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道

三士道

西藏密宗以阿底峽所著的《菩提道燈論》為基礎,把學佛的次第分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又稱三士教、三士夫道、三丈夫道論。‘三士道’的理論是,一個人若想學佛,必須先訪求名師,依照師長的指導修習,以免誤入歧途;具備這項條件以後,才能從‘下士道’依次做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士道
  • 地點:中國西藏
  • 性質:佛教對人的分類
  • 組成部分:下士道,下士道,下士道
類型,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主要問題,

類型

下士道

具有人天乘屬性,厭三惡趣苦而深信因果,皈依三寶,行五戒、十善,只求解脫個人一時的苦難,以人天乘的利樂為目的。

中士道

具有聲聞、緣覺屬性,但求個人的生死解脫,而思惟四諦、十二因緣之理。

上士道

具有大乘屬性,於此又可分為兩種,即顯教修法和密教修法。
顯教:依發菩提心,修四攝法、四無量心、六度萬行,漸進佛地。
密教:除以顯教教理修持為基礎外,更依密乘"依次修起"、"圓滿次第",以達到與佛平等不二的境界。
在修學上士道之前,必須以下士道、中士道為基礎。因為從下士道能得人身,才能進而思惟生死輪迴過患,進而欲求脫離生死之心;由此進修中士道,觀四諦、十二因緣法;中士道完成,更進一步思及一切眾生仍沉迷苦海,由此發起無上菩提心,誓 度一切眾生而成就佛果,此即上士道。因此,三士道等於一個大乘行者的修行階段、過程,不可忽略任何一士道。
此三士道說原為阿底峽所倡導,而由格魯派創教者宗喀巴所承襲,但此二人所說略有不同。前者認為三士道系應上中下之根機所說;後者則視之為一士夫於修行上必經之次第。
西藏的格魯派認為三士道有四個特色︰(1)可藉此解除佛教教理中所出現的矛盾,(2)可藉此全面信順佛典中的教法,(3)易於了解佛陀教法的正意,(4)可避免毀謗正法的罪過。

主要問題

下士道改變世俗的短淺眼光,放眼後世;
中士道改變留戀苦世的思想,追求出離輪迴;
上士道破除自私自利的貪心,樹立利樂眾生的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