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合流

三教合流

三教合流,又有“三教合一”的說法。“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三教合流,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教合流
  • 外文名:Buddhism and Taoism
  • 含義:儒教、道教、佛教思想相互影響
  • 代表建築:重慶大足石刻
歷史沿革,代表建築,重慶大足石刻,大同恆山懸空寺,廣元寶雲寺,

歷史沿革

“三教合流”的說法由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較先提出、從而迫使儒道向佛教低頭。
山西省著名的懸空寺有“三教殿”主殿,內供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塑像。
四大石窟中的大足石刻主要內容就為三教合流。

代表建築

重慶大足石刻

重慶大足大足石刻:石雕的人物匯集三教九流。5A級景區。
重慶大足區大足石刻
三教合流

大同恆山懸空寺

大同市渾源懸空寺(玄空寺):“三教殿”主殿,內供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塑像。4A級景區。
大同渾源縣懸空寺
大同渾源縣懸空寺大同渾源縣懸空寺

廣元寶雲寺

寶雲寺位於蒼溪縣縣城以南3000米處,坐西北向東南。據廟裡師傅說,房舍建於唐代,以前是屬於道教,在整修西武當山時該觀被縣文化旅遊局劃給了佛教僧侶使用,改作“寶雲寺”。
廣元蒼溪寶雲寺
該觀本名蠶絲觀,於明末被毀,清初重建,香火盛旺。直至“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又被毀,改作國小課堂供附近孩子讀書使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道教名縣蒼溪道教信徒香火重燃,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於蒼溪城東紅軍渡遺址旁的的筆架山(後取為“西武當山”)興建道教宮觀,便漸漸冷落了相距不遠的城南蠶絲觀。
廣元寶雲寺(佛教寺廟)原為道教蠶絲觀廣元寶雲寺(佛教寺廟)原為道教蠶絲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