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老外

三輪老外

從9月份起,不斷有網友在西祠胡同發帖,稱每天早上在南京珠江路都能看到一件“奇事”:一對老外夫婦,騎三輪車送兩小寶上學,男士騎三輪車,兩小寶在後面嘰嘰喳喳,女士騎另一輛很老式的腳踏車跟在後面。更多目擊者跟帖表示,畫面太有愛,所見者無不傾心。網友們還描述了三輪車裡兩個超級可愛的洋娃娃,並大讚這個老外家庭清新樸實的生活方式,進而進行了教育理念的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輪老外
  • 地點:南京珠江路
  • 對象:老外夫婦
  • 影響:教育理念的討論
基本信息,網帖熱議,人物背景,熱議事件,教育理念,

基本信息

一個老外怎么會騎三輪車呢?這對老外不論寒暑都用三輪車載孩子嗎?他們國家的父母送孩子上學與我們這邊“有四輪就不用兩輪”的方式有什麼區別嗎?這與教育理念又有關係嗎?為了一睹網友口中三輪車裡的“小天使”,也為了解答諸多問題,揚子晚報記者昨日早晨7點來到帖中所說的珠江路金鷹天地門口“蹲點”。

網帖熱議

一輛三輪載著兩個洋娃娃 這個畫面太有愛啦!
“不知道有沒有姑娘一起看到,一個男老外騎三輪車,兩小寶在後面嘰嘰喳喳,女的騎另一輛很老式的腳踏車跟在後面,”網友“八月的前奏”激動地發帖。“我想他們肯定不是很窮困買不起電動車的人!”發帖人的語氣中卻難掩驚訝,以至於每句話結尾用三個感嘆號都好像不足以表達她當時的心情。
接下來的討論卻更是熱火。不少跟帖人都用近乎一樣驚喜的語氣“報告”自己也在新街口附近看到過老外騎三輪,帶著兩個洋娃娃。“我昨天就在金鷹天地附近的巷子裡看到的,爸爸在買燒烤,兩個小朋友坐在三輪車裡面,不要太漂亮喔,像洋娃娃一樣,我感覺像北歐那裡的!”“在新街口見過樓主說的老外,很有愛!”跟帖人接二連三地說。
“不會騎,聽說會騎腳踏車的都不會踩三輪,我一騎就往溝里跑”;“我小時候騎過的,剛上去就往旁邊拐,多次反覆練習才能駕馭啊”。網友開始納悶一個老外怎么會騎三輪車這么高難度的交通工具呢?
此外,發帖人還在文中大讚這樣的生活方式好,“清新,又環保,又鍛鍊身體,還省錢……都聽同事們說自家小孩還在幼稚園就會攀比誰家車比較高檔了,沒小汽車的小孩都會自卑了。”他認為這對老外夫婦的教育方式很是值得學習。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的心態,“說句大實話,這是外國人,要是換個咱黃種人估計就不會這樣講了,說不定三輪車上道還要罰款呢!”

人物背景

他們,來自芬蘭,在南大教書
路邊蹲點終於見到“三輪老外” 另類舉動讓他在馬路上的回頭率相當的高
記者到達珠江路金鷹附近時,由於時間還算早,來往的行人並不是很多。見路邊一位協管員大爺在執勤,記者便上前與之攀談起來。大爺告訴記者,他每天8點半左右,都會看到一位老外騎著三輪車,從中山南路向中山北路方向騎行,車後面還坐著他的兩個孩子。“小孩長得特別好看,就跟洋娃娃似的。”大爺這樣對記者說。旁邊的一位行人也表示他經常看到這位老外騎著三輪車帶著他的兩個小孩從這裡經過。
等到8點半左右,記者還果真看到了這名外國人。遠遠望去,老外被淹沒在騎車上班的人群中,要不是長得人高馬大的,乍一看還不一定能發現他。高高的鼻樑上掛著副老式的眼鏡,滿臉絡腮鬍子,一身黑色著裝,熟練的騎著輛老式的三輪車緩緩地向記者駛來,從容中顯得潮味十足。見老外行駛到路口停下來等紅燈,記者隨即上前用英語與之交談起來。老外告訴記者他叫埃里克(Erik herrmann),今年34歲,來自北歐國家芬蘭,剛來南京,目前在南京大學教書。因為要急著送孩子去幼稚園,記者此次製造的“偶遇”只有5分鐘,約定下午5點再去他家聊。
記者觀察到,這位南大外教的舉動,讓他在這條馬路上的回頭率是相當之高,很多人都駐足欣賞他的“車技”,同時也發出了嘖嘖地讚嘆聲,有的夸這老外車技了得,也有的則夸兩個洋娃娃十分之可愛。短短几分鐘,周圍圍了一圈兒人。

