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閣

三多閣

三多閣(納西話,意思是三多的家),又名玉龍祠、北嶽廟,坐落在麗江古城北13公里的玉龍山腳下,始建於公元779年(唐大曆14年),是麗江現存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三多閣是每年二月初八麗江各族百姓和來麗遊客祭祀普三多神的重要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多閣
  • 地理位置:麗江古城北13公里的玉龍山腳下
  • 別名:玉龍祠、北嶽廟
發展歷史,所獲榮譽,公祭活動,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始建於唐代大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麗江始建年代做早的廟宇,也是雲南省現存最古老的廟宇之一。
北嶽是玉龍雪山的封號,這座廟宇就是玉龍山神廟。因此,人們在進雪山之前,往往先來這裡朝拜玉龍山神,祈願一路平安。
占地面積為2300多平方米,雖經多次重修,但其布局仍然保留了以大殿為中心,兩翼迴廊,後配置殿的唐代建築風格,有別於麗江的其他寺廟。
大殿院中建有保護青銅香爐的亭子,上方寫著“恩溥三多”四個大字。“恩溥三多”,何許人也?,先從來歷做一介紹。
唐代初期,吐蕃王朝占領統治滇西北時,稱今麗江壩及其附近的拉市壩、七河壩一帶為“三賧”。
南詔擊敗吐蕃後,異牟尋曾封玉龍雪山為“北嶽”,於是納西人開始修廟祭祀。
在那戰亂頻繁的年代,納西族夾在強大的南詔和吐蕃兩股勢力中間,聰明機智的納西先民,即利用南詔的封號“北嶽”,又吸收吐蕃地名“三賧”,創造出一個以玉龍雪山為象徵的“三多”保護神。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路過麗江時,也封其為“北嶽安邦景帝”,此後祭祀更加興盛。
2019年3月,為進一步提升三多節文化品牌建設,玉龍縣委縣政府一直在積極推進三多閣民眾文化活動廣場項目建設,擬籌集800萬元修復三多閣古院落。
除修復大殿、廂房外,還將復原鼓樓和門樓。另外還將在三多閣外圍修建祭天、祭署、三多書院等場地,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

所獲榮譽

1993年,確定為雲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祭活動

2015年3月27日,乙未羊年“三多節”祭典儀式在白沙三多閣前殿花廳隆重舉行,和繼光、楊國清、和家修、陳嘉勛、李群育、宣科等市領導及麗江文化界知名人士,曹金明和紅衛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古城區部分黨政領導,以及縣直各部委辦局負責人、各界文化名人、民族文化企業代表,各民族民眾共同相聚在聖潔的玉龍山下,共同紀念麗江各族人民心中和平與正義之神三多神,一起緬懷奮進歷程,追思先賢,繼承傳統。
2016年3月16日,中共麗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鄭藝,中共麗江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江勇,麗江市政協副主席楊一奔,麗江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肖忠萬,中共玉龍縣委書記曹金明,中共玉龍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和紅衛,麗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國清,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雲南省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協會會長楊福生,麗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嘉勛,著名文化人、麗江徐霞客研究會會長黃乃鎮,麗江市旅發委主任和仕勇,麗江市古管局局長和麗萍,麗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果,麗江日報社總編張賽東,玉龍縣政協主席和秀瓊,雲南大學旅遊文化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建新,古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潤蘭,古城區副區長李秦檳,還有來自麗江市直部門、玉龍縣、古城區有關部門的領導,麗江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來自迪慶州香格里拉市三壩鄉、維西縣永春鄉、大理州劍川縣金華鎮、永勝縣大安鄉等相鄰州市、縣的納西族代表參加儀式並向“阿普三多” 敬獻花籃,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和紅衛代表全縣22萬人民民眾恭讀了祭文,中共玉龍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俊星主持了祭典儀式,東巴法師向前來祭拜的民眾免費發放平安符。
2017年3月05日,三多神祭典儀式在三多閣舉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和春雷,玉龍縣四套班子成員和前來參加三多文化研討會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省內外專家學者;市直、古城區和玉龍縣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以及全國各地納西文化研究會代表;西藏、四川、迪慶地區的納西族鄉代表及文化界知名人士參加祭典儀式,共度納西族傳統節日。
2018年3月24日,麗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木崇根,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江勇,市人大副主任、玉龍縣委書記曹金明、玉龍縣委常委劉廷朝等領導到三多閣出席公祭“三多神”活動並敬獻花籃。
2019年3月14日,麗江各界民眾聚集於三多閣前殿花廳,舉行莊嚴的“三多神”祭典,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木崇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玉龍縣縣委書記曹金明,市政協副主席李渝麗,市政府黨組成員王麗萍出席相關活動。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北嶽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