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差距

三大差距

三大差距是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鎮貧富財產差距,是全面小康路上的“攔路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2017年3月8日,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熱議縮小“三大差距”,在共建共享中實現共同富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大差距
  • 屬性:術語
  • 含義:城鄉、地區、收入“三大差距”
  • 作用:全面小康路上的“攔路虎”
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代表熱議,

收入差距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到驚人的6倍。自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體制改革效應釋放完畢後,城鄉差距就停止縮小而轉向擴大。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1985年的1.7倍擴大到2003年的3.2倍,是世界上最高的差距水平。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資料,絕大多數國家的城鄉人均收入比都小於1.6,只有包括中國在內的3個國家超過了2。若將農民的實物收入、生產性投入和市民的隱性福利收入考慮在內,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達到6倍,表現在消費領域,則是占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居民在社會商品零售額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7%。造成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城鄉之間的制度性阻隔,使農民實際上不能完全享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不能享受公平的遷徙權、就業權、受教育權等待遇。
三大差距

地區差距

地區差距最高在12倍以上。我國地區差距十分明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經接近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而在西北乾旱地區、西南喀斯特山區還有上千萬人口沒有擺脫貧困。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人均GDP最高與最低之間的差距在12倍以上。雖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減緩了東西部地區之間差距擴大的速度,但總的趨勢是差距還在擴大。

城鄉差距

城鎮貧富財產差距為32倍。我國的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之間的差距問題已經十分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城調隊2002年上半年調查資料顯示,城鎮最富裕10%家庭的財產占全部城鎮居民財產的45%,而最貧窮的10%家庭的財產只占1.4%,即二者之間的財產差距為32倍。我國反映居民個人收入差距水平的基尼係數自1994年就達到0.434,超過0.4的臨界點,而且近年來仍在緩慢攀升,2000年達到0.458。按照國際通常標準,基尼係數一旦達到0.6,社會就進入動亂可能隨時發生的危險狀態。
中國農民收入已連續10多年增長。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2363元,實際增長6.2%。

代表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林芝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黃細花說,這裡風光壯美,能享受與城市媲美的公共服務。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當地人提供了數千個就業崗位。
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董事會主席朱鼎健說:“新農村建設、特色小鎮,都是為了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在全國的農村和鄉鎮就地形成產業鏈,讓當地的百姓享受發展的紅利,成為最終受益者。”
從農村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環衛所路段班長謝智波說,城鄉教育方面的差距在縮小,這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大事,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理想的人到鄉村傳播知識,“這就是把希望的種子撒遍田野。”
全國人大代表、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說,實踐證明,“東部帶西部,先富幫後富”是切實可行的,也是大有可為的。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農學院原院長邢克智說,剩下的幾千萬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可以說是“最難的”,越是這個時候,脫貧攻堅越要扎紮實實,中央的要求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幾年時間,不能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防止為了提前搞摻水。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說,初次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適當提高勞動占比;再分配加大稅收調節,縮小收入差距,同時發展捐贈和慈善事業,搞好了一二三次分配,就可以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進一步縮小“三大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經濟要增長,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