熱議事件

蹬三輪送女兒上學風雨無阻
“我們喜歡接觸自然,即便下雨,也可以玩四五個小時”
昨日下午5點,記者準時來到埃里克家。他和妻子安吉娜(Angina)剛把兩個孩子從幼稚園接回來。最讓記者吃驚的是他沾滿雙腳的泥巴,像跋山涉水剛回來的。“我剛從仙林回來,新區校園裡有些泥,”最初的交談顯得有些嚴肅拘謹。但安吉娜的歡聲笑語很快讓大家打開了話匣子。埃里克說他們今年5月份剛來南京,“南京是我們來中國的第一個城市,主要是我在南京大學做空氣物理學方面的研究。”他的妻子辭掉了芬蘭的工作,現在主要照顧兩個女兒。
“我們是為了送女兒上學才買的三輪車和腳踏車,花了370塊錢”,他們就住在新街口,離孩子所在的南大幼稚園不遠,覺得騎車很方便。“每天早上也就20分鐘吧!騎三輪車很酷啊,不僅方便而且還能鍛鍊身體,孩子們也很樂意坐在裡面。”提到路人的“注目禮”,他的妻子馬上用誇張的動作加上眼神,模仿行人們看到一個老外騎三輪的驚訝神情,“他們往往正走路,猛然發現我們,都走過去了還是會急劇扭頭,‘哇’地表示各種吃驚。”
難道下雨的時候也騎車送孩子?“對啊!”他們並不擔心孩子因為淋雨而感冒,“大自然的雨水,沒有關係的啊!應該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我們原來在家的時候,即便下著大雨,也可以在院子裡玩上四五個小時,只要孩子願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他告訴記者他們喜歡多接近點大自然,也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接觸自然,“坐在車裡有什麼意思呢?一動也不能動,身體得不到鍛鍊,路邊什麼也看不到。”
更多目擊者跟帖表示,畫面太有愛,所見者無不傾心。網友們還描述了三輪車裡兩個超級可愛的洋娃娃,並大讚這個老外家庭清新樸實的生活方式,進而進行了教育理念的討論。

教育理念

“粗心”爸媽不問孩子學校情況
“語言不通沒關係,孩子有自己的方式交到好朋友”
埃里克夫婦告訴記者,他們送孩子到幼稚園主要就是讓她們學中文的,為了方便還特意取了中文名字,米拉今年5歲了,在中班;雷拉今年3歲了剛上小班。不過讓記者吃驚的是他們從來沒與老師交流過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夫妻倆抱歉地大笑起來,“我一開始也會擔心,但也還好,她們每天回來看起來都挺開心的,”安吉娜說,孩子是聽不太懂老師說什麼,跟其他小朋友也不能語言交流,但這也不會讓她們孤單,“老師們做遊戲會用動作比劃啊,跟別的小朋友就更不用擔心了,她們可以很好地玩到一起的!”這位媽媽說得非常自信孩子們天生可以溝通。
為了驗證孩子們是不是真的開心,記者請安吉娜問她們有沒有多少朋友,“米拉說她有很多好朋友,雷拉說她有一個最喜歡的朋友,還有很多別的朋友,有個男孩子推了她一下,另一個男孩子馬上跑過來保護她。”這個3歲的小天使還真是特別受歡迎。
“學中文已經夠難的了,她們能學好要花很大精力”,埃里克夫婦說並沒要求孩子再學別的什麼,只是讓她們參加了幼稚園的舞蹈班。不過他們同樣不知道孩子學的是什麼舞,也只是讓她們開心一點。
他們說,在芬蘭也沒有家長會送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再學習常規教學已經涵蓋的內容,“如果再學的話,大多是體育、藝術方面的,比如跳舞、彈鋼琴之類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