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颱風景名勝

三颱風景名勝

雲台觀為四川省第二大道觀,僅次於青城山位於三台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據<<雲台觀碑記>>:雲台觀為趙肖庵開創。原名佑聖觀。南宋嘉定七年(1214)九月九日,趙肖庵於此升隱(去世),後欽封“妙濟真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颱風景名勝
  • 行政區類別:四川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三台縣南百里的安居境內
  • 著名景點:雲台觀,琴泉寺
三台雲台觀,雲台觀,懸念一,懸念二,懸念三,懸念四,琴泉寺,建築及景觀,省級森林公園,三台縣鳳凰山,占地及景觀,翠湖,三台杜甫草堂,魯班湖,三台古城牆,三台郪江古鎮,

三台雲台觀

雲台觀

明朝正德八年(1513),欽差太監錦興、錦衣衛千戶龔清到雲台修醮。十年,遣內宦造金玉帝像、帳幕紋爐、府花爵盞恭詣雲台朝謁。先建拱宸樓,階下一台名曰“玉璽”,命工於璽上建八角樓,題額“天乙閣”。十一年又遣官修治。十五年(1520),欽賜綠幡二首,上書“大明皇帝喜舍玉幡”張掛觀中。肅王命鑄滲金帝像一尊,執旗旅行袋、捧劍、靈童、玉女、溫、關、馬、趙、靈官10像,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遣官送觀安放。明清兩朝曾培修十餘次。清光緒十二年(1886)失火將前殿及拱宸樓燒毀,是年附近紳耆捐金培修,歷五年竣工。數百年來,雲台觀為一方之勝景,也是道教活動中心,許多文物尚保存完好,有明頒詣書、太監的象笏、官員諸子送的銅鐘、銅爐、墨稿以及頒賜的各類經書30餘種1000餘券。

懸念一

諸葛亮在此巧設“七星燈”,首先在聖母山後側觀看傳聞中諸葛亮巧設“七星燈”的地方,在這塊不大的土坪上有7個不太顯眼的洞眼。據當地流傳下來的說法,在三國時期,蜀國劉備軍隊進入潼川府(今三台縣)駐紮妻王城(今妻江鎮),諸葛亮在附近選址準備建都。一日登聖母山(雲台山)觀其周圍山勢,發現其乃“九龍捧聖”之寶地。遂中意此地,乃布玄陣于山頂並擺設“七星燈”,為建都提供條件。忽一日聽聞人語對談之聲於印台之頂,故大功未成。此事是真是假?無從得知。

懸念二

玄天宮大門音鳴之奇,玄天宮乃雲台觀的正殿,建築恢宏華麗,殿門前滾龍纏柱,金童系紅綾騎於其上。其大門相傳為戰國時魯班所造,甚為奇特,開關門時有奇特音鳴,自古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左手開門金雞叫,右手關門鳳凰鳴。”據殿內傅道長講,此門過去聲傳數里,音若洪鐘,在“文革”年間大門曾遭拆除,現在音律受損,音韻欠佳。當場試驗,輕推大門,慢慢傳來吱吱的響聲,之後隱約聽出鳥鳴一樣的叫聲,左邊的門音較強,能聽出很明顯的鳥鳴聲。細觀其大門下方,發現大門底端與門檻間留有一定縫隙,並不是門板摩擦所致,再觀大門上端,亦不摩擦。把耳朵貼於大門中縫處,發現有震動的聲音自門中端慢慢延伸,聽起來似鳥鳴聲。道長告訴,左右大門中縫處皆有個洞,重新安裝後聲音減少。是什麼原因造成此大門“失聲”呢?此門是否真為魯班所造?大門發出音鳴奧秘何在?

懸念三

百年來大殿纖塵不染,在聖母殿,殿內極為潔淨,不見一點塵埃,此殿長期以來甚少打掃,但灰塵卻很少看到,檐下多年來沒有一絲蛛網,其殿色彩仍華麗醒目,傳說此殿乃“避塵珠”所致。大殿天花板上游龍出海圖案耀眼奪目,另有3條立體雕刻的蟠龍,口含“避塵珠”效力非凡,在解放後被盜。此珠雖然被盜,效力卻仍顯於世,明亮潔淨的大殿,角落真正無絲毫塵埃積存,卻不得不稱奇。

懸念四

三顆神秘的菱形圖形在玄天宮殿頂中央有3顆神秘的菱形圖印,在陽光照耀下,會反射到空中3丈之高。圖印中央一顆略大,兩邊的稍小,突然望去,宛如天放豪光,令人讚嘆不已。這3顆圖印之跡困擾了不少建築專家與考古專家。據觀內道長介紹,當年因懷疑此乃玻璃瓦所致,故專門請工匠搬開3顆菱形圖印的青磚,與別的青磚比較,卻發現與其他青磚並無異樣。那這3顆圖印為何在陽光下大放豪光並折射於高空呢?奧秘何在?

