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縣南溪村

三門縣南溪村

三門縣亭旁鎮南溪村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那裡卻建有一個革命紀念室,裡面陳列著該村10多位革命先烈的畫像和事跡。“南溪事件”舉足輕重,使亭旁起義提前來臨,形成了據南溪、聚丹丘、組農軍的起義格局。“我們南溪人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這都是我們的財富,我們應該把它保存下來,以此來激勵下一代人。”革命傳統紀念室的組建人梅義根老人說。出於這個原因,他於1996年動手蒐集相關資料,編寫了在革命戰爭年代中遠近聞名的“三五”外婆林玉英等人的史料,並於1998年建成了南溪村歷史傳統紀念室。自紀念室建成後,每學期放假前的最後一天,全村的學生都會到紀念室參觀,這裡就成了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門縣南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著名景點:南溪村歷史傳統紀念室
  • 說明:老革命基地
結構,景觀,歷史,地圖信息,

結構

三門縣亭旁鎮南溪村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那裡卻建有一個革命紀念室,裡面陳列著該村10多位革命先烈的畫像和事跡。“南溪事件”舉足輕重,使亭旁起義提前來臨,形成了據南溪、聚丹丘、組農軍的起義格局。“我們南溪人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這都是我們的財富,我們應該把它保存下來,以此來激勵下一代人。”革命傳統紀念室的組建人梅義根老人說。出於這個原因,他於1996年動手蒐集相關資料,編寫了在革命戰爭年代中遠近聞名的“三五”外婆林玉英等人的史料,並於1998年建成了南溪村歷史傳統紀念室。

景觀

“聖旨”一般出現在古裝歷史劇里,而三門縣亭旁鎮南溪村就有真的聖旨在。昨日,該村村民給記者拿出了一塊剛剛被鑑定為清朝同治丁卯年(1866年)的牌坊聖旨碑。
石碑寬約30厘米,長約70厘米,表面有些風化,但仍清晰可見上面刻有的“聖旨”兩個大字,並且伴有栩栩如生的龍的圖案,十分氣派、精美。
該村76歲的村民梅義根說,這塊石碑曾經被立於南溪旁的牌坊上,牌坊倒了以後,這塊聖旨碑就一直存放在一戶村民家裡,直到最近才拿出來要求鑑定。南溪村古譜里有記載,在同治年間,南溪村一家三兄弟,大哥梅福星、二哥梅祿星同時考中了武舉人,分別官至寧波提標候補守備、寧波提標候補守府,而三弟梅祿龍也被授予千總。由於村內還留有當時兄弟倆出資立的旗桿,恰巧與聖旨碑所處年代相近,因此有人猜測,這塊聖旨碑可能與當時兩兄弟的功名有關。
三門縣南溪村
三門縣文物部門有關負責人從雕刻工藝、使用石料、古譜記載等方面對聖旨碑和梅家兄弟所立的旗桿進行了鑑定分析,初步判斷可能均是清朝同治丁卯年間所留,距今已有140餘年的歷史。發現這樣的牌坊聖旨碑在三門縣還是第一次,至於當時出於什麼原因建造這個牌坊、為何雕刻這個聖旨碑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浙江紅旗第一飄》專題片有關南溪事件的片段。南溪是否因河得名,我們不得而知。南溪事件,卻讓這個深藏在大山裡的小村莊顯得格外耀眼。南溪的名字總是讓人想到了革命、想到了起義,想到了英雄、想到了烈士。逝者已矣,然而革命的精神薪火相傳。2009年2月6日,沐浴在新農村建設光環下的南溪村顯得特別熱鬧,南溪人民敲鑼打鼓、玩獅舞龍,迎接亭旁起義首發地的揭碑盛典。

