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堂村(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三堂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堂村位於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西北部,東與煥古鎮劉家河村交界,西與我鎮汪家溝村相鄰,南與我鎮柏楊村接壤,北與原金川鄉松河村毗鄰。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70戶726人,有黨員 13人,村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為2682畝,農民的收入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勞務經濟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堂村
  • 三堂村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
  • 耕地總面積:2682畝
  • 主要收入:種植和養殖業
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三堂村,陝西紫陽三堂村簡介,陝西紫陽三堂村發展情況,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三堂村,福建永定三堂村位置,福建永定三堂村簡介,

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三堂村

陝西紫陽三堂村簡介

三堂村位於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西北部,東與煥古鎮劉家河村交界,西與我鎮汪家溝村相鄰,南與我鎮柏楊村接壤,北與原金川鄉松河村毗鄰。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70戶726人,有黨員 13人,村域面積11.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為2682畝,農民的收入主要以種植和養殖業、勞務經濟為主。
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東木鎮三堂村

陝西紫陽三堂村發展情況

2008年以前全村基本情況:三堂村屬東木鎮的一個偏遠村, 經濟底子薄、交通條件差、村容村貌陋是該村的顯著特點。山大溝深,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有且只有一條通村公路,雜草叢生,凹凸不平,車輛無法正常通行,與外界聯繫只能使用大靈通,但遭遇大霧或停電都無法接通.老百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只能自給自足,無法外銷,村民到鄉上辦事需步行30餘公里.早晨天不亮動身,天黑才能回家,需要整整一天時間.村兩委班子軟弱渙散,無力,只想個人利益,不為老百姓辦事。
2010年,三堂村被市上定為特困村後, 結合全縣開展“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鄉黨委政府立即調整工作思路,加強班子建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調整班子結構,下派黨支部書記,由聯村領導、武裝部長擔任支部書記。對班子成員也進行了相應調整。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選出了一批能幹事,想幹事,會幹事人員進入到班子中。
首先把以公路建設為主的基出設施作為改變面貌的出發點入手。通過近兩年黨委、政府的組織發動,在“東金”公路硬化貫通的基礎上,該村又組織民眾新修通到組入戶公路5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7公里,接通了到鄉、村之間的聯心路,全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7公里,交通瓶頸基本打破。通過爭取項目資金,修建了占地100平方米的村活動室,修建學校廁所一個。
二是從發展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落角點,全村現有茶園500畝,桑園80畝,在新發展的一戶年養豬50頭以上大戶的帶動下,當地民眾戶均養豬達到2頭豬以上,全村生豬存出欄總量達到400頭,家禽存出欄達到1500羽,總收入達100多萬元,畜牧業收入占據了當地民眾產業收入的“半壁江山”。同時,我們充分利用該村的地理優勢,新發展厚朴500畝,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同時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三是著力改善民生,不斷提高民眾生活質量。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建沼氣池41口,新建便民橋1座,維修加固1座,硬化便民路1條,災民建房29戶。
在社會事業建設方面,2009年爭取到了地震災後重建項目,新建了村級國小教學樓,成立了村級衛生室,當地民眾看病難、上學難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通過加大民政救助力度、及時兌現各類惠農惠民政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全村五保戶、低保戶等弱勢群體生產生活保持正常,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三堂村

福建永定三堂村位置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三堂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三堂村

