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越窯遺址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於慈谿市鳴鶴鎮西栲栳山麓上林湖一帶(原屬餘姚縣),為越窯青瓷主要產區之一。因古代地屬越州,故名越窯。1957年始,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故宮博物院多次調查,發現慈谿上林湖、古上岙湖、牡羊湖、杜湖(里杜湖)及古銀錠湖(今彭東)四周古窯址120餘處。上林湖最集中,沿湖木杓灣、鰲裙山、茭白灣、黃鱔山、燕子坤、荷花心、狗頭頸山、大埠頭、陳子山、吳家溪、周家岙等,窯場密布。燒制始於東漢,盛於五代,延至
東漢代,前一段瓷器簡樸。東漢常見器物罍、罐、壺、洗、缽、碗等,釉呈青灰、青綠或褐色。後一段主產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因裝燒採用疊放,胎骨粗厚,故器皿笨重。
唐代,瓷業繁榮。徐寅《貢余秘色茶盞》詩:"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讚頌貢窯青瓷。
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使瓷器同絲織品一樣成為明州港輸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開闢了從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達高麗(朝鮮),東至日本。南經廣州,通向兩條路線,一是向東南,通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諸國;另一是向西南,沿海岸至越南達泰國、緬甸,經孟加拉灣,到印度巴基斯坦,以至直抵波斯灣和地中海沿岸伊朗埃及等。現代印度、伊朗、埃及、日本等國古港口、古越堡遺址,均發現有上林湖所產青瓷遺物。1942年考古家趙汝珍所著《古玩指南》中嘆稱:"古名窯如越州秘色,今已不可得見,只空存此一名詞,令後人羨煞耳"。如今上林湖畔,遍地青瓷遺片,成為室外的越窯青瓷博物館。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