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仙》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仙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士人某,赴試金陵,經由宿遷,會三秀才談論超曠,悅之。沽酒相歡,款洽間各表姓字:一介秋衡,一常豐林,一麻西池。縱飲甚樂,不覺日暮。介曰:“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常、麻並起捉裾,喚仆相將俱去。至邑北山,忽睹庭院,門遶清流。既入,舍宇清潔。呼童張燈,又命安置從人。麻曰:“昔日以文會友,今場期伊邇,不可虛此良夜。請擬四題,命鬮各拈其一,文成方飲。”眾從之。各擬一題,寫置几上,拾得者就案構思。
二更未盡,皆已脫稿,迭相傳視。秀才讀三作,深為傾倒,草錄而懷藏之。主人進良醞,巨杯促釂,不覺醺醉。主人乃導客就別院寢。客醉不暇解履,和衣而臥。及醒,紅日已高,四顧並無院宇,主僕臥山谷中。大駭。見傍有一洞,水涓涓流,自訝迷惘。視懷中,則三作俱存。下問土人,始知為“三仙洞”。蓋洞中有蟹、蛇、蝦蟆三物,最靈,時出遊,往往見之。士人入闈,三題即仙作,以是擢解。

譯文

有個書生去金陵趕考,經過宿遷縣時,遇到三個秀才,言談超逸曠達。書生便買來酒,請他們聚談。三個各自介紹自己的姓名,一個叫介秋衡,一個叫常豐林,另一個叫麻西池。四人開懷痛飲,十分快樂。一直喝到天黑,介秋衡說:“我們還沒盡東道主之誼,先叨擾客人一頓豐盛的酒宴,實在於理不當。我們住的地方距此不遠,請客人前去住宿。”常麻二人也站起身,拉著書生,叫上僕人一塊前去。
到了縣城北山,忽然看見一座院落,門口繞著一道清溪。進入家門,見房屋甚是整潔。三秀才喊小童掌上燈,又叫人安排下書生的隨從。麻西池說:“過去都是以文會友。現在考期臨近,不能虛度了今夜。我有個主意,咱們擬四道題目,用抓閹的辦法,每人抓一個,文章完成後方可喝酒。”大家都同意,分別擬個題目。寫下放到案几上,每人抓一個後就在案几上構思寫作。二更沒完,四人都已脫稿,互相傳換著品評。書生讀了三秀才寫的文章,佩服至極,草草抄下藏到懷裡。這時,主人拿出好酒,用大杯勸客。書生不覺大醉。主人便領他到另一座院子裡住下。書生醉得來不及脫鞋,穿著衣服倒頭便睡下了。
第二天,書生一覺醒來,紅日高照,四下一看並沒有房屋,自己和僕人睡在山谷里,心中大驚。見旁邊有個深洞,水從洞裡緩緩流出,驚訝得不知怎么辦好。看看懷裡,三篇文章都在。下山詢問當地人,才知道那洞叫“三仙洞”。洞中有蟹、蛇和蛤蟆三種仙物,最靈驗,經常出洞遊逛,人們往往會碰到他們。書生進了考場,三個題目都是三仙寫的文章,書生就因此高中了解元。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