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寄友

《七律·寄友》是傑出無產階級革命家、詩人陳毅元帥於1937年在外患內憂交相煎迫的情況下寫下的詩作。詩中表達了詩人百折不回堅持鬥爭,不獲勝利誓不罷休的堅定決心,並以此與戰友們共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七律·寄友》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陳毅詩選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陳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七律·寄友
一九三七年春,敵寇策動侵華日急,國民黨反動派對我之“清剿”更烈。余輾轉游擊於五嶺①山脈,時紅軍主力西去秦隴②,訊息難通。而阮嘯仙③、賀昌④、劉伯堅⑤諸同志相繼犧牲。每夜入夢,故人交情,不渝生死⑥。游擊各同志又與余分散活動,因詩以寄意。
風吹雨打露沾衣,晝伏夜行人跡稀。
秦隴訊息倩誰問⑦,故交鬼影夢中歸⑧。
瓜蔓抄來百姓苦⑨,萁豆煎時外寇肥⑩。
叛徒國賊皆可殺,吾儕南線系安危⑪。

注釋譯文

①五嶺:大庚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
②秦隴:秦是陝西省的古稱,隴是甘肅省的古稱。這裡用以代指黨中央所在的陝甘寧邊區。
③阮嘯仙:廣東河源人。1921年加入中共,在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委員。他是廣東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曾在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紅軍時期擔任過贛南省委書記和南軍區政治委員。
④賀昌:山西離石人。1924年加入中共,在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紅軍時期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被任為留守中央根據地的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會中區分會委員。
⑤劉伯堅:四川南充人。1923年加入中共。紅軍時期曾任第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後留在南方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春,在留守中央蘇區的紅軍向贛、粵、閩、湘邊區突圍時,阮、賀二位不幸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劉則在作戰中負傷被俘,於3月20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⑥不渝生死:生死不變心。渝,變。
⑦秦隴訊息:代指黨中央的訊息。倩:請託別人做事。
⑧故交鬼影:已犧牲戰友的身影。
⑨瓜蔓抄:舊指封建統治者對臣民殘酷誅戮,輾轉牽連,如瓜蔓之蔓延。《明史·景清傳》記載,景清為了給惠帝報仇,要刺殺明成祖,事敗,成祖怨,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里為墟。又,梁章鉅《稱謂錄》卷八:永樂族景清,轉相支連九族之姻親,門生之門生,名瓜蔓抄。清代趙翼《感事》詩:尚憂瓜蔓抄將及,轉恐涼山倚有痕。陳毅詩中用以揭露和控訴國民黨反動派屠殺人民的殘酷暴行。
⑩萁豆煎:即萁豆相煎。比喻兄弟間相互傾軋自相殘殺。這裡藉以痛斥蔣介石顧民族危亡,專打內戰、殘殺同胞的反動政策,只對日本侵略者有利。
⑪吾儕:我輩。系:關係著。

創作背景

為了促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與西北軍之第十七路軍首領張學良楊虎城二位將軍在西安採取聯合行動,對蔣介石實行兵諫。在中共的參與下,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了聯共抗日的條件。然而蔣介石處心積慮地打擊削弱革命力量之心未變,在被釋放回南京後,採取了北和南剿的方針,對陝北紅軍主力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對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則採取不承認政策,先後調集了40多個正規師、60多個保全團,對南方各游擊區實行搜剿、迫剿、堵剿、駐剿,企圖乘與中共談判之機將自己後院裡的革命武裝消滅乾淨。
在贛粵邊,蔣介石從1937年1月中旬起,繼續以嫡系第46師、部分粵軍為進攻主力,又從湖南調來新編第10師,外加保全團,鏟共義勇軍等配合,以數以萬計的兵力,向游擊區發動了西安事變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清剿,並揚言在三個月內消滅贛粵邊紅軍游擊隊,活捉項英和陳毅。敵人採取梳篦式的搜山戰術,逐山坑地搜尋,搜完後即放火燒山,燒不完的喬木樹,就強迫民眾砍光,妄圖使紅軍游擊隊無法藏身,以便一舉殲滅。陳毅和項英領導遊擊隊採取避實就虛的戰術與敵人周旋,在人民民眾的幫助下,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直到7月蘆溝橋事變爆發,敵人的進剿才完全停止。同年10月,在國共雙方的談判下,新四軍宣告成立。從此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結束了內戰中的游擊生活,走上了抗戰的新征途。這首寄友詩即寫於1937年春,詩前小序比較詳盡地記錄下了此詩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心情。

