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歡歌

全曲是一個復三部曲式,分為A、B、A1+尾聲幾個部分,A與A1段都是以歡快地節奏型構成,前28小節完全採用陝西關中民間鼓樂演奏的鼓點發展起來的旋律,有力地渲染了歡樂的氣氛,彈奏時一定要奏出人心歡暢喜悅之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4、5小節運用了連劈和連勾這兩種在箏曲中使用的特殊指法,以表達快速有力的效果。接著,作者運用了大指雙按這一陝西流派特有的技法,再加以連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節奏,使樂曲激情奔放,獨具魅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秦歡歌
  • 所屬:復三部曲式
  • 領域:音樂
  • 流派:陝西流派
樂曲主題,第一部分(A段是主題旋律),第二部分(B段),第三部分(A1),樂曲音階調式特點分析,

樂曲主題

第一部分(A段是主題旋律)

演奏時應注意兩方面:一開始用鑼鼓點堆積起來的旋律簡練明快,雙手抓出的和弦要有力統一,抬手不要過高,以免影響後面的16分音符以上的急速彈奏。接下來的16分音要求用一種指法彈出,保證其連續性,□9—□12小節是難度最大的雙按,要求準確、乾淨、利落,這是以往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A段中間□29—□47小節則是關中“跑旱船”與陝北嗩吶小曲的結合,演奏時應注意情趣,按滑音不能一帶而過,應注重風格的把握,要求演奏者有彈奏陝西箏曲的紮實功底。
在第二次變化出現時,做了一定程度的擴展,仿佛將人們的歡喜之情進一步釋放出來。□80—□97小節在後部分雙手同時演奏處,左手不間斷的小和音是仿民間打擊樂的小鼓小剎,右手簡單的幾個音連在一起的切分音,按指法符號的標記彈,就會出現一種戲劇樣的效果,而轉為高音的中間過度的6小節,特別是第一小節應彈奏得粗獷有力,才能把陝西風格中的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部分(B段)

是抒情的慢板,旋律簡單質樸又透出一絲明媚。如果說第一段是注重於場景描寫的話,那么這一段就著重於人們內心世界的描寫。它把人們獲得“第二次”解放的那種內心藏不住的喜悅描寫得細緻入微。作者運用左右手互補加花變奏的手法,使旋律在高、中、低三個不同音位上變化,來表現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們此時此刻的心情。在這裡有白鬍子老大爺、年輕的小伙、活潑的娃娃等,每一個描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主旋律兩聲部交替就像在對話,旋律□18小節的變化發展,其中旋律流動以自然的帶有戲曲化風格的發展進入第三段快板。

第三部分(A1)

是第一段的再現,除有第一段演奏要求外,更有一氣呵成的氣力完成。右手掃搖技巧與左手刮奏的結合運用仿佛將人們歡愉的情感推向頂點,樂曲在歡慶的鑼鼓聲和激動的歡呼聲中完美結束。

樂曲音階調式特點分析

陝西地方戲曲和說唱音樂的唱腔旋律是陝西箏曲素材的主要來源。秦聲音樂包括其最具代表性的秦腔、迷胡和碗碗腔都是七聲音階的民族調式,分為“歡音”和“苦(哭)音”兩種音階。“歡音”又稱“花音”、“硬音”,常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苦音”又稱“哭音”、“軟音”,常用於抒發苦悶、悲傷之情,其中它的兩個特性即微升fa和微降si。
現代箏家根據民間音樂素材改變創作的大量陝西風格的箏曲,《三秦歡歌》是唯一一首全部使用歡音音階構成的樂曲,這種音階構成的曲調常用mi、la兩音,但當它使用fa、si兩音時,也不會改變其原有的調性色彩。“這是因為歡音腔和苦音腔的音階不同:fa、si兩音在不同的腔系內的實際音高不同,以至於引起某些音程關係、音列組合等方面的一系列變化……歡音腔和苦音腔它們各自擁有一整套板腔和曲牌,以致構成秦腔的兩大體系。”○2“當人們提及或接觸到陝西箏曲時,很容易僅會用4、7這兩個特性音去理解或彈奏,或將歡音、苦音去等同於潮州音樂的‘輕三六’、‘重三六’,將它們看作是同潮州箏曲同樣具有演奏用調標誌和含義的術語。這只能說是抓住了陝西箏曲的部分風格,但並沒有也無法將陝西箏曲的所有風格特色概括在內。在實際演奏中,它的風格特色是個複雜的問題,而關鍵在於樂曲的調式和音階。”○3秦箏是五聲音階調式定弦,音列與歡音音階的主幹音列相同,演奏歡音樂曲時多用定弦音。《三秦歡歌》以陝西箏曲的常用調G調定弦,也就是以歡音音階為調式音階,從而更深刻地表現了樂曲的情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