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割志:後美國時代的大國博弈

三割志:後美國時代的大國博弈

《三割志:後美國時代的大國博弈》以寬闊的視野,圍繞資源爭奪這一主線,從美日亦敵亦友的關係、真正的貨幣戰爭、中美貿易戰實質、資本主義末路等方面,剖析了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本質及面臨的危機,預測全球將出現亞歐美分庭抗禮的“經濟三體化”格局。同時指出,隨著資源不足問題的日漸凸顯,新冷戰已將開始,而且將愈演愈烈。世界低碳經濟熱潮背後有何玄機?各國如何應對新一輪貨幣戰爭?三分天下,貿易激戰,資源爭奪,新冷戰誰輸誰贏?

基本介紹

  • 書名:三割志:後美國時代的大國博弈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45頁
  • 開本:16
  • 作者:楊衛隆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864955, 754386495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楊衛隆最新力作,縱論世界經濟局勢的過去與未來
《三割志:後美國時代的大國博弈》作者楊衛隆與《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並譽為“傑出的中國民間經濟學家”

作者簡介

楊衛隆,香港著名財經作家,擁有多年金融業從業經歷,以令人震驚的經濟預測精準度而著稱,與《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並譽為“傑出的中國民間經濟學家”。著作有《次貸風暴高清面目》系列、《大國衰落》系列,其中《次貸風暴高清面目》一書榮登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度工管類排行榜榜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危機
美國的全球經濟戰略
商品市場是塊肥肉
經濟制裁是威逼,經濟援助是利誘
金融業土崩瓦解
財政進入黑暗時代
金融海嘯捲走經濟霸權
圍堵俄羅斯戰略失利
軍事防備百密一疏

第二章 美日亦友亦敵
螳臂當車的大和魂
學不乖的日本文化
人類史上最嚴重的錯譯事件
大和魂揮之不去
反客為主的經濟擴張
東洋貿易壁壘
日本人的小圈子貿易
美國的經濟自衛反擊戰
“東洋不敗”雄風不再
陰陽怪氣的日本經濟
又一次落荒而逃
看不透美國精神
終於知難而退
成也“野心”,敗也“野心”
軍國主義的死結
“新KY 首相”
差勁的日本政府
被迫向現實屈服
東洋人捲土重來
大和魂煙消雲散
日本社會嬗變

第三章 美式“棺材”
美式M4 雪曼“鐵棺材”
借錢也要消費
無視次貸危機
美國人的隨便性格
金融機構多財多偽
失敗的醫療制度
“新經濟”災難
搞亂全球經濟

第四章 美元危機
重演1930 年經濟災難
信用卡壞賬闖的禍
禍不單行的美國經濟
金融和政治一起混亂
全球經濟三體化
神經錯亂的國際政局
金融市場持續動盪
美國國債“懷胎十月”
瘋狂財赤帶來瘋狂衰退
日本是泥菩薩過江
“亞洲元”成為新貨幣勢力
人民幣變成重要的儲備貨幣
南美洲的新政治形勢
中東的新政治形勢
全球政治新形勢

第五章 真正的貨幣戰爭
中國和歐洲國家反擊美國
中美貿易全方位摩擦
美國只能發鈔應付赤字
美元匯價岌岌可危
歐元改變了貨幣市場
開發中國家投向中國
中國的新策略

第六章 中美貿易戰
美國人的領導架構
中美管理理念之別
美國式管理摧毀美國經濟
錯誤的立法精神
中美貿易戰是政治戰
錯誤的理財文化
民主政制令財赤惡化
中國也有赤字預算
疑團眾多的美國醫改
醫改拉開中美貿易戰序幕
“綠能沙皇”拖累歐巴馬
歐巴馬受到過分推崇
向工會壓力屈服
美國工會的最後掙扎
當心中美貿易戰擦槍走火
歐巴馬的厄運一浪接一浪

第七章 歐亞非的經濟問題
東南亞國家飽受通脹困擾
開發中國家的外匯風險
沖基金擇肥而噬
國際大鱷帶來的啟示
身不由己的開發中國家
歐洲的亂局
獨特的歐洲理念
英國人的下午茶
危機意識薄弱
財政政策步調不一

第八章 資本主義的末路
人民幣匯價不受市場控制
美國阻截中國的資源收購
經濟戰表象的背後
資本主義將會瓦解
各國的資源儲備
資源短缺後的政制轉向
資源供給跟不上人口增長
富人的消失
沒完沒了的垃圾官司
雙重屬性的醫療服務系統
誰是冷戰的勝者?
新冷戰誰輸誰贏?

