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峪

七峪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2公里處、石門山下,北與五龍澗村隔嶺相鄰,南與李滄區畢家上流村隔山相望,村北沿山谷有公路與外界相通。這裡群山環繞、林木蒼翠,是名副其實的深山溝。因村東、南兩面多高山,背陰、見陽光時間短,故而早些年人們曾戲謔說“七口峪吃地瓜面——陰冷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峪
  • 地理位置: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2公里處、石門山下
  • 人口:305人(2004年)
  • 耕地面積:近200畝
村莊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區特色,近年發展,

村莊由來

清嘉慶年間,李氏從灰牛石(今暉流)遷至有七個山口的山谷中立村,故名七口峪村。後來,居民嫌有“口”字把錢財、糧食都吃光了,吃窮了,所以把口字去掉,改叫“七峪村”。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2公里處,石門山腳下。北與五龍澗社區隔嶺相望,南與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隔山相鄰。因社區東、南兩面多高山,背陰、見陽光時間短,所以早些年人們曾戲謔說“七口峪吃地瓜面——陰冷清”。2004年該社區有92戶,305人。其中李姓約占93%,少數為楊、閻、張姓。
七峪

經濟狀況

社區山多地少,有山林1500多畝,北到五龍澗社區,東至五龍社區、北宅社區,南伸洪園北澗、畢家上流,西接石門林場。耕地近200畝,多梯田,狹小貧瘠,都是立村後逐年開墾的,大集體時墾荒拓田最多,適合種植花生、紅薯等作物和發展林果業。該社區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就積極種植蘋果樹,出口創收,成為當時的重要經濟來源。同時還種植了桃子、櫻桃、洋梨、山楂、大棗等多種水果。現主要生產各種桃子,如北京26、大紅袍、水蜜桃、嫣紅、秋玉露、蟠桃、雪桃等幾十個品種,早、中、晚期桃子長滿了梯田坡岡,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也成為社區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另外,該社區的櫻桃也成為北宅櫻桃節重要的組成部分,吸引著眾多的遊客前來觀光、品嘗。2004年,全社區總收入1040萬元,人均收入4525元。

社區特色

社區的石材業發展很早,大集體時就開山採石、出產塊石、墊基石,改革開放後,擴大石場規模,形成開發、加工、銷售一條龍,先後開發出“嶗山灰”等系列石材,遠銷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地。
七峪
七峪社區的山,綿延橫亘,極具特色。這裡奇石眾多,有雄偉壯觀的馬頭石,平坦嚴整的轎頂子、架構巧妙的支擱石、形象逼真的老嬤嬤臉兒、道貌岸然的石頭人、渾圓光潔的洗臉盆、清心悅性的風涼石屋、通靈神奇的鳳凰台。這裡峭壁險峻,很早以前,社區居民上山打柴,因山陡路險,不慎摔死馱柴的牲口,故有“跌死驢”之稱;社區西南山頂上有高聳矗立的大石壁,險惡崢嶸,遠遠望去,宛如一道道石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因此稱為石門山。東南山頂上地勢險惡,易守難攻,有圍子遺蹟,據說是舊社會社區居民們為躲避戰亂、抵禦土匪而建的堡壘。這裡物產豐富,特別是山藥品種多,山菜滿山遍野,嶗山野菜已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山洞裡養殖雙孢菇,解決了夏季不能生產雙孢菇的難題,為社區居民們增加了收入。

近年發展

七峪山巒面積大,植被好,水資源豐富。1966年建成了蓄水18萬立方米的石門水庫,為社區居民飲水、灌溉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投資放養魚苗,發展淡水養殖,鯉魚、鯧魚、羅鯡魚遠近聞名。2003年,政府撥款數百萬元,整修擴建了石門水庫,使庫容量達到了26萬立方米,並配套建設了過濾消毒設施,將與三水水庫供水網一起解決北宅部分社區莊吃水難的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