福建永定三堂村簡介

全村人口有531人,171戶,轄6個村民小組。主要產業永定紅柿、甜柿、烤菸。這裡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百姓和諧。這裡幹群關係融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永定大溪清風亭位於大溪三堂村村口山坳中,為當時官路邊供過往行人休憩之所,清乾隆末期建造,距今近200多年。亭為正方形封閉式青磚黑瓦結構,占地80多平方,1層5米高。亭東西方向相對各設1門,亭內自北而南分上下2廳。下廳北牆依中間設1個一平方米大的花格窗,左右兩邊各設二個小窗,沿牆架有半米高的花崗岩供路人坐息,另安置有二張2米多長的木凳,旁邊還有一個直徑半米、高半米的石臼,這是供馬飲水所有。上廳中間設一廳,旁邊二個廂房,廳中間頂端設1個半平方米六角形花格窗,下方左右各設2個半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窗。上下二廳設有三級石板台階,二廳分別由四根腰粗的木柱撐起瓦頂,二廳地板均由拳頭大小的鵝卵石砌成。
清風亭結構奇特。永定一般樓宇都是懸山頂結構,即屋檐懸伸在牆外,由“人”字形兩面瓦罩在樓宇上,雨水順瓦面流到樓宇外。但是清風亭不是這樣,它東西方向設一懸山頂,南北方向設二個懸山頂,這樣亭頂呈“工”字形,再在懸山頂間連線處設暗溝,亭頂的雨水的沿暗溝流向流向亭外。這樣的設計除在視覺上給人美感外,還讓人疑惑亭頂水的流向,如果沒有鳥瞰亭,根本無法獲悉。此外,亭頂成角,但亭內檁子卻是經火焙後彎成弧形擎頂。200年來,考察清風亭頂結構,成為許多建樓師傅的必修課。
清風亭位置顯著。永定是著名的僑鄉,全國重點對台工作縣和福建省八大僑縣之一,有港澳台僑胞40多萬人。而永定的華僑基本源自永定金豐,其出境一般有二種方式,一是從廣東汕頭一帶赴東南亞、香港等地,二是從廈門赴台。而以前永定高頭、古竹、湖坑、陳東、大溪等鄉鎮的華僑赴廣東,就須經清風亭;下洋華僑赴廈門也須經清風亭。同時下洋僑育中學於上世紀40年代建成後的近40年間,上述鄉鎮的學子也大都經清風亭往下洋求學。而新中國成立前夕,著名歸僑游范吾在大溪創建“泰溪商業學校”,下洋、廣東一帶學子也須經清風亭來大溪就學。再者,明清二代,福建入廣東的巡檢司,因地方盜賊,沒有設在接壤的三層嶺,而是設在大溪街後,為此入境廣東者均須先來大溪辦理相關手續,後再經清風亭赴廣東。清風亭門前有一指路碑:上指廈門,下指汕頭。而清風亭距這二處均數百公里之遙,由此可風清風亭確實是當時的交通樞紐。
清風亭文化內涵豐富。清風亭建成後,清嘉慶翰林編修巫宜福,為之撰聯三對,每聯都鑲入“清風”二字,亭內上廳內柱聯為:“清蔭一亭,客到渾忘六月;風聲滿樹,松封亦足千秋”。外柱聯為:“清且漣漪清且直漪,到此間水秀山明,熱心人也帶幾分清興;風其吹女風其漂女,坐定後高吟長嘯,行路客怎禁一種風流 ”。門聯:“清靜關山皆客路,風塵名利亦征程”。這三聯把亭的景色、功用及路人的心理描繪貽盡,不愧為翰林之手。道光九年,縣尉游纘彪、武庠游光騰在亭內勸捐拓石施茶。
諸多華僑外出闖蕩,清風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為離別的地點和象徵,承載了許多送別的淒涼和悲愴。游范吾,1902年生於印尼雅加達,1952年回國投身家鄉大溪建設和永定僑務工作,連續擔任全國僑聯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他準備回國之前,在爪哇的《新報》上刊登了一則《游范吾辭行啟事》:“惜別贈言,欲言不盡。後會有期,請到清風亭再見!”香港永靖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游尚群先生,1958年,回到祖籍大溪時,專程駐足清風亭,百感交集。而清風亭地位置重要,許多過往行人、商賈等等,在此留下的諸多故事,已難考證。
清風亭自建成後,多次重修,同治12年(1873)曾進行大規模重修,1981年華僑游偉祥曾出資維修。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因交通發達,公路改線,清風亭逐漸邊緣化,如今已近為荒亭,少人問津,但上廳神明前,燭火長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