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滯水

上層滯水

上層滯水(perched water) 存在於潛水面以上包氣帶中的局部不透水層上的重力水。補給區與分布區一致,分布範圍有限,往往雨季時存在,乾旱季節消失。水量有限,易受污染。只能作暫時性或小型的居民生活用水水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層滯水
  • 外文名:perched groundwater
  • 學科:水文地質學
  • 補給來源:大氣降水
  • 穩定性:不穩定,易受污染
釋義,特點,形成,形成條件,

釋義

包氣帶局部隔水層(弱透水層)之上積聚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稱為上層滯水。

特點

上層滯水分布局限。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通過蒸發排泄,或通過隔水(弱透水)底板的邊緣下滲排泄,補給下伏的潛水。水位水量有明顯季節變化,有時雨季有水而旱季無水。鬆散沉積物的粘性土透鏡體,裂隙岩層局部風化殼,以及淺表岩溶發育帶,都可以形成上層滯水。
上層滯水水量有限而不穩定,易於污染,只能作為缺水地區的小型供水水源。

形成

上層滯水的形成主要決定於包氣帶岩性的組合,以及地形和地質構造特徵。一般地形平坦、低凹或地質構造(平緩地層及向斜)有利匯集地下水的地區,地表岩石透水性好,包氣帶中又存在一定範圍的隔水層,有補給水人滲時,就易形成上層滯水。

形成條件

上層滯水埋藏的共同特點是在透水性較好的岩層中夾有不透水岩層。在下列條件下常常形成上層滯水。
(1)在較厚的砂層或砂礫石層中夾有黏土或亞黏土透鏡體時,降水或其他方式補給的地下水向深處滲透過程中,因受相對隔水層的阻擋而滯留和聚集於隔水層之上,便形成了上層滯水。
(2)在裂隙發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中有順層侵入的岩床、岩盤時,由於岩床、岩盤的裂隙發育程度較差,亦起到相對隔水層的作用,則亦可形成上層滯水。
(3)在岩溶發育的岩層中夾有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層時,如果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層具有相當的厚度,則可能在上下兩層岩溶化岩層中各自發育一套溶隙系統,而上層的岩溶水則具有上層滯水的性質。
(4)在黃土中夾有鈣質板層時,常常形成上層滯水。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下水埋藏一般較深,幾十米甚至超過百米,但有些地區在地下不太深的地方有一層鈣質板層,可成為上層滯水的局部隔水層,這種上層滯水往往是缺水的黃土高原地區的寶貴的生活水源。
(5)在寒冷地區有永凍層時,夏季地表解凍後永凍層就起到了局部隔水的作用,而在永凍層表面形成上層滯水。如在大小興安嶺等地,一些森林、鐵路的中小型供水就常以此作為季節性水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