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

中醫術語。①對疾病初、中、末三個階段的處理方法。②指汗、吐、下三種治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法
  • 類別:中醫藥術語
  • 出處:《三法五治論》
解讀,套用領域,

解讀

1、出自於王好古《三法五治論》。根據疾病初、中、末三期正邪交爭關係,而採用不同治療方法。
2、指汗、吐、下三種治法。金·張子和對三法有豐富的經驗,後人稱為攻下派。其《儒門事親》認為汗、吐、下三法可以包括其他治法,用嗅鼻藥引嚏,用點眼藥催淚,凡是作用向上的都屬於吐法;灸、蒸、熏、洗滌、熨、烙、針刺、砭刺、按摩,凡具解表功能的都屬於汗法;催生、下乳汁、攻伐症積,逐水、通行經絡、降氣、凡作用向下的都屬於下法。張子和這種說法,僅是一家之言,實際上,汗、吐、下三法不能包括八法中的其他五法。三法中,汗、下兩法實用意義較大。

套用領域

(一)、疾病初、中、末三個階段不同治法
1、疾病初期感邪方淺,正氣未傷,以攻邪為主,用藥宜峻猛。
2、疾病中期邪正交爭,養正祛邪兼顧,用藥宜緩疾得中。
3、疾病末期邪雖未盡,但正氣已虛,應宜養正為主,使正勝邪卻。
(二)、汗、吐、下三法
1、汗法:指用具有發汗作用的藥物或者其它物理上的處理,使患者出汗或汗出正常,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汗法有退熱、消腫、透疹、祛風濕等作用。主要適應於熱病初期,邪在肌表,以發熱無汗為特點者;全身疼痛或關節疼痛者;全身浮腫,腰以上為甚者;痘疹初期,或應透不透時。
2、吐法:使用催吐藥或其他能引起嘔吐的物理刺激(如羽毛探吐、指壓舌根引吐),通過嘔吐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隨吐排出的治療方法。適用於某些適應本法的急證,如痰涎阻塞咽喉,妨礙呼吸;或食物停滯胃脘,脹滿疼痛;或誤食毒物時間不久,尚留胃中。
3、下法:是指運用有瀉下、攻逐、潤下作用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積聚的治療方法。下法適用於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瘀血內蓄等邪實之證,而正氣未虛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