占地187畝,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綠化率達45%以上。學院擁有現代化的教育設施,有在技術上領先的多個校內實訓室:現代汽車技術實訓中心、現代汽車結構展示室、汽車商務實訓室、物流信息管理實訓室、現代汽車電子實訓室、計算機網路實訓室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大學巴士學院
  • 創辦時間:1999年1月1日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類別:股份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學校屬性:211工程
  • 在校生:1700多名
簡介,榮譽,辦學特色,辦學新體制,培養模式,

簡介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成立於1999年,為上海巴士實業集團和上海大學合辦的股份制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大學巴士汽車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幾年來,學院牢牢把握“背靠企業、面向市場、辦出特色、服務行業”的辦學宗旨,堅定貫徹“基礎適度、以德為本、突出能力、重在實踐”的教育理念。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第一要務,以培養現代汽車下線後的縱深服務以及新興產業的技能型人才為目的。倡導“厚德載物、教書育人、誠信敬業、率先垂範”的師德和“勤奮讀書、刻苦學技、誠信明禮、礪志成才”的學風,面向市場、準確定位,校企結合、強強聯合,探索一條股份制舉辦高職之新路。
上海大學巴士學院
成立了“汽車維修”國家職業技能堅定所,並被上海市教委推舉進入教育部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項目(汽車維修專業)。經多年努力,學院已建有由上汽大眾、通用、永達、東昌、中遠物流、現代軌道交通公司等國內眾多知名大中企業構成的26個校外實訓—就業基地。
學院擁有以上海大學的著名學者、教授專家擔綱組成一流的師資隊伍,由國際著名品牌汽車商共同參與精心挑選國內外系統性、科學性、實踐性強的教材。按照上海市“十五”規劃中確定的六大支柱產業中的“汽車”和“商貿”,四大新興產業中的“現代物流”等行業,以及為順應上海市作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和“國際博覽展示中心”的需求,開設“現代汽車故障診斷與維修”、“汽車商務”、“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現代城市交通管理(企業管理)”、“汽車電子技術”、“城市物流網路管理”、“廣告藝術設計”、“博覽與會展藝術設計”等9個專業(方向)。所設專業特色明顯,具有前瞻性、首創性、適應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汽車商務”專業已被列為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榮譽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700多名。學院面向本市及周邊省市(浙江省和江蘇省)招收應(歷)屆高中生和優秀“三校生”,學制三年,頒發上海大學文憑和多種技能證書。2003年秋季招收新生775人,全部學生均為第一志願錄取,最低錄取分數高出上海市錄取資格線45-50分。此外,學院已成為在職培訓與上海市多個等級工技術資格鑑定考核基地。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培訓部門和企業的不同需要,開展汽車空調檢測和維修、汽車駕駛技能、汽車維修企業管理和運作、物流技能等培訓和職業資格考核。
幾年來,學院忠實履行“背靠企業、面向市場、辦出特色、服務行業”的辦學宗旨,認真貫徹“基礎適度、以德為本、突出能力、重在實踐”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2+1”的辦學模式,得到了發展迅速,已初見成效。歷年在校生全額參加上海市英語(PET)統考,連續三年通過率在81%-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餘個百分點;2003年230名學生參加《電子商務》(中級)國家職業資格鑑定考核合格率高達98.7%,高出市合格率近30個百分點。該院的學生以適應社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計算機套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等五大能力見長。獲多種技能證書和各類獎勵。辦學以來,有4人榮獲國家獎學金,有26人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學院辦學至今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諸多國內著名企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永達、東昌、上汽大眾、通用、中遠物流、現代軌道交通公司和巴士集團等知名企業已成為該院學生頂崗見習、畢業生吸納的大平台。迄今,學院已向社會輸送了三屆544名畢業生,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平均高達92.7%,位居前茅。
學院正按照既定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完成上海市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建設的各項指標,正為使學院成為辦學體制先進,專業特色鮮明,行業優勢顯著,管理機制高效,精神面貌奮發,全國著名、上海一流的高等職業院校而努力奮鬥。

辦學特色

辦學新體制

在辦學管理上,一方面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另一方面主動將一切教學過程納入上大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既遵循教育規律,又遵循市場規律,有效提高了辦學效率和辦學質量。
在專業設定上,學院成立由行業、企業負責人和專家為主體的“學院建設與發展委員會”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具體對專業設定、課程改革、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進行諮詢與指導,使學院的專業設定具有前瞻性,辦學方向、培養目標更貼近市場,更具特色。
在資源利用上,學院背靠企業,獲得了社會企業的大力支持,大眾汽車公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巴士集團公司、泛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申沃客車公司、上鋼五廠等企業紛紛慷慨解囊支持學院建設,多次無償贈送汽車教學設備,同時還輸入先進的技術,使學院實訓室建設基礎實、立意新、起點高。
在辦學經費上,學院不享受政府財政撥款,主要依靠巴士集團的投入、社會各界的捐助、以及學費的收入,走的是靠社會力量發展的辦學道路。投資主體巴士集團對學院不求回報,但求品牌。學院董事會正是在巴士集團這樣的要求和鼓舞下,發揚上大“自強不息”的精神,努力克服辦學資金有限的困難,全力打造高職教育品牌,可謂是“不花國家一分錢,不遺餘力創品牌”。如今,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學院不僅獲得良性發展,而且品牌效益初顯,不斷創造出成倍的社會效益回饋社會、回饋企業、回饋家長。
學院在為社會輸送急需人才的同時,還為企業員工提供良好的在職進修和培訓服務,這種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使企業成為學院的“校外實訓——就業”基地,校企互助互利,獲取雙贏,學院辦學的道路越走越寬。

培養模式

學院依據高職人才培養的特徵以及企業對錄用高職畢業生的要求,牢固確立“基礎適度、以德為本、突出能力、重在實踐”的教育理念。根據現代服務業相應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的要求,通過精簡、最佳化、整合等不同方式,建立了“公共基礎課平台”和“公共技能實訓平台”,實施“理論教學——校內實訓——職業資格考證”緊密結合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原有的“學科型教學體系”。
為把學生培養成能力見長的知識型技能人才,縮短畢業生進入企業的適應過程,學院堅持實施“2+1”的培養模式,即有二年時間在校內學習、實訓和考證,一年時間在校外接觸實際,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接觸社會、掛職鍛鍊;通過3個月“企業實訓”,從基層“頂崗”做起,了解企業,接受企業的考察,明確畢業後留用的意向;再經5個月的“畢業實習”,接受企業的職前培訓,向師傅學技,同時在學院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實踐論文和就業簽約。
2004年學院委託用人單位對首屆畢業生作調查,綜合評價如下:
組織紀律性、工作責任心、團隊精神、文明禮儀和愛崗敬業等5項評價—“強” “較強”≥92%;
繼續學習能力、專業基礎知識、專業職業技能和社交與適應能力等4項評價—“強” “較強”≥83%;
與同等學歷的他校畢業生相比63.9% 的學生具有技術套用能力“強” “較強”的優勢。
此外,學生下企業實訓的形勢也十分喜人,上述28個企業每年向我院索要的實訓學生數遠大於應屆畢業生數,以04屆為例,需求數為802名,而學院本屆畢業生僅439名,由此可見,學院的品牌效應得到顯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