文摘

第一章 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危機

如何控制世界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石油,你就控制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糧食,你就控制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貨幣,你就控制整個世界。”

美國的全球經濟戰略
美國的全球經濟戰略分為兩部分,控制全球經濟和軍事雄霸天下。美國在越戰失敗之後,痛定思痛,想通了無法通過戰爭打敗蘇聯,於是使用經濟圍堵的策略和軍備競賽令蘇聯經濟陷入困境,成功地令蘇聯解體,並且成立和西方民主政制相似的政府,即是放棄了社會主義。蘇聯不攻自破,而且將重要的東歐各國拱手讓與西方世界。美國以美資企業為先鋒,成功地在東歐建立阻隔俄羅斯與西歐的屏障。美國在東歐部署反飛彈系統會令俄羅斯失去威脅西歐的最重要優勢。
有好長一段時間,西方國家的經濟制度被視為完美,比其他經濟制度優勝。不要說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如日中天,連一些加入這個西方經濟俱樂部的國家都成績驕人,例如日本和韓國。可是相對地,蘇聯、越南和朝鮮等國家,經濟就完全跟不上西方國家。蘇聯解體之後,東歐國家紛紛投入西方懷抱。中東諸國也在一定程度上實行西方模式經濟。中國也改革開放,採用了一些西方的經濟模式和制度。
當全球各國大都納入美國的制度之中,美國便可以為所欲為,例如通過華爾街對全球各國進行主權信貸評級,主權信貸評級低的國家會難以舉債,甚至難以和西方國家做生意。這是明目張胆地擺布各國經濟。
美國人可以通過美資對沖基金,隨意將開發中國家的貨幣匯率推上推落,又可以在市場上吞併壟斷,控制商品價格。全球經濟基本上已經投入由美國和西歐領導的西方模式,美國人對於這樣的經濟成就還不滿意,還要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這是控制全球經濟的終極策略,因為美國加上歐洲和日本的市場及資本,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制度之下,全球經濟將會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操縱,實現美國的超主權經濟霸權。

壟斷商品市場的不公平貿易
2009 年5 月,期貨市場的7 月份交貨咖啡豆價格是每磅1.285 美元。根據衣索比亞西達馬咖啡農民合作社數據,咖啡豆的收購價只是每磅0.6~0.7 美元。商人收購咖啡豆的價格只及商品期貨市場價格的一半。美國加州超級市場賣的咖啡豆約每磅15 美元。在美國加州的咖啡店,買一杯義大利咖啡要3.5 美元,使用的咖啡豆只是0.25 盎司。每杯義大利咖啡用的咖啡豆只是2 美分。難怪咖啡巨頭可以年賺數十億美元。一些有良心的美國人主張使用公平咖啡豆,即收購價不低於每磅1.26 美元的咖啡豆。

