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唐詩人

三唐詩人

三唐詩人, 16世紀朝鮮的重要詩派,包括白光勛、崔慶昌李達等3個詩人。

基本介紹

簡介,三唐詩人成就,

簡介

白光勛(1537~1582),字彰卿,號玉峰。1564年進士及第。著有《玉峰集》。崔慶昌(1538~1582),字嘉運,另孤竹。增廣文科及第,官至正言。有《孤竹遺稿》傳世。李達,字益之,號蓀谷,生卒年詳。他們 3人都推崇中國唐詩,力圖扭轉高麗朝以來宗宋詩的風氣,提出“詩回盛唐”的主張,對李朝的漢詩創作有較大的影響。他們倡言學唐,但自己並不專注於模仿,而是繼承朝鮮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在一些作品中抒發對統治者的不滿,抨擊和揭露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李達還十分注意吸收新鮮活潑的民歌入詩。但是,他們的主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形式主義的向。

三唐詩人成就

最大,他是當時詩壇上富有聲望的詩人。只因出身庶子,受到社會的種種歧視,一生坎坷不遇。“京洛旅遊成底事,十年往來布衣人”,“五十三年何所有,一聲長嘯望遙空”。他的許多作品都充滿這種抑鬱、感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意義較大的是他的一些反映現實的詩篇,筆鋒所向,往往觸及封建社會中十分尖銳的問題。在《無題》一詩里,他寫道:“處處多逢馬跡,行行且避車塵,長安陌上花柳,半是高官貴人。”《刈麥詞》寫的則是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田家少婦無夜食,雨中刈麥林中歸,生薪帶濕煙不起,入門兒女啼牽衣。”16世紀末,日本侵略朝鮮,戰爭延續了 7年。李達雖身在草莽,卻時時關心著國家的命運,沉痛地寫出人民遭受的戰爭浩劫:“寇盜經年歲,干戈滿漢陽,所親皆喪亂,不敢問存亡。”也寫出“庶見王都清”的勝利喜悅。三唐詩人的作品,都曾傳入中國。明朝天啟年間,總兵毛文龍東守皮島,訪得李達的《蓀谷詩集》 6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