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典故,特指呂布。意在諷刺反覆無常,不忠不義,以身侍賊的人。這句貶損人的話,是羅貫中三國演義》小說的杜撰素材。

史實典籍中,並無關於呂布“三姓家奴”一說,系民間傳說過程中杜撰而成,是我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中“忠、義、孝”的反面體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姓家奴
  • 解釋:原來是貶損三國演義呂布的詞
  • 出處:羅貫中《三國演義》
  • 三姓:呂,丁,董
詞語解釋,典故出處,相關作品,

詞語解釋

三姓家奴,原來是貶損三國演義呂布的詞,意在諷刺他反覆無常,不忠不義,認賊做父。後常用來表示以身侍賊,不忠不義之人。
三姓:指的呂布本姓呂,為丁原義子也可姓丁,做董卓義子又可姓董。故此有三姓。
家奴:貶低之語,義子雖名義為子,卻跟養子不同,並無家庭財產繼承權。演義里以此諷刺呂布雖為義子,但實際說白了還是董卓家的臣子,不過區區家臣,不過名義上好聽罷了,終究是為他人做嫁妝。而用家奴代替家臣或者臣子,以示對呂布幾認義父和從賊的不屑與蔑視。
“三姓家奴”由此而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多有多次叛變,但評價也僅僅是被嘲笑而不會冠上幾姓家奴的稱呼。如馮玉祥,其一生中倒戈的次數共為八次,分別是灤州起義倒滿清,護國運動倒袁世凱,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政變倒吳佩孚;拉郭松齡時倒張作霖,五原誓師倒北洋政府,國共分裂時倒共,到了中原大戰又倒蔣介石, 也僅僅是被稱為“倒戈將軍”而已,而非幾姓家奴。

典故出處

三姓家奴,典出羅貫中《三國演義》:“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大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呂布本身姓呂,父親早逝,認并州刺史丁原為義父,後殺了丁原,投降董卓,拜為義父,之後為了貂蟬,又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一個生父,兩個義父,呂布歷經三姓,是以稱“三姓”,古代講究從一而終,講究“忠”、“孝”,像呂布這樣的行為很為人不齒,家奴是比較低賤的,是以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註:歷史中的呂布並未有三姓家奴之稱,歷史中呂布與丁原並非父子)

相關作品

《雜劇·虎牢關三戰呂布》元代鄭光祖
第一折
元帥,不殺他一陣,他也不怕俺。大軍跟將來,俺殺入去者!(呂布領八健將卒子躧馬兒衝上)(呂布雲)某乃呂布是也。兀的不是漢將殺將入來了?八健將跟著我來,三軍與我一齊吶喊者!(見科)(呂布雲)來者何人?(劉羽雲)兀那三姓家奴,你聽者:某幽州太守劉羽是也,這一位是公孫瓚,這一位是田客,你敢和俺相持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