商品市場是塊肥肉
20 世紀90 年代開始,全球經濟實際上由美歐日等國家控制,而且影響力不斷擴大。全球兩大貿易貨幣是美元和歐元。現代社會中的人擁有不少外國商品和食品,例如日本汽車、瑞士手錶、中國毛巾、義大利皮具等。有些東西本身就是“聯合國產品”,例如有些商品是瑞士設計和牌子、日本材料、中國製造、美國進行市場推廣。工廠生產用的材料也是來自不同國家。在這樣的商業環境之下,美國人可以在貨幣兌換、保險及信貸上大賺一筆,一點生產的工作也不必做。情況就像是美國政府在國際貿易上抽稅。
以中國購買中東石油為例,中國必須將人民幣轉換成美元,在美國的商品市場上購買石油。這個過程中,中國使用了美元和美國商品市場的服務,讓美國人賺了一筆錢。可是,美國人沒有實際地開採那些石油,也沒有擁有那些石油資源,更沒有擔任運輸等工作。美國人就是通過有利美國經濟的金融制度,在一次完全與美國無關的交易中賺取金錢。要是中國想和產油國直接交易,架空美國的話,會出現難以定價和貨幣兌換問題。首先,石油商品的期貨市場有市場價位,如果中國政府要和產油國直接訂立一年後的交易契約,成交價肯定不是市價。要是雙方將這宗期貨買賣放到市場上去,價位應該會出現變化。雙方都可能因為定價問題而出現爭議。另外,如果交易貨幣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產油國要和中國訂立貨幣兌換協定,過程是國家級的層面,再也不是單純的商業貿易。
商品市場也是以美國和歐洲市場為主,全球主要商品價格和交易都在美國及歐盟的掌握之中。出口商品和進口商品的國家都要向美國和歐盟按交易金額“進貢”。除了經濟上“不勞而獲”的收益,美國還可以通過商品市場霸占各國的資源。
例如美國是糧食輸出國,同時可以通過商品市場控制糧食價格。例如玉米的價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 商品代號C,由2000 年一直到次貸危機浮現時的2006 年年底,玉米價格維持在250 美元左右(以每蒲式耳計);2006 年年底,玉米價格跟隨著次貸風暴的先兆而急升至437 美元;2008 年年中,金融海嘯爆發時的玉米價格竟然升破750 美元,等同次貸風暴浮現之前玉米價格的3 倍;到了2009 年8月,玉米價格仍然在375 美元左右。這樣做,無疑是要全世界的糧食進口國為美國的金融問題埋單付賬。
玉米價格急升的情況,像是某城市只有一家白米供貨商,供貨商可以隨意定價。供應商因為投機失利、資金周轉不靈,於是大增米價,增加收入。除非你不要吃飯,否則就要付錢填補供貨商的投機失利虧損。
除了玉米之外,其他糧食也有類似的價格急升情況。需要大量輸入糧食的窮國,沒有能力負擔價格高昂的糧食,只能減少輸入。在此情況下,不得不要求已開發國家“援助”,即是要求施捨。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由國家出面向已開發國家行乞。

失敗50 年的古巴經濟制裁
古巴是蘇聯在西半球的據點,美國以經濟制裁和禁運手段對付古巴,令古巴得不到資源。1960 年開始,美國人不能和古巴做生意。1991 年,蘇聯解體,古巴無法得到蘇聯的經濟援助,雖然古巴再也不是美國的威脅,但美國仍然堅持制裁一個沒有能力攻擊美國的貧窮國家。美國人滿以為古巴會因為美國的經濟制裁而解體,可是,經過將近半個世紀的嚴厲經濟制裁和禁運,古巴領導人卡斯楚仍然執政至2008 年,當時卡斯楚81 歲。時至今日,古巴仍然是社會主義國家。
2000 年4 月12 日,卡斯楚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77 國集團首腦會議上發言時說:“古巴能夠在經濟制裁40 年中,又在過去5 年相對美元重訂7 次幣值的情況下,成功地推行教育、醫療、文化、科學、運動及其他計畫;世上沒有人會質疑古巴的成就。那是因為古巴不是國際貨幣基金會成員而擁有的有利地位。”
2008 年金融海嘯的時候,古巴人打趣地說,古巴能夠不受金融海嘯打擊,完全是得益於美國長期以來的經濟制裁,令古巴與美國經濟隔絕。

