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明龍燈

上明龍燈

上明龍燈是流傳於山西省的地方傳統龍舞。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作為山西省嵐縣春節社火活動的一種。上明鎮元宵社火中的龍燈十分著名,清初傳入境內已流行300多年,1986年曾被確定為山西省重點文化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明龍燈
  • 分布山西省
  • 時間:300多年
  • 意義:山西省重點文化科研項目
龍燈,舞蹈,轉燈會,

龍燈

上明龍燈,全長三丈六尺、十二節,前有一盞蜘蛛精燈引龍戲舞,後有二十四盞牌燈伴舞,相傳是對龍神和鳳姑聖母恩德的一種報答。龍燈舞蹈由十幾人手擎布龍,相互配合形成上下彎曲、左右盤旋舞姿。

舞蹈

其舞法分為“激龍”、“蛛精作亂”、“蛟龍出海”、“環林噙珠”、“泰山壓頂”5個段落,起伏跌宕、盤旋多為一日一樁。樁頂裝小燈碗,內置麻油和燈捻,或將胡蘿蔔掏空內置油捻燃之;還有用山藥蛋雕刻而成,置棉麻芨芨草為捻,點胡麻油等(現多為燈泡)。然後用繩網羅成九曲通道,中央設一根老桿,桿頂插旌旗。在出入口處搭松柏彩牌樓。牌樓前設一祭壇。此形式不活動則已,要擺就要連續擺三年。

轉燈會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在傳統的“燈游會”在人們游陣之前,先由“燈官”巡視檢查一番,吉時一到,一聲號令全場點燈。然後“燈官”在祭壇前敬香、焚紙、拜祭,隨著三聲鐵炮,鼓樂齊鳴,秧歌隊、高蹺、龍燈、獅子以及男女老少相繼入陣,載歌載舞地在燈海中盤旋迴轉。
在轉燈會的過程中,有的老人游至老桿處要摸一摸、搖一搖,喻意能長壽。有的要拔一根茭桿帶回家,稱其為長壽桿。也有的婦女結婚幾年沒孩子,便悄然拿回一小盞燈,供於神堂,若來年得子,將以數倍的胡油或錢財資助於燈游會。還有的人為討一年的通順吉利,在神壇前布施一定數量的錢財。“轉九曲”如入迷宮一般,能順利出陣者,取一年通順、萬事如意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