歷史

梅義根:
“南溪在19284月清明節的時候,為了地主梅長恕占用了族田26畝,所以地下黨員梅其政要拿回族田,在清明節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鬥爭,所以南溪事件爆發以後,引起了亭旁起義的導火索,所以我們南溪從梅其彬當時是以大同國小校長為名,實際是搞地下工作,所以第一個黨支部也是在南溪村,所以他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開辦了夜校,組織了農會,所以當時在亭旁起義時四句話:居南溪、聚丹邱、組農軍、攻任家。所以南溪是亭旁革命起義的首發地。”
在南溪村,地主梅長恕當年的故居依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著,只是現在房子的主人早已換成新時代的村民,在房子的木柱上,我們還能找到一些早年鬥爭的印跡。
梅義根:
“這裡是192845日雙方打開都是槍的子彈,因此南溪事件發生了以後,引起了亭旁起義的第一,亭旁起義本來是1928526日還遲,因為南溪事件發生以後,影響面大,所以引起了亭旁起義暴動。”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被歷史的潮水所湮沒。三門人民的鬥爭史、解放史因為有了亭旁起義而熠熠生輝,而亭旁起義又因為南溪事件,奏響了序曲。在南溪,人們世世代代銘記著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志士,銘記著心目中的英雄。在南溪村口,松柏掩映下立著梅其彬、梅其廣烈士墓碑。
梅義根:
“這個是南溪出豪傑、英靈頌千古。這是梅其彬革命烈士,梅其廣是梅其彬的弟弟,梅其彬1935811日死在杭州,他是1928526日亭旁起義領導人之一,梅其廣同樣,是亭旁起義領導人之一。當時在19388月在杭州犧牲,所以縣政府批准是革命烈士。梅其廣同樣,為何要立碑記呢,因為他是遇難以後屍首沒有在這裡,他在廣州犧牲的,所以縣政府另外給他立個碑,兩個人都是亭旁起義革命領導人之一。”
南溪事件已成為南溪人民永世的精神財富。早在1984年11月14日,當時的台州地區行政公署正式批准三門縣南溪鄉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根據地,而這塊批准書的匾額就掛在南溪村歷史傳統紀念室里。在這座古色古香的紀念室里,不僅有革命史料,還陳列著歷代有關南溪文臣武將的物品。
梅義根:
“這把大刀是清同治丁卯年梅福星、梅祿星兩兄弟同科中了武舉以後,用過的大刀,大刀重120斤,就是在馬上用大刀的。”
“這四個石墩是清同治丁卯年梅福星、梅祿星考上武舉以後練武用的,這個是175公斤,這個是160公斤,這個是105公斤,這個是110公斤。”
崢嶸歲月、滄海桑田。歷史再往回溯,南溪人民引以自豪的不僅是那烈士碑、武舉刀,還有一座明代萬曆年間的橋。
梅義根
“這座橋是南溪,名字叫鎮寧橋,建於萬曆之年,1573年,建好以後到現在已經有436年了,中間由於我們丹邱寺要修在這裡弄一個大梁,大梁由12個後生從這橋上過,結果把這橋拖倒了,拖倒後在1902年拖倒的,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一直以來都沒有辦法把這座橋造回去,從去年20087月份開始,因為村裡面村委會、黨支部換屆選舉,選上去之後第一項工作就是考慮這座橋的問題。”
早年的鎮寧橋已不復存在,不過在新建鎮寧橋橋基的一塊石頭上,我們還依稀能辨萬曆二字。現年78歲的梅義根老人給我們講起了鎮寧橋得名的緣由。
梅義根:
“這鎮寧橋我也是聽老人講的,這個地方原來的庵叫鎮寧堂,所以這座橋叫鎮寧橋,鎮寧橋從老人講意思是南溪屬於一種風水橋一樣,前面一個大缺口,造這座橋之後,把整個村都保護起來,所以當時取名叫鎮寧橋。”
鎮寧橋取名是否真如梅義根老人所言,我們無從考證。但這橋的建成確確實實方便了村民出行,將建設中的南溪老村、新村連線起來。南溪村村民基本上族姓姓梅,而在鎮寧橋邊也新栽種了一株梅花,老梅告訴記者,梅花傲雪獨秀,既能寓意南溪人民不畏強權、敢於抗爭的勇氣,也昭示著南溪人民今後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梅義根:
“今後在新農村建設當中還要進一步如何把我們南溪村貌改變還要進一步搞好,我們鄰村公路,南溪到石門坑這條路還有400米左右,在2009年給它完成,在整個經濟上來講,我們一定要搞上去,鎮裡面想在南溪搞一個革命景點,同亭旁紅色景點連在一起,亭旁包家、丹邱寺、南溪成為亭旁紅色景點,通過這些建設以後,使我們南溪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也想引資,外資到我們南溪來投資,下一步鎮裡面也有這樣的打算。我相信南溪的明天一定能建設得更美好,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富裕,也同時能夠緊跟黨中央奔小康。”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三門縣亭流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