琴泉寺

琴泉寺位於三台縣潼川鎮北泉路左側的長平山腰。始建於北周(公無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經隋,於唐初更名慧義寺,南宋易名護聖寺,因寺後山泉滴聲似琴,明朝萬曆時已稱琴泉寺。
從唐初起琴泉寺就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閣,其布局嚴謹,宏偉精緻,莊重典雅。現存建築為清代和民國所建,主體建築由座西北朝東南的並排雙四合院相連而成,布局特別,處於歷代山寺的主要位置。左四合院有前殿、正殿和左右偏殿,右四合院有偏殿和廂房。
三颱風景名勝

建築及景觀

整個建築面積1602平方米,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正殿,又名觀音殿。面闊三間14米,進深六間12.1米,建築面積168.4平方米;前殿,帶山門,重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面闊五間18.9米,進深三間5.8米,建築面積109.62平方米;正殿後是甘露洞,洞內便是“琴泉”山泉池。泉水終年不斷,主泉夏季如注甘涼,冬季涓涓溫甜,經省檢驗為優質礦泉。寺下山崖多摩崖造像,現存已知的有10龕700餘尊。千佛岩右側有“趙岩洞”二室。原為東漢崖墓,是唐代隱土越蕤隱居著書處。寺內有一尊清代鐵鑄仿唐觀音坐像,高1米,戴花冠,飾瓔珞,雙頜下垂,結吉祥印,結跏跌坐於蓮台上。還有一通《摸魚兒》詞石刻碑,陰刻、楷書。寺記憶體有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的雙筍石,宋刻《顏氏乾祿字書》,元代《趙府君墓碑》和明天順四年(1460年)的大銅鐘等文物。寺周古樹參天,山門前石徑兩旁兩棵銀杏圍抱近3米,遠望若巨傘兩柄。從寺院遠看城周,山巒滴翠,北塔東塔相對。下顧城廓,涪江凱江匯流環饒。琴泉寺依山傍水,風景獨好。1981年5月由三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6月,由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省級森林公園

三台縣鳳凰山

三台縣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是1997年省林業廳批准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它地處唐巴公路與綿渝公路交匯處,距新興科學城綿陽僅40分鐘車程。
鳳凰山因唐王勃游此留言“登道魚鱗,形似鳳凰”而得名。它東隔涪江與東塔相望,南鄰牛頭山杜甫紀念館,北接長平山琴泉寺、北塔寺,西峙三台山七星樓,與牛頭山杜甫草堂、琴泉寺、大佛寺、杜塔寺等風景名勝形成一條風景旅遊熱線。成為三台城區人民休閒娛樂的主要去處。

占地及景觀

鳳凰山森林公園占地約520畝,地勢呈北高南低、東北一西南走向,最高海拔455.7米,最低海拔378.8米、高差76.9米。園中林木參天,枝葉交錯,綠波蕩漾。綠化覆蓋率95.7%,森林鬱閉度0.9,森林植被有50科80種,可謂良木嘉樹,鬱鬱蔥蔥。山間小溪、石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縱橫,蜿蜒通出,翠羽穿梭,百鳥爭鳴。整個山林綠方靄靄,瑞氣蔚然,恰似一隻展翅巨鳳。於鳳頂俯瞰梓州勝景、氣象萬千:凱涪江浩蕩東去,千幢樓星羅棋布,使人心曠神怡。
三颱風景名勝
鳳凰山森林公園既有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也有異常豐富的名勝古蹟,其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乃北川地區少有。現有“塔丹井”、“賁墓”王弼墓抗日將領景嘉謨將軍墓、漢代岩墓群以及東嶽古剎等名勝古蹟。近幾年來,鳳凰山森林公園在公園建設資金籌集,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建設等各項工作中成績顯著。帶動並促進了三台旅遊事業的發展,為振興三台經濟作出了貢獻。