經濟制裁是威逼,經濟援助是利誘
美國得到操控全球經濟的大權之後,當然會在政治上使用這種權力,對於經濟實力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的開發中國家,美國可以毫不留情地運用經濟手段隨意打壓。自從越戰之後,美國頻頻使用經濟制裁為政治武器對付反美國家,作為阻止反美的“恐嚇”。美國的經濟制裁實際上是經濟封鎖。越南和朝鮮等國家被美國經濟封鎖一段時間之後,經濟出現大蕭條,民不聊生。越南於是放棄敵對美國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向美國“投降”。
對於親美國家或者地區,美國會用經濟援助作為繼續親美的“利誘”。美國人像是老大哥那樣對待這些親美國家,即使對方的內政,美國人也指指點點。美國給外國的經濟援助都有附帶條件,例如:美國每年給約旦約4 億美元援助,是要求約旦不要與以色列為敵;給哥倫比亞每年5.5 億美元援助,是要求哥倫比亞打擊毒販;給烏克蘭1億美元援助,是要求烏克蘭不要與俄羅斯合作;至於其他國家,大都是爭取它們對美國的支持。
由於美國的經濟援助是因應政治環境而發出,所以2006 年,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對外援助去了兩個國家——以色列和埃及。單是以色列和埃及的援助,已經是美國對整個非洲援助的兩倍多。筆者可以向各位保證,這兩個國家的經濟都很好,算得上小康,有沒有必要給他們經濟援助是個有趣的問題。以色列2008 年人均GDP 超過28,000美元,算是已開發國家。美國在本身經濟出現重大危機時,大量經濟援助非貧窮國家,確實是一場政治及經濟鬧劇。
當一個國家本身的經濟發展良好,美國的援助顯得不重要的時候,美國就少了“利誘”的條件。例如以色列,自從立國之後,接受美國經濟和軍事援助總額超過1000 億美元。起初,美國老是不客氣地“隨意指揮”以色列。可是,以色列的經濟發展遠超美國想像之外,人口只有741 萬的以色列竟然有2000 億美元(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007年,美國對以色列的總援助只有25 億美元,以金額計,比1997 年的31 億美元還要少。2007年的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是1932 億美元,美國的25 億美元經濟及軍事援助只是小數目。於是,美國失去“隨意指揮”以色列的特權。現在,以色列只是尊重美國的“寶貴意見”。
歐巴馬上台之後,一擲千金,給巴勒斯坦9 億美元無償援助。以色列當然對於歐巴馬親巴勒斯坦政策不滿。2009年9 月,以色列宣布繼續進行西岸和東耶路撒冷的建屋移民計畫,擺明跟歐巴馬對著幹。歐巴馬政府在巴勒斯坦問題上顯得猶豫不決,一方面想討好支持巴勒斯坦的美國人,另一方面又想討好支持以色列的美國人。美國同時經濟援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同時遭到兩方面的抱怨。這是美國對外經濟援助貼錢買難受、兩頭不討好的一個例子。
美國的經濟制裁之中,失敗得最難看的可說是朝鮮核危機。美國一直對朝鮮禁運和經濟制裁,朝鮮陷入糧荒。可是,美國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期望,終於在2006 年幻滅,當時朝鮮試爆一枚核彈。2009年5 月25 日,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威力比2006 年那一次強得多。美國政府不斷在經濟上向朝鮮施壓,包括封鎖朝鮮海域。聯合國於2009年6月12日通過懲戒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的1874號決議案,禁止朝鮮輸出包括飛彈零件、核武原料等武器,雖然該決議並不允許美軍強行登船檢查,但是朝鮮船隻入港時,主權國可以派人登船搜查。一些國家包括印度在內,聲明將會嚴格執行聯合國制裁決議。美軍可以阻擋朝鮮船隻去路,迫使對方耗盡燃料之前進入最近的港口。據稱載有武器的朝鮮貨輪江南號於6 月17 日,即是聯合國決議案通過之後第5 日,駛離朝鮮港口,朝新加坡前進。6 月19 日,美國海軍派出軍艦監視江南號,並且隨時進行攔截。江南號於2009 年7 月初駛回朝鮮。
2009 年9 月,朝鮮宣布提煉濃縮鈾得到進展,已進入最後階段,很快可以製造出武器級核材料。朝鮮擁有足夠的自然蘊藏的鈾原料,只要有技術,就可以大量生產武器級的核材料。美國國務院對此表示非常擔憂,呼籲朝鮮自製。美國滿以為嚴厲的經濟制裁會令朝鮮屈服,甚至令朝鮮政府倒台,成立新的民主政府,結局剛好相反,朝鮮政權越是封鎖就越是穩固,核武發展更加快速。美國的經濟制裁可以說徹底失敗。

美國樓市政策徹底失敗
美國政府的拯救樓市措施不多,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是2008 年10 月開始的“置業者希望計畫”。2008 年12 月17 日,房屋及市區發展秘書長史蒂夫· 柏利士頓在《華盛頓郵報》撰文聲明,“置業者希望計畫”已經失敗。計畫推行兩個多月,只接到312 份申請。

