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詩派

三個人詩派

也在那個五月,周牆與另外一位文學青年在一個傍晚帶著老酒和滷菜來到了傳說中的五里崗,也就是北魏當時在宣城的落腳之地,豪飲之間,共同的對詩歌的理解使他們走到了一起,“三人行”詩社就這樣在他們醉眼朦朧之時宣布成立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個人詩派
  • 形成時間:1983年至1985年之間
  • 詩派成員:周牆、北魏、丁翔
  • 成就:中國詩歌“傑出貢獻獎”
簡介,背景,發展,轉變,英雄帖,傑出貢獻獎,

簡介

20世紀80年代第三代詩歌的一支流派,形成於1983年至1985年之間。詩派成員為:周牆、北魏、丁翔。

背景

1983年5月是北魏分配到宣城的第二年,一天下午北魏正在宿舍看書,這時進來一個個子不高長相英俊的小伙子,他就是後來“三個人”詩派發起人之一的周牆。

發展

轉變

1985年5月,周牆帶著一個清瘦得要飄起來的青年來到馬鞍山找北魏,這就是後來馳騁大江南北的丁翔。至此“三人行”詩社正式向“三個人”詩派轉變。
這段時間,“三個人”詩社在安徽蕪湖當地非常出名,安徽大學、安徽師大的很多學生、老師都是詩社作品的讀者,詩社成員到大學裡朗誦詩歌都很轟動。

英雄帖

1986年夏,周牆、北魏、丁翔在蕪湖的菜香樓聚會。他們收到《深圳青年報》編輯徐敬亞“詩歌大展”的報名表格,就是後來俗稱的“英雄帖”。要不要去參加大展,這個“三個人”詩社內部起了小小爭議。北魏認為應該參加,和更多的詩人交流。周牆和丁翔卻主張“寫詩是自己的事情”。在爭論不休的時候,周牆突然把桌子上的表格抓起來撕得粉碎,一把從視窗撒出去。這一撕,爭論中止了,他們自然而然地未能參加86’詩歌大展,致使“三個人”詩派被整整遺忘了20年。
1986年夏天,周牆辭職來到了蒙城,同年12月,北魏辭職來到了蒙城,那年冬天丁翔也來到了蒙城這個北方的小城。他們“三個人”集聚在皖北莊子的故鄉—漆園蒙城。辭職的原因很幼稚,就是為自己打工掙錢,沒想到這一打就是二十年。

傑出貢獻獎

2006年,中國第三代詩歌20周年紀念會組委會同時授予他們三人中國詩歌“傑出貢獻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