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縣杜甫生平紀念館

三台縣杜甫生平紀念館

三台縣杜甫生平紀念館是位於三台縣的紀念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台縣杜甫生平紀念館
  • 地理位置:三台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AAA
  • 門票價格:免費
簡介,生命搖籃,坎坷仕途,流寓益梓,夢回故里,

簡介

公元712年,出生於河南鞏縣東二里瑤灣;
公元718-731,求學,習字,始作詩文;
公元731-745,求學,遊歷吳、越、齊、趙;
公元746-755,求仕未果,困居長安;
公元756-759,逢安史之亂。任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
公元759-762,辭官西行入蜀,客居成都浣花溪畔;
公元762-764,避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亂,流寓梓州;
公元765-768,舉家東下,客居夔州;
公元768-770,出三峽,飄泊湘鄂,客死舟中。

生命搖籃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出身在河南鞏縣東二里瑤灣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立功立言的傳統家庭。十三世祖杜預為西晉大將、著名學者。祖父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官修文館學士,近體詩奠基人之一,詩才為武則天欣賞,授著作郎、遷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閒先後任兗州司馬、奉天(今陝西乾縣)令、朝儀大夫等職。
杜甫出土像杜甫出土像
杜甫七歲學作詩,九歲寫大字,十五歲時已揚名鄉里,享有“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之美名。杜甫青少年時代即表現出非凡的文學天賦。

坎坷仕途

唐玄宗開元十九(731)至唐天寶四年(745),杜甫以讀書、遊歷為主,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先後漫遊吳、越、齊、趙等地。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唐天寶三年(744),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次年分手後再未相見。此期詩作流存20餘首,尤以《望岳》為代表作。
天寶五年(746)至天寶十四年(755),杜甫困居長安,窮困潦倒,不斷投獻權貴,以求仕進。天寶六年(747)應試製舉不中。天寶十年(751)獻《大禮賦》三篇,得玄宗賞識,但應宰相文試而無果。“安史之亂”前一月,即天寶十四年(755)十月,終授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之職。期間流傳下來之詩作約百首,如《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等不朽名篇,更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之警世佳句傳世。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時處“安史之亂”最盛期。長安陷落後,杜甫北上靈武投效肅宗,半路被俘而陷賊軍於長安半年,後冒死逃奔肅宗行在鳳翔,被肅宗授於左拾遺之職。後因直諫房琯案忤旨,幾近丟命。長安收復後,回京任原職。乾元元年(758)五月,被外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永別長安。此期流傳下來的詩作二百餘首,多為杜詩之傳世名作,如《悲陳陶》、《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

流寓益梓

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對政治失望,於秋後辭官西行,度關隴,經秦州,寓同谷,越劍門,年底到達益州(成都)。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於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而居。
寶應元年(762)秋至廣德二年(764)春,杜甫避劍南兵馬使徐知道亂,流寓梓州(三台)一年又八月,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作於此。在梓期間流傳下來之詩作近二百首,多為遊歷梓州美麗山水之作,如《漁陽》、《春日梓州登樓二首》、《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涪城縣香積寺官閣》、《上牛頭寺》、《望牛頭寺》、《登牛頭山亭子》等。七六四年六月,成都尹嚴武推薦,杜甫被任命為節度使署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夢回故里

唐永泰元年(765)五月,成都尹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了憑依,五十三歲的杜甫辭官,舉家離開成都東下返家。六月至忠縣,秋寒因病滯留雲安。大曆元年(766)春遷徙夔州(奉節)居二年,作詩430餘首。大曆三年(768),杜甫攜家出三峽,經江陵,轉公安,年底達岳陽,後漂泊長沙、衡陽、耒陽之間,最後時光多在船上度過。大曆五年(770)冬,杜甫死於長沙至岳陽之船上,終年58周歲。期間詩作有《登岳陽樓》、《暮歸》、《江漢》、《曉發公安》、《南征》、《江南逢李龜年》、《清明二首》等。逝前在船上作36韻長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中“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句,仍飽含憂國憂民之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