金融業土崩瓦解
美國的保險業和金融業百病叢生、危機四伏,但是這些機構卻是市場領導者。筆者早在2008 年已經將美國金融業形容為“做了隆胸手術的女人”──假大胸(假大空)。假的是賬目(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財困倒閉前賬面上還顯示有大量資金)、大的是規模(“兩房”和美國國際集團等美國金融企業規模大至無法管理)、空的是人才(如果華爾街有些像樣子的人才就不會有2008 年的金融海嘯)。
美國人自認為有全世界最健全的金融制度,經常指點其他國家如何跟隨美國的制度,指責其他國家的金融制度不健全,卻沒有花時間看看自己的金融制度出了什麼問題。更加沒有注意美國本身的國債和赤字。美國的濫發國債和赤字失控已經到了極度危險的水平。以130,000 億美元的美國經濟體系來說,120,000億美元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也就是說,美國國債總額超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90%。要是開發中國家有這樣的國債水平,早就爆發了超級通脹。美國的國債和赤字還未引起嚴重經濟問題,華爾街就爆發了結構性崩潰。美國的全球經濟霸權戰略以華爾街為主力,金融業是進軍東歐國家的先頭部隊。
2002 年開始,投資銀行採用債務證券化的手法,大量將錢借給信貸記錄不良的人,然後將這些風險極高的次貸債務包裝成證券和票據,還得到評級機構的“AAA”評級。金融機構大量使用次貸來刺激美國樓價和內部消費,美國經濟突然升溫。到了2007 年,美國爆出次貸風暴,美國人引以為傲的華爾街核心的美國四大投資銀行在短短數個月內全部崩潰,有破產的,也有被收購或者改組為一般商業銀行的。這一場次貸風暴引發樓市加速向下調整,繼而出現美國銀行業更嚴重的危機和股災。2008 年的金融海嘯令美國資產大貶值,美國的經濟成就受到打擊,美國的金融制度受到質疑。
2007 年12 月開始,即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直到2009 年8 月,美國有680 萬人失去工作。2009年7 月的銀行收樓個案竟然超過37萬宗,失業率是9.4%。到了8 月,失業率惡化,升至9.7%,總失業人數達1500 萬人。這是自1983 年以來美國最高的失業率。這一切只是表面上的經濟情況,美國的實際經濟情況比這個要糟得多。美國人的消費信貸太濫太多,幾乎所有美國人都使用信用卡,也有其他借貸,基本上,信用卡就是借貸工具。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欠下信用卡債務11,000 美元。
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一直鼓勵消費,美國金融機構為借貸大開方便之門。過去數十年,美國人每賺100 美元就花掉107 美元,這7美元變成國債滾存下去。結果滾成120,000 億美元國債。現在,這方便之門變成引狼入室的缺口。金融機構將錢借了出去,而欠債人無法償還的債務太多,金融機構無法將它撇掉。在賬簿中,這些爛債仍然是有價值的資產,就是俗稱的“毒債”(指的是最初通過合法交易產生,之後變得不值錢的債務,比如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次貸危機)。美國的金融機構持有大量有毒資產,再加上複雜的證券包裝和糊塗的會計原則,現在連毒債有多少也搞不清楚。
2009 年3 月,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全球金融機構有毒資產的金額高達40,000 億美元,較2009 年1 月的估計22,000 億美元大幅增加81.8%。歐洲和亞洲占9000 億美元;美國占31,000 億美元。由於次貸和信用卡債務的證券和衍生工具泛濫,夾雜在其他證券或者投資工具之中,連國際貨幣基金會也嚴重地錯誤估計了有毒資產的規模。
美國政府企圖以發債和減稅改善經濟,可惜,事實與一般人的理解不同,增加國家赤字不能改善經濟。2000 年,美國政府發行國庫債券填補外貿赤字及推動內需市場,每發債5 美元才能增加1 美元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美國的減稅措施作用也不大。美國的振興經濟方案中,刺激美國國內消費的部分是減稅2860 億美元,占方案總金額約三分之一。2009 年和2010 年,95%美國家庭將獲得減稅,個人可以減400 美元,家庭則可減免800 美元。以筆者為例,每天因為減稅得到1.1 美元。2009 年4 月1 日愚人節,加州增加消費稅,由7.5% 增加至8.5%,
令減稅額減至每天0.6 美元。各位可以想一想,這0.6 美元能否振興經濟。我不明白為何政府要在愚人節增加消費稅,可能加州政府想跟加州人開個玩笑吧。

美國是債券超級大國
不少人都知道美國加州陷入財政危機,政府除了裁員之外,公務員每月放三天無薪假。加州的各項福利都被削減。美國的地方政府債券“municipal bond”被稱為Munis 。2008 年,美國的地方政府債券市場達到27,000 億美元的規模,買入債券的投資者中,64% 是散戶。和美國整體債券市場相比,美國的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只是小兒科。2008 年,美國債券市場的未償付債券金額達到335,000 億美元,占全球債券市場的一半。美國可以說是債券超級大國。

