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垟濕地公園

三垟濕地公園

三垟濕地公園,地處浙江省[url]溫州市 [/url]甌海區三垟街道,是溫州市區唯一一塊完整的大型[url]濕地 [/url]。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垟濕地公園
  • 規劃總面積:12.4平方公里
  • 陸域面積:70.9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
  • 開放時間:全年24小時開放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植被及動物,水網,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早在在新生代第三紀末期,溫州的地貌輪廓已基本形成,大羅山居于海中,由於湖相沙質、泥質沉積的大量堆積以及河水攜帶泥沙的淤積,經過了一個慢長過程,終於在大羅山西側與吹台山之間形成了一個較淺的大海灣。在海水與江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海灣與外部的海水逐漸分離,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形成瀉湖,但當時的面積要比現在(2013年)大的多。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贊之曰:“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謝氏《游名山志》說:“帆游山地昔為海,永寧(今溫州)安固(今瑞安)二縣間,東南便是赤石,又枕海。”赤石便是大羅山。三垟一帶由於屬於古海灣的邊緣,水深較淺,灘涂較多,加之山洪的沖刷,泥沙的沉積,使地形溝坎較多、水陸相雜,已經初具現在(2013年)三垟水網地區的雛形。
甌江的搬運與沉積,使帆海的面積逐漸減小,大約在明以前,最終使北帆海消失。在這期間,唐宋時期大量的水利開發,如唐代韋庸修建會昌湖,宋代韓彥直、沈樞疏環城河道,修建溫瑞塘河,挖深填淺,大量泥沙不規則的堆積、填滿,連同原有的溝坎,將帆海原先大片水面分割成破碎的湖群。又經過數百年的桑海桑田,形成了現在(2013年)的三垟水網地區自然形狀。

主要景點

三垟濕地公園位於溫州的中部,北至甌海大道,西至南塘大道,東至中興大道,南隔高速公路與大羅山相鄰。
三垟濕地公園由眾多河道和161個島嶼組成。規劃總面積約12.4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70.9平方公里,水面3.39平方公里,是集生態保育、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閒遊樂為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

植被及動物

三垟濕地公園區域自然植被以及各種生物種類較為單一,生物多樣性水平較低。全年共記錄的高等植物有150餘種,其種40%為栽培物種,野生種類則以禾本科、菊科、唇形科和蓼科雜草為主,基本沒有濕地植物生長;鳥類30餘種,魚類10餘種,而且基本上以人工放養的白鰱、鯉魚為主。其他土壤動物、底棲動物以及昆蟲等生物類群的種類、數量都為自然濕地的10~30%。

水網

三垟濕地水網密布,縱橫交錯的河道將其分割成大小各異的160 余個島嶼,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56%,東南被茶山環繞,峰巒疊翠,山環水繞,自然風光秀麗,被稱為“浙南威尼斯”。明代大臣張璁曾以“落日泛舟循桔浦,輕霞入路是桃源”的詩句讚譽三垟。

旅遊信息

公交線路:48路、49路張家橋東站下。
溫州軌道交通S1線:三垟濕地站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