作品鑑賞

該詩是詩人在外患內憂交相煎迫,贛粵邊游擊隊處於國民黨軍隊大規模殘酷清剿之際寫下的。當時,輾轉游擊於五嶺山脈的紅軍游擊隊自主力紅軍長征以後,一直未與黨中央取得聯繫,處於孤軍奮戰的境地;在兩年多的游擊戰中,許多與陳毅一同留在南方堅持鬥爭的軍政領導人又相繼犧牲,再加上游擊隊只能以分散游擊的方式與強大的進剿之敵周旋,戰友們的情況也難以隨時了解。念及這一切,陳毅不禁百感交集,遂以飽含感情的筆墨寫下了這首寄友詩,表達了詩人百折不回堅持鬥爭,不獲勝利誓不罷休的堅定決心,並以此與戰友們共勉。
詩的開篇,從紅軍游擊隊鬥爭生活的艱難困苦寫起。“風吹雨打露沾衣,晝伏夜行人跡稀。”這兩句以生動寫實的筆墨描繪出了一幅紅軍戰士困苦條件下的游擊野營圖。由於強大敵軍的不斷進剿,游擊隊居無定處,不僅要忍受著風吹雨打和露侵衣被夏憂寒的熬煎,而且無論白天潛伏晚上行軍都要專撿人跡稀少的荒野地帶。
在首聯描寫的基礎上,詩人於頷聯中表達了對中共黨中央的深切懷念和對死難戰友的沉痛思憐。他曾對陳丕顯說:主力紅軍在陝甘邊打了那么多勝仗,建立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要是能派個人到延安去就好了。為了能取得中共中央的指示,陳毅曾用化名多次寫信給上海的魯迅先生,想請他通過中共在上海的地下組織和黨中央取得聯繫,但由於路途遙遠,曲折太多,也沒聯繫得上。1934年4月,敵人還曾抓住陳毅的這一心情,利用叛徒陳宏,以黨中央來人為鉤鉺,誘騙陳毅下山到大余城南飯店會面,幸虧地下交通站未叛變的同志及時通告才得以脫險。爾後,敵人又在陳宏的帶領下包圍了游擊隊指揮部駐地梅嶺齋坑,以四個整營的兵力連續圍剿幾十天,把山裡的野豬、山牛都打得滿山亂跑。陳毅、項英帶著機關人員,忍飢耐困翻山越嶺,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鞋都磨穿了兩雙,也未能跳出包圍圈,直到七七事變爆發,才得解困。“秦隴訊息倩誰問”一句,即表達了陳毅在孤軍奮戰之際渴望得到黨中央的訊息和指示的急切的心情。接下來,“故交鬼影夢中歸”寫詩人睡夢裡常常夢見已經犧牲了的戰友的身影。在這裡,詩人以夢中與死難戰友相會表達了對已逝者的深切思念。一方面是游擊隊長期失去了與黨中央的聯繫,如離群孤雁,孤軍奮戰在南國大地,另一方面是一塊兒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的戰友相繼遇難犧牲,頷聯的兩句詩進一步強化了首聯所描繪的游擊鬥爭的艱苦情狀。
日寇策動侵華日益急迫,中華民族處於危急的時刻,國民黨反動派非但不積極抗日,反而加緊內戰,自相殘殺,這不能不引起詩人的莫大憤慨。於是,在頸聯,詩人懷著無比的義憤寫下了“瓜蔓抄來百姓苦,萁豆煎時外冦肥“的沉痛詩句。國民黨軍隊對游擊隊實行軍事清剿和經濟封鎖的同時,還在政治上實施互解政策,推行連坐法,要民眾互相保證不藏匪、不通匪,如果一家藏匪通匪不報告,十家全都殺光。這正是古代封建統治者對臣民實行一人從罪、輾轉誅戮的瓜蔓抄的現代翻板。詩人借瓜蔓抄的典故控拆了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徹底消滅革命武裝寧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屠殺政策,對人民民眾犯下的血腥殘暴。萁豆相煎歷來都是自相殘殺的代稱。這裡借用來說明國民黨反動派一意反共打內戰的罪惡勾當只對虎視眈眈的日寇有利。古人尚且懂得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道理,而國民黨當局在整個民族面臨外侮之際,卻仍然一心致力於同胞間的殘殺,這就是消弱自己的國力從而肥強外寇的犯罪行為。
詩的最後一聯,作者勉勵戰友們為了國家和民族安危的大局,一定要克服困難,堅持鬥爭下去。“叛徒國賊皆可殺”一語表達了作者對叛國投敵、認賊作父的漢奸走狗和實行反人民的內戰政策,葬送國家和民族前途的國民黨頑固派的仇恨,以及與之鬥爭到底的堅定決心。結語“吾儕南線系安危”則點明了堅持南線鬥爭的意義,它關係到全局的成敗。詩人不是一個僅僅擅長於戰術運用的軍事指揮員,而是一個具有政治和戰略眼光的革命軍事家,在五嶺的三年游擊戰爭中,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國際國內風雲的大勢,高瞻遠矚,從戰略大局看待南方游擊戰爭的意義。在這裡,詩人將南線的鬥爭與革命的成敗和國家與民族的前途聯繫起來,顯示出陳毅軍事戰略家的眼光,和他心繫革命,憂國憂民的偉大胸懷。
該詩作由描述敵軍瘋狂清剿中游擊鬥爭的艱難困苦起筆,轉而升華到對國家民族生死存亡命運的憂患之思上來,意蘊深沉凝重,氣格高遠雄健,顯示出詩人身在贛粵邊、心繫全中華的寬廣胸懷。全詩寫實與用典有機結合,將游擊之苦、悼友深情、空國之思融為一體,內容豐厚,境界闊大。此外,作者在練字上特具用心。第一聯“風吹雨打露沾衣,晝伏夜行人跡稀。”僅此14個字就歷歷如繪地展現出一幅紅軍戰士艱難游擊的圖畫。第三聯不僅“瓜蔓抄與萁豆煎、百姓苦與外寇肥”的前後對仗工整嚴謹,而且“抄”與“煎”、“苦”與“肥”四字的運用與全詩的意境極相貼合,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禍國殃民的反動政策方面都具有形象精確、深刻老辣的藝術表現力,顯示出作者鍊字、鍊句與煉意的深厚功夫。

作者簡介

陳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樂至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第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第六軍政委、第二十二軍軍長,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代軍長、軍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建國後,曾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二書記兼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主要著作分別收入《陳毅軍事文選》、《陳毅詩詞選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