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叉鎮

七叉鎮

七叉鎮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城東南部,距縣城24公里,是昌江縣最大的黎、苗族少數民族聚居地。2014年海南十大之美小鎮之一;全鎮土地面積254平方公里(含霸王嶺林地),轄有9個村委會,32個自然村,總戶數3668戶,總人口17129人,鎮政府所在地為重合村。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8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七叉鎮
  • 外文名稱:Qicha
  • 別名:紅衛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2700
  • 地理位置:昌江黎族自治縣城東南部
  • 面積:254平方公里
  • 人口:17129人
  • 方言:黎語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七叉溫泉、昌化江畔木棉景觀區
  • 機場儋州機場
  • 車牌代碼:瓊·D
基本概況,鎮情簡介,資源概況,經濟發展,領導分工,區劃沿革,村鎮建設,水利工程,農業產業,普法教育,特色小鎮,文明生態村,

基本概況

鎮情簡介

七叉鎮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城東南部,距縣城24公里,是昌江縣最大的黎、苗族少數民族聚居地。全鎮土地面積254平方公里(含霸王嶺林地),轄有9個村委會,32個自然村,總戶數3668戶,總人口17129人,鎮政府所在地為重合村。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80元。該鎮境內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發展熱帶高效經濟作物。芒果、木棉為全縣之冠,素稱“芒果之鄉”。七叉鎮正以建設風情旅遊小鎮為目標,全力加快橡膠產業、林下經濟、旅遊等產業的發展,抓緊實施“五之鄉”戰略,把七叉打造成為“木棉之鄉、芒果之鄉、花梨之鄉、沉香之鄉、芭蕉之鄉”。
七叉鎮

資源概況

自然資源豐富,有多種珍貴動物和植物,土特產有白藤、花梨格、砂仁等。石灰岩儲藏量大,品位高,是制特級水泥的原料,燕窩嶺、芸紅嶺分別為華盛水泥廠和華潤水泥廠提供充足的制水泥原料。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七叉溫泉、燕窩嶺、母娘洞(革命洞)、雅加大瀑布,列為國家級的壩王嶺黑冠長臂猿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及雅加山莊等。農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番薯等。
七叉鎮

經濟發展

主要經濟作物有芒果、甘蔗、橡膠、龍眼、香蕉(本地蕉)等,芒果和甘蔗是七叉鎮的傳統支柱產業,其中,芒果種植面積5000多畝,甘蔗種植面積2.9萬畝,橡膠是七叉鎮培育的新興支柱產業,是該鎮增加民眾經濟收入的一個亮點,種植面積3.2萬畝。

領導分工

領導姓名
職務
分管工作
盧 維
鎮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劉克勝
鎮委副書記、
鎮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劉其文
鎮委副書記、
紀檢書記
協助鎮委書記工作,主持鎮紀委全面工作,分管政工、政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公文處理、黨政辦、政務服務中心等工作
郭玉斌
鎮委委員、
副鎮長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農業(農、林、水、牧、副、漁)、森林防火、扶貧、統計、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農業服務中心等工作
莊恆川
鎮委委員、
組織委員
協助鎮委書記工作,分管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文教、衛生、分管宣傳、信息、計畫生育等工作
鄧永彪
鎮委委員、
武裝部長
協助鎮委書記工作,分管統戰、武裝、新農保、合作醫療等工作
郭宏升
鎮委委員、
派出所所長
分管社會治安工作
符宗光
人大副主席
協助鎮人大主席工作,分管國土、調解等工作
李壯
副鎮長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民政、危房改造、勞務輸出、安全生產等工作

區劃沿革

1961年建七差公社,
1983年設區,
1987年置七差鄉。
1997年,面積255.4平方千米,人口1.4萬,以黎族為主,轄乙勞、大章、重合、乙洞、紅峰、七差、尼下、大仍、乙在9個村委會。轄13個行政村:紅峰村、乙洞村、尼下村、乙在村、乙勞村、大仍村、大章村、重合村、七叉村、三派村、錢鐵村、洪水村、大炎村。
2002年,七差鄉、王下鄉合併,設立七叉鎮。之後又恢復王下鄉。共有13個基層黨組織(其中9個農村黨支部,4個機關黨支部),黨員人數有472人。
2011年,七叉鎮不斷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注重將健康向上的娛樂文化生活融入農民思想觀念、行為規範中,讓民眾走下酒桌,走出庭院,走進廣場,在全鎮推廣掀起了廣場舞蹈熱,每年一度的春節男女籃球賽、和諧七叉歌唱比賽等大型文體活動也成為了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精品舞台。
七叉鎮第二屆歌詠比賽七叉鎮第二屆歌詠比賽
2012年12月,七叉鎮在重合村和諧廣場隆重舉行“迎新年第二屆和諧七叉歌詠比賽”。

