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

七年級

七年級,即初級中學一年級(初一年級),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簡稱“新課標”)發布,官方檔案正式出現“七年級”這一表述。在此之前沒有“七年級”,稱為“初級中學一年級”,簡稱“初一”。

新課標為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連貫性,將“初一年級”改為“七年級”,但直至目前大眾仍然習慣將“七年級”稱為“初一”。七年級是國小過渡到中學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將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另外在中國台灣,七年級起初稱作“初一”,後改稱“國一”,現在也稱作“七年級”;在中國香港稱做“中一”;在北美稱做Grade 7(七年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年級
  • 外文名:Grade 7
  • 屬於:中學
  • 開設的課程: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等
學習科目,習慣改變,課程區別,

學習科目

七年級屬於初級中學,課程和之前國小階段的一至六年級有很大差異。
七年級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或歷史與社會)、地理生物學(或科學)、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
2017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教育部編寫)2017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教育部編寫)
七年級不開設物理和化學等抽象性和歸納性較強的科目,另外需要學習國中數學知識為物理和化學科目進行鋪墊。

習慣改變

國中,是中學階段的初級階段,初級中學一般是指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學是向高級中學過渡的一個階段。
而七年級是整箇中學關鍵的一個時刻。七年級是適應中學學習生活,適應新的環境,適應新老師的講課方式的一個環節,如果在七年級這個階段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話,以後在國中學習會較困難。

課程區別

雖然七年級仍然是國中的開始,但是和以前的老“初一”還是有些差別的,主要表現在課程設定差別:
數學:原來的初一年級是把數學分為“代數”和“幾何”兩大學科,新課標將其合二為一,老初一數學要求較高,教材編寫呈直線上升模式,坡度較陡,難度較深,新課標數學要求有所降低,教材編寫呈螺旋上升模式,坡度較緩,難度較淺。例如老國中代數先集中講授方程,再集中講授函式,新課標則按照一次,兩次關係循環出現方程,函式等內容。
英語:在《義務教育實驗課程標準(英語)》實施之前,初一年級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難度較易,不會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但七年級不是,在“新課標”中,英語學習的起始年級提前到國小三年級(教育發達地區已經提前至一年級),在七年級,學生的英語成績就會出現兩極分化。
道德與法治:原來的初一年級設定的是“思想政治”科目(現高中的政治科目仍沿用此名稱)。2001年改為“思想品德”,2016年改為“道德與法治
科學:部分地區國中將物理、化學、生物學以及天文地理部分整合為科學學科,七年級的科學主要以生物學及天文地理為主。
歷史與社會:部分地區國中將歷史、地理以及部分政治科目內容合三為一,統稱為“歷史與社會”,該課程包括了歷史、人文、政治、社會和地理(天文地理除外)等的內容,屬文綜學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