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祖庭

所謂三教,指的是三家。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三教的分合是貫穿近二千年中國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對中國文化乃至中國社會的變遷產生巨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教祖庭
  • 外文名:無
  • 內涵洛陽
  • 地位:中華民族文化核心與源頭
三教祖庭,釋,儒,道,

三教祖庭

。而作為河洛文化的中心和中華民族文化核心與源頭的洛陽,由於與思想的形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周公制禮於洛陽,孔子入周問禮;道學始創於洛陽,老子秉史著經;佛教首傳於洛陽,白馬釋源祖庭。因而洛陽被稱為“三教祖庭”。

佛教是現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東漢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明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說: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蔡愔等於西域遇竺法蘭,攝摩騰兩人,並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共還洛陽。帝特為建立精舍給他們居住,稱做白馬寺(位於洛陽以東約12公里處)。由於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廟,有中國佛教祖庭”和“釋源”之稱。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1961年,白馬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洛陽白馬寺洛陽白馬寺

周禮曰:儒家得道以民。所謂得道,一曰禮樂,二曰仁義。先得禮樂者,乃儒家元聖周公(?—約前1095)姬旦也。周公攝政,五年營建洛邑,六年製作禮樂,依據周制,參酌殷禮,制定了田制、管制、祿制、樂制、法制、溢制、畿服制、嫡長子繼承制等,形成了相當完備的典章制度,世稱周禮或曰周公之典。周公曾作大誥、康誥、酒誥、周官、立政諸篇,倡導天命不僭、天命靡常之思想,張揚敬德保民、明德慎罰、孝養父母、以德輔天之言行。孔子周禮嚮往不已,曾有吾從周之誓言。孔子於周公膜拜頂禮,為久矣,曾曰,吾不復夢見周公而長嘆。為閱周公之典,訪元聖之跡,孔子於周景王年間,攜弟子南宮敬叔入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周公及三代禮樂,乃後起儒學之先導。洛邑成周,乃中國儒學之祖庭
春秋時代乃中國文化之軸心時代,原初儒學應運而生。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乃儒家之道統。修己安人,內聖而外王乃儒家之正統。設壇授徒,有教無類乃儒家之學統。孔子孟子、荀子於原初儒學之發展各有建樹,世稱三聖人。
“禮”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尊卑貴賤的區分,即宗法制,進一步講是繼承制的確立。“禮”強調的是“別”,即所謂“尊尊”;“樂”的作用是“和”,即所謂“親親”。有別有和,是鞏固周人內部團結的兩方面。 西周的禮樂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禮樂文化禮樂文明,對後來儒家的禮制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孔子問周禮孔子問周禮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
老子,又名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先拜師於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後到洛陽入周求學。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正是在周都洛陽老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並在西出函谷關之時寫下了洋洋灑灑五千言的《道德經》。
老子像老子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