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連動式研究

上古漢語連動式研究

《上古漢語連動式研究》是2008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該書通過對《尚書》、《左傳》、《史記》、《論衡》四部文獻的連動式詳盡而真實的描寫,觀察上古一千多年來連動式所經歷的發展變化的過程,並試圖對這些發展變化作出一些解釋。

基本介紹

  • 書名:上古漢語連動式研究
  • ISBN: 9787542627674
  • 開本:16
  • 條形碼  :  9787542627674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22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商品尺寸: 22.6 x 15.4 x 2 cm
商品重量: 340 g

內容簡介

《上古漢語連動式研究》語料主要選自上古漢語的四部經典文獻《尚書》、《左傳》、《史記》、《論衡》,同時參考與之同時代的其它文獻材料,將上古漢語中周秦兩漢連動式這一專題研究和專書研究結合起來,將共時描寫和歷時比較結合起來,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同時將語義分析貫穿於語法分析之中。
上古漢語連動式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1)在上古漢語中,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直接連用,動詞之間不用連詞連線時,如果動詞之間的語義關係常常表示承接關係,這類連動式在漢語發展過程中很少發生變化,因為它們自始至終是遵循時間順序原則的。
2)古代漢語連動式的動詞之間可以有連詞,連詞的使用頻率,自商周時代至兩漢經歷了從少到多再到少的變化過程。早期連詞少是因為連詞系統及其表達功能不完善造成的,兩漢時期連詞少是由於動補結構的出現等原因造成的。
3)不含連詞的連動式,一個句子中出現了幾個連用動詞,這幾個動詞的語法地位是相等的,但語義地位卻不同。幾個動詞必然有一個動詞是語義核心,而另外一個或幾個動詞則是次要動詞。當另外的動詞經常充當次要動詞時,動詞性會逐漸減弱,詞義會逐漸抽象化,語法位置會逐漸固定下來。如果該動詞出現在V1的位置,表示時間、地點、方位、原因、憑據、對象、伴隨等時,容易語法化為介詞,如“在”、“從”、“憑”、“對”等;如果該動詞出現在V2的位置,而且是不及物動詞(如趨向動詞、狀態動詞等),它們帶賓語時是使動用法,和時間順序原則(施事者在前,動作在後)不相符。使動用法將逐漸衰亡以適應該原則的要求。如果這些動詞表示方向和結果,必然會語法化為趨向補語和結果補語。因此,介詞結構、動趨式和動結式多是連動式經過語法化發展而來的。這種語法化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產生。
由此可見,漢語語法具有穩固性,比如連動式中某些形式從古至今幾千年保持不變。但這種穩固性又是相對的,連動式的變化也是從古至今都存在,連動式的發展變化不僅對漢語自身的語法結構產生巨大的影響,使漢語的謂語更加複雜化,也使漢語的表達向更加精密化的方向發展。
上古漢語是漢語史中不可忽視的階段,是漢語很多語法現象的源頭所在,正是在上古漢語連動式發展的影響之下,中古漢語的連動式發生了更為劇烈的變化。
一般來講,周秦兩漢可劃歸漢語史中的上古時期,自商周到東漢共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跟印歐語相比,作為孤立語的漢語有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句法結構——連動式。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決定了漢語的一個句子中,幾個動詞會按照時間順序原則(PTS)依次出現在主語之後,從而構成連動式。連動這一結構形式早在甲骨卜辭中就存在,歷經幾千年,現代漢語更為活躍。連動式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早、中期,還衍生出其它的多種語法結構。現代漢語的連動式備受語言學家的關注,但古代漢語,尤其是上古漢語的連動式至今還沒有人作過系統深入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