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昆蟲病原真菌新奇活性次生代謝產物及其功能研究

《三株昆蟲病原真菌新奇活性次生代謝產物及其功能研究》是牛雪梅為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株昆蟲病原真菌新奇活性次生代謝產物及其功能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牛雪梅
  • 依託單位:雲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從昆蟲病原真菌發酵培養物中尋找新奇活性次生代謝產物是研究開發植物病蟲害微生物代謝類生防劑的有效途徑和尋找先導化合物的重要途徑之一。前期研究發現三種昆蟲病原真菌 Paecilomyces cateniannulatus YMF 1.01773、Penicillium spp YMF 1.01725、 和Pochonia chlamydosporia YMF 1.00613的甲醇提取物對線蟲具有很高毒殺活性。從YMF 1.00613培養液和菌絲體中首次分離得到高殺蟲活性單體化合物金輪黴素aurovertins A-D。本項目擬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對上述三株昆蟲病原真菌進行深入系統地活性次生代謝產物研究,分離純化這三種真菌的活性成分及新奇化合物;鑑定單體化合物結構;測定化合物殺蟲活性,探討其套用功能,為開發微生物代謝產物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學依據,並可望發現具有套用潛力的天然活性物質。

結題摘要

昆蟲病原真菌的開發套用一直是生物防治害蟲研究的熱點。從昆蟲病原真菌主要成分中發現能抑制或致死寄主的毒素小分子化合物的相關報導已有不少,然而關於真菌中微量小分子化合物在參與真菌和寄主相互影響過程中的其它功能的研究卻鮮見報導。本項目研究首次發現昆蟲病原真菌斜鏈擬青黴菌產生兩種不同生源類型,抑制寄主生長的活性聚酮類小分子化合物和促進寄主生長的倍半萜類化合物。研究表明昆蟲病原真菌不僅能產生活性小分子化合物來抑制寄主,也能產生不同類型化合物來促進寄主生長,為生防菌劑常見的防效不穩現象提供新見解,為有效利用和構建穩定生防菌劑提供新視角。發現食肉真菌斜Arthrobotrys entomopaga 能產生調控捕器生成的小分子化合物paganins A -B 以及具有吸引線蟲趨化的化合物。率先報導我國捕食線蟲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的結構和功能,發現捕食線蟲模式真菌中調控真菌形態的一類PKS/TPS法尼基環己烷醇類化合物新型Arthrobotrisins A-C,及其罕見的萜類側鏈為單環已烷的新骨架結構 Arthrosporols A-C。首次解析我國捕食線蟲模式真菌中調控真菌形態變化,參與防禦、繁殖和捕食的生物學過程中的信號小分子化合物,促進天然產物研究向解析生物學現象本質方向發展,也為研製新型環保抗線蟲菌劑提供新思路。共分離鑑定化合物53個,含新穎結構的化合物15個, 微生物粗提組分15個, 具有殺蟲活性代謝物11個。已發表SCI論文6篇,累計IF=25;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報告3篇(1篇特邀報告和2篇邀請報告);獲授權專利2項;培養博士生1名和碩士生13名,碩士生均已畢業獲得學位,項目負責人牛雪梅在2013年獲批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