翠湖

翠湖
位於縣城西北30公里,距金石鎮3公里處,因其山清水秀,風光綺旎,被譽為巴蜀小“西湖”。翠湖是人民渠工程尾乾渠末端一個大型囤蓄水庫,庫容2210萬立方米,水面達105公頃,她以蓄水灌溉、服務農業為主,兼營林果種植、水產養殖、水利發電和觀光旅遊等項目。
如果把我縣南面的魯班水庫比作粗獷偉舉的男子漢的話,團結水庫則是秀麗婀娜的美女。堤壩上的樓台亭閣,古樸而又典雅,有如水庫的眼睛,脈脈含情,笑迎四方來客,湖中綠波盈盈,清澈剔透,藍天白去全浸於基中,太陽溶化了,風的柔指醮著金輝,在碧波上塗抹,天也為之傾倒!遠眺湖中小島,疊翠累彩,似湖水驟然掀起,突然又被一種魔力定格在那裡。那島上的亭台,在以竹的掩映之中,似現非現,猶抱琵琶。山、林、亭、湖,使人感到平靜舒緩、賞心悅目。遐想中,不由自主地想伸開雙臂,擁抱這潔靜和幽美……
自然景觀
到了水庫就要到湖中去遊覽。遊艇,船頭,湖水鼓涌碧波,似雄壯的交響曲鳴奏;船尾,拖著翻騰白練。嘩嘩水場,又似乎雄健的進行曲迴響。風,是綠色而透明的,徐徐撲進心懷,輕音樂般地令人舒坦。如果三幾人踩著小船,隨意地在湖中飄蕩,那又是另一番境界。逼入這無瑕的明淨之中,一咱風塵被洗滌乾淨了;煩腦消失了,你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前方的水鳥飛起來了,軟軟的翅膀在綠波與藍天之間劃出柔和的曲線。驚喜中,你再望遠處水面,點點鴨影,在水面浮動。目光再向上,環抱湖水的山,青蔥可愛,綠葉中有一片片紅,使人神往。在綠色的王國里,點染這樣的紅色。妙不可言!是誰的妙笑呢?迎著風,深深的吸口氣,便會療到柑桔的香味。滿山紅遍。
三颱風景名勝
雖然水庫的經營管理者並沒有著有意宣傳,但是,慕名前來的參觀遊覽的人卻很多很多。省市會議有的也來這裡召開。目前,遊客是越來越多,沒有去的,想去;去了的,還想去。這裡迷人的風光,還有熱情好客的主人。招待所建在水庫邊,與其他建築融為一體。會議室、休息室布置得體。住宿處整潔舒適。在這裡小住幾天,或泛舟湖上,或散步湖邊:早晨,鄉間的曉霧,夜裡清芬的湖風,會使你忘掉工作的辛勞,忘掉人際的煩擾。

三台杜甫草堂

三台杜甫草堂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
史料記載
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景觀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草堂內詩聖生平館,中院宏偉的詩史堂,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艷,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後,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三颱風景名勝
步出草堂,回首見大門兩旁有郭沫若夫人於立群手書的一副對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捲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對聯道出了後世人對這位千古詩聖的高度評價和崇敬,他留下的詩史般的華章卻永遠光耀後世。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動盪和流亡的歷史對杜甫來說是不幸的,然而對於梓州來說又是有幸的,畢竟,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值得我們民族永遠紀念的人。
三台杜甫草堂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座落在三台縣城西牛頭山上,是三台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草堂內亭台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內有杜甫生平介紹,杜甫在三台期間的事跡及名篇佳作展覽,名人字畫等。
游三台杜甫草堂
草堂不遠,就在城西的牛頭山上。去時正值仲春時節,雨後初晴,遠遠望去,整個牛頭山蒼翠欲滴,充滿一派生機。登山之路是一條石階小道,彎彎曲曲依山勢而上,道旁不時可見一叢杜鵑或幾枝山茶,偶有鳥鳴其間,漫步這幽靜的山林,使人頓感神清氣爽。據說,早先這山上有一處古寺為此方勝景,當年杜甫登臨時,曾揮毫寫有“花濃春寺靜,竹細野池幽”的詩句,如此清麗而閒適的句子,這在一生飽受憂患和磨難的詩人筆下是不多的,可見宜人的景色也使詩人暫時忘卻了內心的苦痛。
牛頭山不高,不一會兒已來到草堂門前。與車水馬龍的成都浣花草堂相比,有幾分寂寥的梓州草堂倒顯得更有韻味。走進虛掩著的大門,便是草堂前院,這裡綠竹小徑環合,亭台迴廊勾連,小巧而典雅的蓮池旁,建有杜甫生平紀念館。來到這裡,時光仿佛又回到久遠……眼前,浮現出一幅戰火連綿,生靈塗炭,人民顛沛,哀鴻遍野的“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生活圖畫。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雖然梓州一帶有眾多的名勝和美好山川可供遊歷,但詩人感觸最深的還是世上瘡痍和民間疾苦。“五年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梓州前後共生活了一年零八個月,留下了近150首詩作,其中包括被後世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些詩篇作為現存1400多首杜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敘事抒情、思鄉懷友、傷時憂國,都深切地表達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這些詩篇,也形象地記錄了一個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古人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得失。杜甫留給我們的是一段可鑑的“詩史”。
據史載,杜甫當年的草堂是在縣城內,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面對這綿延了一千多年的草堂,可見人們對這位詩中聖哲的敬重和懷念。遊覽了生平館,瞻仰了中院宏偉的詩史堂,最後來到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艷,如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這裡,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我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後,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步出草堂,回首但見大門兩旁有郭沫若夫人於立群手書的一副對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捲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對聯道出了後世人對這位千古詩聖的高度評價和崇敬。草堂門外,又絡繹來了一些前往參觀的人,他們也許是去領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深刻,也許是去傾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喚……雖然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代聖哲走了,但他留下的詩史般的華章卻永遠光耀後世。如今從牛頭山往下看,昔日破舊的梓州早已變成了一座繁榮而美麗的縣城,望著往來不斷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一千多年前那段動盪和流亡的歷史對杜甫來說是不幸的,然而對於梓州來說又是有幸的,畢竟,這裡曾生活過一位值得我們民族永遠紀念的人。
牛頭山不高,有草堂則名。

