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泡

三角泡

三角泡,中藥名。為無患子科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C.halicacabum L.var.microcarpum(Kumth)Bl.;C.microcaspum Kunth]的全草或果實。分布於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黃疸,淋證,濕疹,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角泡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無患子科
  • :倒地鈴屬
  • :倒地鈴
  • 分布區域: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假苦瓜、假蒲達、包袱草、風船葛、鬼燈籠、三角燈籠、金絲苦楝、三角藤、倒地鈴、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鈴、白花仔草、帶藤苦楝、燈籠草。

入藥部位

全草或果實。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主治

用於黃疸,淋證,濕疹,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諸淋:乾倒地鈴9g,金錢薄荷6g。煎湯服。
2、治大小便不通:乾倒地鈴15g.煎湯沖黃酒服。(1-2方出自《泉州本草》)
3、治膿皰瘡,濕疹,爛瘡:風船葛、扛板歸各適量。水煎,洗患處。
4、治陰囊濕疹:風船葛90g,蛇床子30g。水煎,洗患處。
5、治小兒陰囊熱腫:風船葛適量。水煎,洗患處。(3-5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使用注意

《全國中草藥彙編》:“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清除雜質,曬乾,秋、冬季采果實,曬乾。

形態特徵

倒地鈴草質攀援藤本,長約1-5m。莖、枝綠色,有5或6棱和同數的直槽,棱上被皺曲柔毛。二回三出複葉;葉柄長3-4cm,小葉近無柄,頂生的斜披針形或近菱形,長3-8cm,寬1.5-2.5cm,先端漸尖,側生的稍小,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或羽狀分裂,上面近無毛或有稀疏微柔毛,下面中脈和側脈上被疏柔毛。花雌雄同株或異株;圓錐花序少花,與葉近等長或稍長,總花梗直,長4-8cm,卷鬚螺旋狀;萼片4,被緣毛,外面2片圓卵形,長8-10mm,內面2枚長橢圓形,比外面2片約長1倍;花瓣4,乳白色,倒卵形;雄蕊(雄花)8,與花瓣近等長或稍長,花絲被疏而長的柔毛;子房(雌花)倒卵形或有時近球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陀螺狀倒三角形或有時近長球形,高1.5-3cm,寬2-4cm,褐色,被短柔毛;種子黑色,有光澤,直徑約5mm,種臍心形,鮮時綠色,乾時白色。花期夏秋,果期秋季至初冬。

生長環境

生於田野、灌叢、路邊和林緣;也有栽培。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見。

藥材性狀

乾燥全草,莖粗2-4mm,黃綠色,有深縱溝槽,分枝纖細,多少被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粗糙。葉多脫落,破碎而僅存葉柄,二回三出複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暗綠色。花淡黃色,乾枯,與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於花序柄頂端,下方有卷鬚。蒴果具3翅,膜質,氣微,味稍苦。以全草葉多,身乾者為佳。
蒴果膜質,膨脹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頭狀,常被柔毛。種子球形,直徑4.3-5.7cm,表面灰黑色,基部種子區較大,為淡灰黃色,近光滑,無光澤;具一斜向"U"形細肋。種臍區近心形,長3.4-4.6cm,寬4.1-5.2cm,具一寬的邊緣,中央為種臍,點狀,心形凹口上有一褐色小點。胚根彎曲,三角尖狀而扁;子葉2枚,捲曲。以乾燥、飽滿、均勻者為佳。

藥理作用

三角泡的乙醇和水提取物能穩定炎症期間的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內酶的漏出,從而阻止細胞內和細胞外的損傷。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2、《本草求原》:“甘、苦,寒。”
3、《福建藥物志》:“辛,涼。”
4、《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苦、辛,平。”
5、《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