財政進入黑暗時代
自從歐巴馬上台之後,美國政府財政正式進入“黑暗時代”。2008 年10 月,當時的財長保爾森說拯救銀行的撥款將會公開、透明,而且有合適的監管。但是話音剛落,財政部公開的主要拯救銀行契約檔案中竟然將紐約銀行的報酬用黑格遮了起來。
美國的7870 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也是差不多,花了多少錢、錢去了哪裡、如何問責等等,美國公眾全不知情。美國政府一向主張提高金融業的透明度,但是在花費納稅人的金錢上,竟然全不透明。
美國CNNMoney.com 的戴維·高文於2009 年8 月14 日撰文,批評歐巴馬政府不守承諾。歐巴馬曾經說過7000 億美元的拯救銀行及汽車業TARP(有毒資產解困計畫)及7870 億美元振興經濟法案撥款,在會計上會有前所未見的透明度。可是,美國人現在完全不知道有毒資產解困計畫的受助銀行如何運用計畫的撥款,也不知道錢去了哪裡。
不要說美國平民不知道振興經濟的撥款去了哪裡,連美國地方政府的官員也不知道。聯邦政府發放到地方政府的振興經濟撥款遲遲未能到位。2009年8 月底,美國內華達州克拉克郡的三位市長終於沉不住氣,站出來說了幾句話。這三位市長都曾申請振興經濟撥款,但是過了半年仍分文未見。他們還抱怨說7870 億美元的撥款中,整個內華達州只占20 億美元。申請撥款全無準則,而且規則經常轉變,連市長們也搞不清到底應該怎樣做,更加不知道撥款到底通過內華達州州長還是直接由華盛頓交給市長。
歐巴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法案發言人奧斯汀叫人們到網站recovery.gov 去看看,美國總統和副總統已經依照承諾,把政府撥款在會計上做到前所未見的透明度。於是本人高高興興地登錄該網站,打算要看那“前所未見的透明度”。看後立即知道那是什麼一回事,基本上,什麼資料和數據都沒有,難怪那是前所未見的透明度,因為那是美國歷史上最不透明的撥款,堪稱前所未見。

美國政府的“鴕鳥政策”
2008 年,政府問責辦公室再次提出警告:“政府問責辦公室的長期估計顯示美國赤字持續擴大,聯邦債務最終會失控。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美國未來的經濟風險也高至無法接受。”美國國會仍然充耳不聞,繼續實行已經數十年的“鴕鳥政策”,完全無視眼前的危機。

金融海嘯捲走經濟霸權
整個美歐日經濟聯盟一起陷入危機中,在自顧不暇的惡劣經濟環境中,歐美日聯盟各自為政,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系因為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陷於四分五裂。
西歐國家的金融危機不比美國好多少,沒有心情去照顧從前千依百順的東歐盟國。東歐因為金融海嘯而陷入經濟危機。東歐人認為本身的經濟災難起因是靠向歐盟,採用了西方的經濟模式,所以歐盟有責任為東歐解開經濟死結。西歐國家卻覺得在自由經濟原則之下,沒有理由要負上東歐經濟危機的善後責任。西歐見死不救,東西歐關係因而冷卻。例如波蘭,這個一心要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日漸遠離俄羅斯,投向西歐。波蘭加入了北約之後,容許美國在波蘭境內建立反飛彈系統,當時俄羅斯大為不滿,表示會將波蘭視為核武國家。直接地說,就是排除了不向波蘭發動核武襲擊的承諾。由於瑞士有大量資金,而且瑞士法郎的利息一向很低。波蘭的樓按之中,有60% 是以瑞士法郎結算。2009年3 月初,波蘭貨幣茲羅提兌瑞士法郎的匯價跌了一半。波蘭貨幣大幅度貶值之後,波蘭的樓按供款則增加了一倍,很多波蘭人無力供款。波蘭對北約及歐盟忠貞不貳,換來的卻只是冷冰凍的對待。相信日後,東西歐要像以前那樣合作,恐怕會比較難。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09 年9 月宣布取消在東歐建立飛彈防禦系統的計畫。俄羅斯對此非常高興,立即表示歡迎。然而,波蘭卻覺得被美國出賣。事實上,歐巴馬政府已經表明無意保衛東歐盟國。這不代表美國放棄軍事霸權主義,只是不將軍事重心放在歐洲。布希政府致力維持在歐洲的戰略優勢,建立親西方的東歐陣營,從西面圍堵俄羅斯。歐巴馬明白這樣做會惹來俄羅斯反彈,也知道自己的外交能力不能應付中俄聯盟,於是想舒緩俄羅斯的不滿。此外,撤銷東歐飛彈防禦系統可以省錢,減少美國財赤。
中國的經濟實力與日俱增,早就脫離了美國主導中國對外貿易的框框。對於不少開發中國家來說,中國才是盟友,因為他們需要大量的中國商品。只要中國在經濟上合作,這些開發中國家便會有不錯的經濟環境。東歐國家感到被美國出賣,自然會投向中國和俄羅斯。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不斷增強貿易聯繫,而且是架空美國的雙邊貿易。美國的經濟霸權旁落,美國人當然感到無奈。

