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閭橋

三閭橋

三閭橋桃江最古老的橋,位於桃花江鎮花園洞村,是古時益陽上鄉(桃江)通往益陽的主要通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閭橋
  • 地位:桃江最古老的橋
  • 地址:桃花江鎮花園洞村
  • 記載:清康熙《益陽縣誌》
三閭橋,位於桃江縣桃花江鎮花園洞村。橋頭兩塊石碑記述自清鹹豐以來兩次修橋的情況。相傳2300年前,戰國時曾任楚國三閭大夫的屈原遭讒去職偕女繡英流放江南,潛居花園洞讀書種花(有書房村遺址),在桃花江鳳凰山曾作著名篇章《天問》,屈原與村里人相濡沫染相處和睦,村里人為感其忠心愛國,教誨之恩,捐資合建此橋,故橋名“三閭橋”。
2012年夏,央視來花園洞拍攝三閭橋2012年夏,央視來花園洞拍攝三閭橋
清康熙《益陽縣誌》載:“林壑幽邃,有石鼓數座,莫知所自,傳為屈原讀書處,有屈女繡英墓,洞口有三閭橋。”因屈原之緣故,三閭橋在江南一帶亘古聞名。在漫長的歲月中,三閭橋曾多次修整,可考的最後一次整修有石碑刻為“鹹豐八年歲次戊午仲冬穀旦立”的記載。
現三閭橋是1988年12月由桃江縣交通局與村里人合力修復。橋為單孔亂石拱橋,高2米,寬2米,長5米,橋拱上下兩邊為水頭石砌成,上刻有“三閭橋”字樣。花園洞祖祖輩輩對屈原有深切的懷念,自古至今流傳詩為證,“風風雨雨鳥空啼,竹綠山腰草綠堤。花卉已凋書牒散,留存名義石橋西”。(《桃江縣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