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店街

三店街

三店街位於武漢市新洲區北部,106國道、柳明公路呈十字形貫穿境內,轄67個村、2個社區,版土面積1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71公頃,人口8.32萬(其中非農戶口5572人),因個體私營經濟發達、市場繁榮、商貿活躍,被譽為“武漢的小溫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店街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武漢市新洲區
  • 下轄地區:和平、龍丘、三店、坨坑、沙畈、南橋、井塘、大塘等
  • 面積:118.8平方公里
  • 人口:8.32萬
  • 方言:武漢
  • 美稱:武漢的小溫州
歷史沿革,管理機構,發展歷程,典故傳說,

歷史沿革

1949年黃岡縣設11個行政區,三店屬第八區,仍沿用保甲舊制。1951年三店屬新洲縣第五區。1956年1月,新洲縣改12個區為8個區,三店為第四區。1956年7月,新洲撤銷區建制,設立農村工作組指導組,設三店鎮,為縣轄鎮。1958年9月,三店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三店人民公社改稱為三店區,區下設紅旗、聯盟、前進、幸福、新勝、和平、6個人公社。1975年撤區並社,三店區析出新勝、和平兩個人民公社,成立三店人民公社。1984年1月,新洲縣撤社復區,三店復區稱三店區。1986年,三店區改為三店鎮。1999年12月,撤銷三店鎮、和平鄉,合併設立三店街道辦事處。駐地:三店街竹園村。面積(平方公里)108.32,總人口:82926,社區居委會:2個,建制村委會67個。
三店街

管理機構

三店街道辦事處人口有83100餘人,面積118.4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67個村委會:和平、龍丘、三店、坨坑、沙畈、南橋、井塘、大塘、竹園、柳溪、東門、宋渡、西河、曾寨、施廟、七里、董椿、塗河、徐寨、石橋、王河、長塘、楊橋、份子、左橋、徐貴、徐遠、保河、西黃、李旻、肖堤、觀塘、黃套、楊崗、新泉、郭玉、高彭、富興、高富、楊灣、朱楊、細方、蔡畈、石河、曹田、七田、石咀、黃崗、麻鋪、李崗、施楊、華岳、宋寨、曹崗、許崗、吳崗、欒崗、馬畈、道崗、袁田、蔡河、松林、金塘、院牆、何畈、陶田、姚灣、李畈、李河。

發展歷程

三店街是湖北省“雙百”優質棉生產基地、武漢市優質糯稻生產基地。
三店街
林果業也發展較快,優質青梅出口日本;現有常年蔬菜園8000畝,萵苣、蘿蔔暢銷省內外,食用菌產業也頗具規模;畜禽業發達,三店黃牛肉名播荊楚;蛋雞養殖業發展迅猛,常年飼養量達135萬隻,年產值1.5億元,擁有年養殖10萬隻蛋雞規模產業園2個;全街有個體經商戶600餘戶、個體私營企業18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主要工業企業有木材加工、棉花加工、蜂蜜加工、食品加工、塑膠製造等,其中木材加工企業29家,木芯板俏銷省內外,年創產值1.68億元。
三店街
“十一五”期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直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街上下精誠團結,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牢牢把握髮展主題,努力圍繞“財稅增長、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全力打好街鎮經濟發展“重點戰”、城鄉基礎設施“攻堅戰”、黨的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持久戰”等“三大戰役”。以績效目標管理為抓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2008—2010年街道累計投入2100萬元用於“硬化、綠化、淨化、美化、亮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進行環境綜合整治。2010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119.1萬元,2011年前8個月全口徑財政收入為2175.2萬元,占目標值(必達值)的82.8%。
三店街

典故傳說

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也是東坡大學士河東獅吼之典故出處.
三店街
宋的時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書陳希亮,亮有一兒子叫陳慥,此人狂放不羈,傲視世間,視榮華富貴為糞土,儘管是官宦之後,不坐車,不載官帽,和我們今天愛擺架子,擺譜的人不一樣。隱居龍丘。當地人不知道他的來歷,就叫他“方山子”。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不期遇上陳慥,兩人系成為好友。陳慥龍丘的房子叫濯錦池,寬敞華麗,家裡養著一群歌妓,客人來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點象我們現在招待客人進歌廳的意思差不多。而陳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當陳歡歌宴舞之時,就醋性大發(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拿著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牆壁(當然她不敢打陳慥,否則就會遭到休妻的懲罰)弄得陳慥很是尷尬。蘇東坡就寫了一首詩取笑陳慥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獅子吼”一語來源於佛教,意指“如來正聲”,比喻威嚴。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至今仍然是兇悍妻子的形容詞。又因為陳慥字季常(電影中就是以這個名字出現的),後來人們就把怕老婆的人稱為“季常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