圍堵俄羅斯戰略失利
軍事上,美國一直奉行圍堵俄羅斯的戰略。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的最大敵人再也不是共產主義國家,美俄兩國大力發展合作關係。可是軍事上,美國不斷加強圍堵俄羅斯。美國拉攏原社會主義陣營的一些國家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實行東西南三方面圍堵俄羅斯。俄羅斯北面是北冰洋,屬於天然屏障,俄羅斯可謂被封死。美國除了繼續擴大北約,招攬喬治亞等國家加入之外,還在波蘭部署飛彈系統,對付俄羅斯的飛彈威脅。東面是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美日韓的太平洋地區軍事部署是針對俄羅斯,而且圍堵得滴水不入。美國為首的北約,包括美洲及歐盟27 個國家,已經成功地在西面和南面圍堵俄羅斯。可是圍堵俄羅斯的戰略出現變數──中國。
所有親美國家都有共通點,那就是被美國支配一切,包括政治和經濟。請看看韓國和日本的情況,除了有美軍基地之外,還要在經濟上支持美國,亦即是由美國控制其經濟。美國本來以為中國會唯命是從,可是在多次國際事件中,中國沒有站到美國那邊去。例如第一次海灣戰爭時,聯合國表決出兵,中國投棄權票。2008年伊朗核武危機中,中國大量進口伊朗石油,與美國的立場不一樣。
中國在軍事上逐漸跟俄羅斯合作,在政治和經濟上極力擺脫美國的影響。早在2001 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5 年7 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中俄關於21 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主張國際社會應徹底摒棄對抗和結盟的思維,不尋求對國際事務的壟斷和主導權。這項聯合聲明顯然是針對美國的霸權主義。2005年8 月,中俄進行首次“和平使命-2005”聯合軍事演習。演習地區包括了兩國的海、陸、空區域。中俄正式成立軍事夥伴關係,強調軍事合作和互信。
中俄軍事合作中,最重要是中國向俄羅斯購買先進軍備,雙方都有得益。從商業角度去看,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合作也達到空前盛況。以中國購買俄羅斯蘇-30MKK 型戰鬥機為例,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的伊爾庫特航空生產該款聯合體戰機,該企業的98% 產品都是外銷。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甚至曾說:“只有依靠向中國供應武器和軍事裝備,才能維持俄羅斯軍事企業。”
2005 年,中國與俄羅斯的著名飛機引擎製造商簽署聯合生產飛機和直升機發動機協定。中國得到俄羅斯軍事工業生產技術的話,中國軍事上現代化的步伐就會加快。
中國和俄羅斯在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增強了軍事合作。2009年7月22 日,中國和俄羅斯舉行名為“和平使命-2009”的聯合軍事演習。中國的軍事合作打亂了美國的全球戰略部署。無論經濟上和軍事上,美國都要重新評估形勢。

巴格達一日六連爆
美國的軍事失敗可以說是歐巴馬的錯。他的軍事經驗是零,卻統領美國軍隊。2009 年6 月30 日,美軍在戰鬥中撤離伊拉克城市地區。很多人曾經警告歐巴馬,不要急於撤出巴格達,但是他一意孤行。自從美軍撤出巴格達之後,該市不斷傳出恐怖攻擊。單是2009 年8 月19 日,巴格達發生6 連爆,死95 人、傷536 人。事後,美國國防部表示,事件不會影響美國從伊拉克撤軍的計畫。如果真的要這個樣子撤軍,不如扯著白旗走吧。

