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果(佛學名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果是宗教對結果的描述,分為異熟果、福果、智果,認為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果
  • 具體:異熟果、福果、智果
三因三果,三種的業因與三種的果報,即異熟因異熟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異熟因異熟果是說今世所作的善惡業因要到來世才生苦樂的果報;福因福果是說若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業因,則於現在世或是未來世必得自在的果報;智因智果是說若有修習一切智慧的業因,則一定可以獲得證悟三乘或是佛果。
大寂法師著《淨土探究》)
(1)經上對三果的說明
金剛經說:‘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雜阿含經說:‘五下分結盡,生般涅樂阿那含,不遠此世,彼一切知四聖諦。’
什麼是五下分結?這是針對欲界整體性的煩惱惑業而言。即身見、戒禁取見(持戒心不平,亦是戒禁取見)、疑、貪、嗔等五種煩惱。初果聖者在這與欲界相應的五種煩惱中,僅斷除了三種——身見、戒禁取見、疑,貪嗔痴尚在。二果聖者不僅斷了身見、戒取、疑三種煩惱,而且貪嗔痴微薄。到了三果的修行境界,已經將身見、戒禁取見、疑、貪、嗔等與欲界相應的五種煩惱業習,統統盡斷,超離欲界天,不會再返回欲界受生。而且以其所體證的五蘊性空真理,不會生起他不來欲界受生之心的。(如經文說,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
(2)綜合一、二、三果證境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初果聖者只是在禪觀的體會中,斷除了對解脫佛法見解上的疑惑(斷見惑),但是對於心態上的貪嗔煩惱猶需精進調伏(進斷修惑)。故阿含經上只說初果在禪修中斷除了身見、戒取及解脫法義上的疑惑,未說斷貪、嗔等心態上的煩惱。也就是說,初果聖者對於與欲界相應的五蓋:欲貪、嗔恚、惛眠、掉悔、疑等根本煩惱均未調伏,‘未離外塵動相’。到了二果聖者,對於心性上與欲界相應的五蓋煩惱,已經斷除得非常微薄了,‘已離六塵粗動相’,不會再在欲界天及人間一往一來的受生期間,生起來去動相。三果聖者則將與欲界相應的貪嗔等粗動煩惱完全斷除,不還欲界受生,‘心跡完全遠離欲塵動靜二相’,於人間壽命終了,上升色界天上進修。
(3)三果聖者以七種因緣入涅槃
因各各修行者多劫累積的定慧或者定多慧少,或者慧多定少,有種種偏向不同。所以當三果聖者超出欲界天,在進入四果的修行歷程中,形成七種證入涅槃的情形:
一、中般:有的三果聖者,在超離欲界往生色界之際,就在中有極短暫的期間,生起強有力的定慧力道,斷盡色界、無色界上界的煩惱惑業,頓證阿羅漢,而於中有位上契入無餘涅槃。
二、生般:有的三果聖者,在生到色界天不久之後,即生起堅毅的定慧力用,斷盡殘餘煩惱惑業,於現身中,得證阿羅漢果;並於此生命終之後,證入無餘涅槃。
三、有行般:有的三果聖者,在上升色界天后,必須經過很長時間的用功勤修,才能於現身中證入有餘涅槃。
四、無行般:有的三果聖者在生到色界天上,因其宿根猛厲,不必刻意加功用行,諸無漏道自然現前,於現身中自在如如的證入有餘涅槃。
五、上流般:有的三果聖者在生到色界天后,不在其所生色界天上之處般涅槃,而因他樂定或樂慧的根器差別,轉生與其根器相應比較上一層的天處進修,就在他再轉生的天處進修中證入涅槃。
六、無色般:有的三果聖者,超出欲界天后,不投生色界天上,而直接超生無色界天,在無色界天處繼續修行而證入涅槃。
七、現般:有的三果聖者,在超出欲界天后,既不上升色界天,也不超生無色界天上,而直接於脫離欲界天的剎那間,未經中有位,當下斷盡三界的所有煩惱惑業,現身證入涅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