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樂塔

上樂塔

上樂塔位於油山鎮上樂村塔下村右側約100米處的小山上,距縣城約52華里。上樂塔建造年代無記載。根據塔內折上式構造及塔上楠木化驗結果,應為明代建造。上樂塔於1979年進行全面維修,恢復了原貌,現堅固完好,但塔身仍略有傾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樂塔
  • 位置油山鎮上樂村塔下村右側
  • 塔高:29米
  • 底圍長:9.88米
發展歷史,相關故事,

發展歷史

上樂塔系六面五層磚塔, 對角距3.16米,每層有一真門,其餘五面隱出假門。塔內有螺旋形上升階梯,可登塔頂,塔頂封蓋。塔身每層有兩座小神龕置放木雕菩薩,塔身略向東頭傾斜。小巧玲瓏,造型美觀,對古代歷史和建築藝術有一定研究價值,為縣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故事

三年游擊戰爭時期,項英,陳毅領導的游擊隊分為三個大隊——一隊在信豐,一隊在山南,項英,陳毅坐鎮油山。當年,游擊隊分區活動,以油山為中心建立了一整套聯絡制度,設立了秘密交通聯絡站。上樂塔為秘密聯絡處之一。交通站分為兩條交通幹線,一條通山南,一條通梅山,北山。上樂塔則為交通站接頭處,當時,大量的情報,特委,游擊隊的檔案以及項英,陳毅編寫的《紅軍戰士漢字識字課本》和戰爭,政治教材,都由上樂塔交通站接頭處交接和轉發。
上樂塔
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領導,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中央紅軍不得不於1934年10月從瑞金、於都等地出發開始長征。留在蘇區堅持鬥爭的紅24師和地方武裝共1.6萬人,遭到敵人圍剿大部損失。何叔衡、毛澤覃等黨和紅軍的高級幹部在突圍中犧牲,瞿秋白和劉伯堅被俘後遇害。突圍出來的少數部隊會同地方武裝和敵人打起了游擊,項英、陳毅經過轉戰,於1935年2月來到位於贛南的油山地區和梅嶺,與李樂天、楊尚奎領導的游擊隊會師,開始了艱苦卓越的三年游擊戰爭。當時,敵人採取搜山、燒山、移民、封坑、包圍、“兜剿”等等手段,進行最殘酷的“圍剿”。陳毅和戰友們風餐露宿,晝伏夜行,堅決依靠民眾的支援和掩護,開展靈活的游擊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