村鎮建設

2007年至2008年,完成了乙洞村、只萼村、白石村、大章村、保山村、機保村、紅峰新村等14個村1428戶的民房改造,全面實現全鎮民房改造住房。2007至2009年硬化七叉、乙在村、重合村等村道路共30公里,達到全鎮行政村之間已互通公路,各村建立起戲台、籃球場、文化長廊、休閒廣場等,完成沼氣池建設294個。2009年七叉鎮投入120多萬元興建幹部、職工宿舍樓一棟;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對政府大院部分地面平整和綠化,對鎮區街道兩旁人行道鋪設彩磚及植樹綠化,新增街道路燈,在中心市場新建停車棚一個,規範來往車輛的停放,在政府大院內、街道各小商店及重合村裝置果皮垃圾箱35個,購置垃圾手推車15部和環衛清潔拖拉機1輛,並聘用12名村環境衛生保潔員,負責各村的衛生保潔工作。
七叉鎮石碑七叉鎮石碑

水利工程

七叉鎮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用水。
2007年下半年,七叉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對南弄水庫、王化水庫、南雅水庫、大章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投入資金862萬元,對大仍村抗頭坡進行田洋整治。整個開發面積2937.6畝,新增灌溉面積2409.75畝;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08年投入300多萬元,興建七叉水廠,解決七叉村、鎮政府機關、重合村、乙洞村、大仍村總計6000人飲水難問題。

農業產業

七叉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四中全會精神,走在歷史的前沿,積極開闢“三農”認識新境界,立足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和加快海南西部建設新形勢。把加強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作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改善農民生活,堅定不移的加快七叉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
七叉鎮引進橡膠業成為本鎮主要支柱產業,成為該鎮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新亮點,2007年至2009年在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調運65萬株橡膠苗成立以重合村為主的萬畝橡膠示範基地,並為各村配備橡膠肥35噸。至今,該鎮家家戶戶都擁有橡膠林地,全鎮已種植橡膠達3.77萬畝,人均達2畝多。此外,七叉鎮還根據農民橡膠管理技術落後的特點,積極與縣科協、扶貧辦聯繫到現場進行橡膠技術培訓,參加培訓人次達1000人。
七叉鎮利用甘蔗下水田補貼優惠政策,大力引導民眾擴大甘蔗下水田,惠及蔗農2900戶。幾年來甘蔗種植面積達2.9萬畝,產量突破25.3萬噸,總產值達90060萬元。同時,七叉鎮在“特”字上大做文章,2008和2009年分別爭取縣林業局供給花梨木苗71050和170000株,在各個村莊種上了花梨樹,進一步實現“花梨之鄉”的目標。在未來的產業結構調整中,該鎮主要是將花梨樹種植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將七叉鎮打造成為花梨之鄉。
養蜂專業
林下經濟養蜂業,是七叉鎮發展農村經濟的新亮點。該鎮積極與海南卓津蜂業公司聯繫,舉辦養蜂培訓班3期,培訓共7天,參與培訓人數共有1000人。另外,七叉鎮還爭取省聯手扶貧三家單位的資金支持,投入8萬元,引進蜂種200箱,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進行飼養,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七叉村、乙勞村、苗圃村、紅峰村的專業戶也投入資金購買蜂種進行飼養。
全鎮養蜂業發展到1295箱,估計年產值達129.5萬元。七叉鎮將積極引導更多的村民發展養蜂業,有效增加村民的年收入。

普法教育

七叉鎮是昌江縣最大的黎苗族集居地,地處山區,經濟落後,農民的法律知識淡薄。該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為契機,緊緊圍繞“五五”普法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成立指導小組,深入各村、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抓住春節期間和農忙季節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的有利時機,及時組織即將外出打工的農民進行培訓;免費向農民工發放法律書籍等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普法教育。
2008年以來,在全鎮開展“3.15”宣傳活動中掛橫額10條;在開展“6.24”宣傳活動中掛橫額10條;在開展“12.4”宣傳活動中掛橫額9條;在綜治宣傳活動中掛橫額15條;張貼宣傳標語1萬冊;發放普法教材1.5萬冊;製作宣傳欄10個;舉辦法制講座17場;播放法制專題片9場;出動宣傳車25次;舉辦村級調解員業務培訓2期;發放綜治宣傳資料9千份;發放宣傳手冊7百冊,讓全鎮民眾人人參與其中,做到家喻戶曉。