魯班湖

國家級水上公園魯班湖是四川省最大的水庫之一,魯班湖,是20世紀70年代,三台人民巧奪天工用勞動和智慧凝結而成的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人工湖。
魯班湖,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被淹沒的魯班鄉,魯班廟,魯班橋及魯班遺蹟為人們留下了許多耐人對味的傳說;修建水庫的過程中,數萬民工發揚魯班精神,湧現了無數扣人心弦、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和動人故;水庫建成後,形成的天然景觀,多姿多彩,不僅讓人產生夢幻般的遐想,更讓人心曠神怡。魯班湖,是一筆豐厚的社會財富。13平方公里的水面,2.78億立方米的蓄水所淹沒的6溝12灣,湖區的89座山頭形成的半島或孤島,像鑲嵌在碧玉盤上的寶石,造型獨特,層林疊翠,風景秀麗,神秘莫測。無論陽春盛夏,還是金秋隆冬,整個湖區滿眼是林綠果黃,奇花異卉,珍禽異獸,名特水鮮,風采獨具,美不勝收,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水上文化旅遊風景區。
三颱風景名勝
魯班水庫是一座大型人工湖,設計庫容2.78億立方米,水域面積13平方公里,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水鳥成群,魚蝦肥美,奇峰異境,美不勝收,水、電、路、通訊等基礎條件齊備,旅遊設施初具規模,己甲報國家級水利旅遊區,湖區80個半島和15個島嶼,有度假、休閒、療養、娛樂、購物、水上運動、獵奇、探秘、觀光等項目,形成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區。

三台古城牆

清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年—1769年),由知縣徐世楹在明嘉靖年間所建城樓基礎上培修復建。現南門至東門段、東門至北新路口、南門至老西門段城牆保存完好,總長超過2.5公里。南門城牆高6.4米、厚8—9米。門洞分內洞和外洞,外洞高4.16米、拱跨3.34米;內洞高4.5米,拱跨3.65米。城牆用長1.2米、高寬0.3米—0.4米的條石壘砌。城樓為重檐歇山式屋頂、抬梁穿斗混用的木結構建築,九架梁前後單雙分步梁分心用九柱,兩側為穿斗、內為抬梁,中柱兩旁立柱密集,面闊五間12米、進深八間6.8米、脊高7.5米,具有元代風格。東門結構與南門相同,內、外門洞間有雙扇鐵皮木質大門,門楣有淺浮雕花卉卷草紋飾。這樣的石頭城牆在我國現已罕見,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台郪江古鎮

郪江古鎮,系部落酋長國的國都。郪江古鎮,左傍錦水,右鄰江。東邊崛起一座鼓樓山,西邊兀立一座天台山,兩山如兩條蜿蜒的巨龍,昂首抖動長須,給人以浩氣凜然之威。兩江之畔矗立兩座獅山,一蹲一仰,挺拔高峻,形成了獅舞龍騰、古木森森的山川勝境。明代建於古鎮上的帝王、王爺、廣東、黃州、關帝五座精巧玲瓏的官廟均配建有戲台,建築風格,獨樹一幟。古鎮周緣的20000餘穴古郪漢崖墓群,石柱斗拱堪稱石窟藝術一絕,至今保存完好。王城遺址和古鎮周緣的20000餘穴漢崖墓群向世人折射著三台歷史的悠久和古代文明的燦爛,具有極高的歷史、考古、建築、美學研究價值,加之又與雲台觀名勝毗鄰相連,對其進行深度開發,可成為高層次考古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