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證候

基礎理論名詞。證候分類方法。上焦、中焦、下焦病證的合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焦證候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上焦、中焦、下焦病證的合稱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三焦證候屬證候分類方法。證候分類方法,將疾病按其證候特點分為若干類型。疾病的證候,通常具有一定的規律性,通過四診,可以把有規律的證候,系統地分別歸納為若干類型,作為識別疾病的方法及辨證論治的依據。傷寒的六經證候,溫病的衛、氣、營、血證候及三焦證候,均屬證候分類。三焦證候是根據三焦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的證候分為上、中、下三焦病證,是用以闡明三焦所屬臟腑在溫熱過程中的病理變化、證候變現及其傳變規律,從而指導治療。

中醫套用

外感溫熱疾病,按三焦辨證來分類,可分為上焦病證、中焦病證、下焦病證三類,以此說明溫病初、中、末三個不同階段的病變特點。
1、上焦證候
溫熱病邪經口鼻侵入機體,首先影響肺系,導致肺氣不利,宣降失司,衛外功能失常,而見肺衛受邪的相應證候。如發熱,微惡風寒,咳嗽,鼻塞,口渴,自汗等;重證則見但熱不寒,口渴,汗出,咳嗽,氣喘,苔黃,脈數等邪熱壅肺的證候。
若肺經之邪不解,挾痰內陷心包(逆傳心包),神明被蒙,則見高熱、神昏、譫語或昏憒不語,肢厥,舌謇,舌質紅絳等症,並可兼見動風證候。
2、中焦證候
溫邪自上焦傳入中焦,脾胃二經受病,若邪從燥化,或為無形熱盛,或為有形熱結,表現出陽明失潤、燥熱傷陰的證候。若邪從濕化,郁阻脾胃,氣機升降不利,則表現出濕溫病證。前者可見身熱(但熱不寒,日晡潮熱),腹滿,便秘,口乾唇裂,渴欲飲冷,舌苔焦燥等症;後者可見身熱不揚,有汗不解,頭身重痛,胸脘痞悶,泛惡欲嘔,苔黃滑膩,脈濡緩或濡滑等。
3、下焦證候
濕邪久留不退,劫灼下焦陰精,肝腎受損,則可見肝腎陰虛之候。如身熱顴紅,手足心熱盛於手足背,口燥咽乾,神疲,耳聾,心煩不寐,舌絳少津,脈虛大。肝為風木之髒,肝腎陰虧,水不涵木,則陰虛內動,乃見手足蠕動,甚或瘈瘲,心中憺憺大動,神倦脈虛,舌絳少苔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