特色小鎮

七叉鎮是昌江縣最大的黎族聚居的山區鎮,這裡山峰環繞、青山綠水、資源豐富、民風淳樸。在這塊神奇迷人的土地上,有原始廣袤的霸王嶺,風光秀麗的昌化江、別具一格的信沖洞、層層碧綠的梯田,而點綴其間的是一棵棵蒼勁沖天的木棉樹,每到木棉花期,那花開得轟轟烈烈,紅紅火火,碩大的花朵像一團團火苗在枝頭跳躍著,花的紅艷映著風情萬種的綠色田園風光,好一派迷人景色,每年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
七叉黎族七叉黎族
純樸山水養育了黎苗同胞熱情好客的天性形成了獨特的酒文化。“一杯情意重、二杯成雙對、三杯大團結滿心滿意”這是黎族同胞熱情勸酒的一段順口溜,伴著順口溜黎家人陪著到訪的來客飲下三杯自釀的山蘭酒、糯米酒。不論在任何的喜慶場合,有席必有酒,喝酒必有祝酒歌,黎家人都以祝酒歌對來客勸酒,宴席上即興而歌,勸酒把懷以此表達熱烈歡迎及美好祝福。任何祝福及黎苗人民日常生活和勞作時的場景,都融入到歌詞當中,用他們不經修飾的歌喉,唱出了黎腔苗韻,更唱出了黎苗同胞的心聲。反覆地唱,唱得你激情飛揚,豪氣頓生,酒量大增,酒席氣氛活躍,感情融洽。
每逢三月三節,在質樸的舞台上,伴著熱情奔放的民族音樂,由各村黎苗族妹子組成的民間表演隊伍身著絢麗的黎族苗族服飾縱情歡舞走秀,不斷贏得台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土土的民族風撲面而來,濃濃的民間情親切動人。
目前昌江縣寶山木棉觀景台處的木棉花幾乎已經完全盛開,遊客可自行前往觀看。此外,昌化江畔及七叉鎮景區的木棉花也已經零星盛開,剩下未開的也已含苞待放。而作為熱門觀賞點的叉河鎮排岸觀景區,目前開放的木棉還較少,預計將在下周迎來最佳觀賞期。遊客如果想看到隨處可見的漫山遍野的木棉,下周起就可到昌江去感受這盛世美景了。
七叉鎮
據昌江市旅遊局局長黃玉寧介紹,2015年昌江投入資金完善了木棉景區的觀景台等基礎設施,除了在山上修建燕窩山木棉觀景台、寶山梯田木棉觀景台、白石嶺木棉觀景台外,還修建了昌化江畔木棉紅觀景台,拓寬道路,修建公廁、停車場、候車亭,設定道路交通標識,2016年的昌江賞木棉活動將以全新景象,迎接八方來客。
此外,2016大年初四至今,昌江還在昌化江畔新開了遊船碼頭,遊客可乘著遊船在煙霧繚繞的江邊欣賞岸旁的木棉花盛開場景,比步行和乘車觀看更添了一抹山水田園的意味。此外,在七叉鎮苗村到霸王嶺的路上,於1月31日完工的一條近一公里長的“苗村沿河棧道”,能讓置身其中的遊客在步行中恍若置身仙境,與花同行,如夢似畫。

文明生態村

昂托村是尼下村委會下轄的一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20人,總戶數78戶,勞力204個,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芒果、橡膠,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木薯、香蕉等,其中甘蔗面積892畝,水旱田面積205.6畝,芒果面積166畝,橡膠840畝,2005年人均純收入1245元。
昂托村2004年9月被定為民房改造的重點村之一,全村共拆除茅草房74間,規劃建設78間平頂房,戶均建房面積約75平方米。昂托村是縣政協民房改造包點村莊,在縣政協主席鐘文秋積極動員下,政協辦、檢察院、工商局、糧食局、林業局、愛衛辦、商業總、紀檢會、宣傳部、發展和改革局、廣電局、發展銀行、衛生局、藥監局、菸草專賣局、電訊局、建行、人保、農業局等19個駐點單位籌集資金,補助每戶3000元(其中縣民宗局每戶補助2000元),不足 部分由農產自籌,縣政府還投入30多萬元完善排水溝等基礎設施。2004年完成“一池三改”戶數78個,2005年硬化村莊道路3.2公里,並種上了道路綠化樹,初步建成鎮級文明生態村。
七叉鎮昂托村七叉鎮昂托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