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鉛

三氧化二鉛

三氧化二鉛,橙黃色粉末。不溶於冷水,可被酸及熱水分解,溶於鹼。用於電子工業。可被濃酸分解為氧化鉛氧化鉛。370℃左右放出氧,餘留下四氧化三鉛,約530℃左右時餘留下氧化鉛。在熱水中徐徐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氧化二鉛
  • 外文名:lead trioxide
  • 別名:氧化鉛 鉛黃
  • 化學式:Pb2O3
  • 相對分子質量:462.4
  • 化學品類別:無機物--金屬氧化物
  • 管制類型:不管制
  • 儲存:陰涼通風保存
基本信息,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製備,套用,注意事項,危險性,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應急處理,操作處置,運輸事項,安全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氧化鉛(Ⅲ)
中文別名:三氧化二鉛
英文名稱:Lead trioxide
CAS號:1314-27-8
分子式:Pb2O3
分子量:462.39800
精確質量:463.93800
PSA:35.53000

物理性質

外觀與性狀:橙色粉末或黑色單斜晶系晶體
密度(g/cm3):10.05
熔點(℃):370
溶解性:不溶於水,溶於乙醇,與濃鹽酸反應。

化學性質

可被濃酸分解為氯化鉛和氯氣。370℃左右放出氧,餘留下四氧化三鉛,約530℃左右時餘留下氧化鉛。在熱水中徐徐分解。與草酸反應生成碳酸鉛。
Pb2O3+6HCl(濃)=2PbCl2+Cl2↑+3H2O
Pb2O3+H2C2O4=2PbCO3↓+H2O
三氧化二鉛和稀硝酸反應如下:
Pb2O3+2HNO3→2Pb(NO3)2+PbO2↓+2H2O

製備

可將氧化鉛溶於氫氧化鈉,然後通入臭氧氧化製得。也可由鹼式碳酸鉛在260℃煅燒或由草酸鉛在300℃煅燒而製得。
製法1、利用水熱法來製備。在連有氣壓表、帶溫度調節裝置的500mL不鏽鋼的高壓釜中加入30g β-PbO2,10g NaOH,40g蒸餾水。反應的最佳條件是(270±10)℃,壓力(30±5)×105Pa。如果在其中加入一小鐵棒,可將收率由2%提高到30%。
製法2、用同製法1的裝置,用40g Na2PbO3代替PbO2和NaOH,按鉛量計算產率可達(44.6±0.5)%。
Na2PbO3是β-PbO2和過量NaOH生成的。

套用

用於電子工業及製取其他鉛的化合物。

注意事項

危險性

健康危害:損害造血、神經、消化系統及腎臟。職業中毒主要為慢性。神經系統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周圍神經病(以運動功能受累較明顯),重者出現鉛中毒腦病。消化系統表現有齒齦鉛線、食欲不振、噁心、腹脹、腹瀉或便秘;腹絞痛見於中等及較重病例。造血系統損害出現卟啉代謝障礙、貧血等。短時大量接觸可發生急性或亞急性鉛中毒,表現類似重症慢性鉛中毒。
燃爆危險:該品不燃,有毒。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受高熱分解, 放出有毒的蒸氣。
有害燃燒產物:氧化鉛。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儘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若大量泄漏,用塑膠布、帆布覆蓋。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處置

操作事項: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戴乳膠手套。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易(可)燃物、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運輸事項

起運時包裝要完整,裝載應穩妥。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車輛運輸完畢應進行徹底清掃。

安全信息

包裝等級:II
危險類別:6.1
危險品運輸編碼:UN 1891 6.1/PG 2
WGK Germany:1
危險類別碼:R11; R20/22; R40
安全說明:S36/37
RTECS號:KH6475000
危險品標誌:F; Xn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