軍事防備百密一疏
西北航道是俄羅斯北面的北冰洋航道,由太平洋直達大西洋,是兩大洋之間的最直接航道,對軍事及經濟有重要的影響。這條航道被冰雪封閉,每年只有兩星期時間可以通航,而且有很多浮冰,是世界上最險惡的航道之一。
美國憑著本土東西岸面向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優勢,成為海上霸主。俄羅斯除非走西北航道,否則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歐洲地區被隔絕,唯一的通道是西伯利亞鐵路。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俄羅斯慘敗的原因正是在此。俄羅斯一直在海權上被美國壓制,就是因為地理上無法擴張海權。可是,全球升溫將美國的海權優勢讓與俄羅斯。現在,北冰洋冰雪融解,俄羅斯有最佳的航道連線大西洋和太平洋,俄國海軍可以用很短時間就從北面調動軍艦來回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
美國本土的艦隊要繞道巴拿馬運河才能由大西洋那邊的港口通往太平洋。俄羅斯卻只要監察蘇伊士運河,就能掌握美國海軍的動向,這對美國來說極為不利。
再過幾年,俄羅斯必然能夠在海權上與美國爭一日之長短。美國當然不會坐視俄羅斯擴張的威脅,總有一天會出現兩軍在海上對峙的局面。對美國來說,北冰洋整個夏季沒有冰雪,就像是東亞和美國向著俄羅斯中門大開。請各位拿個地球儀看看,如果北冰洋可以通行的話,俄羅斯海軍可以突襲美國東岸主要城市,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戰略可說是百密一疏。
當然,美國人哪會想到公路上汽車噴出的廢氣會令全球升溫?又哪會想到全球升溫又會令北冰洋融雪,打通西北航道?假如西北航道打通了,俄羅斯大軍可以隨時突襲美國東岸大城市。難怪美國人這幾年對於阻止全球升溫不遺餘力。
全球升溫再加上美國經濟陷入困境,2008年,美國金融業連番衝擊俄羅斯貨幣都告失敗。俄羅斯的經濟情況並不理想,但是還沒有達到美國人預期的惡劣程度,至少,俄羅斯在經濟上沒有依附美國。相反,美國的經濟盟友日本卻顯得風光不再。

序言

序 言
二戰後,全球經濟由美國主導,繼而壟斷。美元成為國際儲備及貿易貨幣,美國華爾街大戶操縱全球商品市場和股票市場,隨意衝擊別國貨幣。美國和日本的經濟隱憂存在已久,自從美元於1971年正式脫離黃金本位之後,美元匯價大幅滑落,經濟危機一浪接一浪。20世紀80年代末期,歐元區成立,產生一股新的經濟力量。美國的經濟困境竟然要別國埋單,不甘於受到美國愚弄的國家紛紛尋求門徑脫離美國的經濟控制和金融制度。中國的崛起使這些國家投向中國,組織新的經濟體系。
日本的經濟衰落令美日經濟同盟土崩瓦解,美日同盟由世界最強經濟體系淪落至需要中國解救。執筆時,美國的國債突破120,000億美元,迫近美國國債的法定上限而且有急速惡化的趨勢。日本的情況則更加惡劣,日本經濟支柱之一的汽車工業出現危機。美國的豐田汽車有不明原因的失控加速情況,引起令人關注的多宗交通意外及傷亡事件。美國人對豐田汽車的良好性能一向深信不疑,現在則是疑慮重重。豐田已經失去全球第一車廠的地位,德國大眾汽車取而代之。日本的國債規模早就脫離現實,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70%,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爆發近代史上最嚴重超級通脹之一的辛巴威。日本出口疲弱,外貿赤字將會在未來數年持續惡化。日本持有大量美債令日元比美元穩健,日元無法跳出相對美元的匯率強勢局面,難以通過貨幣政策支持出口貿易。
美國和日本一向被視為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系,也被公認為經濟同盟,可是,美日之間有不少明爭暗鬥。日本曾經利用龐大的對美貿易盈餘,大舉進軍美國,買入美國的地標建築物,擺明要在經濟上壓倒美國。美國又反過來推高日元匯價,令日本經濟蒙受沉重打擊。日本企業從美國撤走的時候損失慘重,而且美國還買入日本的地標建築物,對其窮追猛打。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元氣大傷,日本人才能喘一口氣。本書講到的美日經濟角力的過程是很多經濟學家和評論員都忽略的事情。美日經濟同盟關係並非如局外人看到的那樣團結。如果美元大幅走弱,天曉得日本人會怎樣做,說不定會突然倒過來,大手拋售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美國人明白這一點,所以不斷推高日元匯價,希望阻止日本人出售美元資產。因此,日本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日元匯價反而節節走強。如果日本真的拋售美元資產,日元匯價會急劇上升。
全球經濟一分為三的局面很快就會出現,中國將會成為雄霸一方的經濟強國,人民幣會成為新的亞洲儲備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經濟及歷史分析的角度去看全球新經濟形勢,並且作出預測。
楊衛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