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散文選集/百花散文書系

丁玲散文選集/百花散文書系

《丁玲散文選集/百花散文書系》是百花文藝2009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武在平。本套書是《百花散文書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選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間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專集分冊。 入選的作者均是這一時期的散文名家,所選作品儘可能照顧到作者散文創作的發展脈絡。 每集作品前均冠以萬字以上的評論性序言,簡單介紹作者生平,並結合本書所選散文,分析評介其藝術特色及創作發展的道路和影響。 所選作品,儘量註明原書發表的出處和時間;對於個別難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釋。 本書為叢書之《丁玲散文選集》分冊。

基本介紹

  • 書名:丁玲散文選集/百花散文書系
  • 出版社:百花文藝
  • 頁數:315頁
  • 開本:32
  • 作者:武在平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065334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在我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史上,丁玲是以她的小說著稱於世的,同時她的散文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中不少優秀篇章堪稱我們民族散文的珍品。丁玲的散文反映著她坎坷的生活道路和人民革命的艱難歷程,打著她創作個性的獨特印記。與同時代女作家的散文比較起來,丁玲既不同於冰心的清麗雅致,用溫婉的話語,唱著“愛”的歌,作著美妙的人生夢;也不同於廬隱直爽坦白,用哀傷的調子發泄內心的痛苦,厭惡這苦難的人生。丁玲的散文,就思想內容來說,既不譜作托物言志的心曲,也很少寫借景抒情的篇章,而是較集中地描寫革命鬥爭生活中的各種人物,突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鬥爭及其在鬥爭中的心靈活動;就藝術風格而言,則是通俗流暢、質樸自然,細膩而不雕琢,沉鬱之中透出豪放,活潑豁達之中洋溢著激情。讀丁玲的散文,猶如登高山觀日出,在海上看激浪,高遠遼闊而又縷縷分明,波翻浪涌而又清新俊逸,使人心潮澎湃而又情思悠悠。本書收錄了丁玲的散文精品數十篇。

圖書目錄

序言
五月
鼓德懷速寫
河西途中
冀村之領先
馬輝
風雨中憶蕭紅
十八個230
二十把板斧
三日雜記
田保霖
一個真實人的一生
中國的春天
紅曹裕明同志的信
記游桃花坪
重慶——曾家岩
“牛棚”小品(三章)
詩人應該歌頌您
初到密山
海倫的鏡子
曼哈頓街頭夜景
似無情,卻有情
紐約的蘇州亭園
我是一棵小草
魯迅先生於我
懷念仿吾同志
遠方來信
我怎樣飛向自由的天地
“三八節”有感
老婆疙瘩
談鬼說夢的世界
“海燕行”
談“老老實實”

文摘

本來就沒有什麼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覺得悶在窯洞裡的日子太長。要是有更大的風雨也好,要是有更洶湧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來一陣駭人的風雨似的那么一塊骯髒的雲成天蓋在頭上,水聲也是那么不斷地嘩啦嘩啦在耳旁響,微微地下著一點看不見的細雨,打濕了地面,那輕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飄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這會使人有遐想,想到隨風而倒的桃李,在風雨中更迅速進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風雨或浪潮,都更能顯出百物的凋謝和生長,醜陋或美麗。
世界上什麼是最可怕的呢,決不是艱難險阻,決不是洪水猛獸,也決不是荒涼寂寞。而難於忍耐的卻是陰沉和絮聒;人的偉大也不是能乘風而起,青雲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橫逆之來,而是能在陰霾的氣壓下,打開局面,指示光明。
時代已經非復少年時代了,誰還有悠閒的心情在悶人的風雨中煮酒烹茶與琴詩為侶呢?或者是溫習著一些細膩的情致,重讀著那些曾經被迷醉過被感動過的小說,或者低回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著一點溫柔的淚,那些天真、那些純潔、那些無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輕微的感傷,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飛逝了,早已飛逝得找不到影子了。這個飛逝得很好,但現在是什麼呢?是聽著不斷的水的絮聒,看著髒布也似的雲塊,痛感著陰霾,連寂寞的寧靜也沒有,然而卻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負著宇宙的時代所給予的創傷,毫不動搖的存在著,存在便是一種大聲疾呼,便是一種驕傲,便是給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決不會麻木的,我的頭成天膨脹著要爆炸,它裝得太多,需要嘔吐。於是我寫著,在白天,在夜晚,有關節炎的手臂因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砂眼的眼睛因為在微小的燈光下而模糊。但幸好並沒有激動,也沒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靜,而且很富有寬恕,我很愉快,因為我感到我身體內有東西在衝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會看到將來,它使我跨過現在,它會使我更冷靜,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時代的那種無愁的青春更可愛啊!
但我仍會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著難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沒有自己的了。他工作著,他一切為了黨,他受埋怨過,然而他沒有感傷,他對名譽和地位是那樣地無睹,那樣不會趨炎附勢,培植黨羽,裝腔作勢,投機取巧。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在政治生活中過了那么久,卻還不能徹底地變更自己,他那種二重的生活使他在臨死時還不能免於有所申訴。我常常責怪他申訴的“多餘”,然而當我去體味他內心的戰鬥歷史時,卻也不能、不感動,哪怕那在整體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剛逝世不久的蕭紅,明天,我也許會想到更多的誰,人人都與這社會有關係,因為這社會,我更不能忘懷於一切了。
蕭紅和我認識的時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時山西還很冷,很久生活在軍旅之中,習慣於粗獷的我。驟睹著她的蒼白的臉,緊緊閉著的嘴唇,敏捷的動作和神經質的笑聲,使我覺得很特別,而喚起許多回憶,但她的說話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為一個作家的她,為什麼會那樣少於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純潔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時顯得有些稚嫩和軟弱的緣故吧。但我們都很親切,彼此並不感覺到有什麼孤僻的性格。我們盡情地在一塊兒唱歌,每夜談到很晚才睡覺。當然我們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沒有差異,然而彼此都能理解,並不會因為不同意見或不同嗜好而爭吵,而揶揄。接著是她隨同我們一道去西安,我們在西安住完了一個春天。我們痛飲過,我們也同度過風雨之夕,我們也互相傾訴。然而現在想來,我們談得是多么地少啊!我們似乎從沒有一次談到過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卻以為她從沒有一句話是失去了自己的,因為我們實在都太真實,太愛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為我們又實在覺得是很親近的。但我仍會覺得我們是談得太少的,因為,象這樣的能無妨嫌、無拘束、不須警惕著談話的對手是太少了啊!
P34-37

序言

……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丁玲在華北多次參加土地改革工作,積累了大量創作素材。一九四八年六月,反映土改運動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完成。小說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農村的封建制度和農民心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巨大變化,這是最早出現的反映土地改革運動的長篇小說之一,是丁玲創作生涯的里程碑。小說出版後,得到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實踐延安文藝座談會提出的文藝為工農兵方向的可喜的巨大收穫,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長篇小說,榮獲一九五一年史達林文學獎金二等獎。被譯成多種外文版本,至今在國內外流傳不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丁玲先後擔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委、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及常務副主席、《文藝報》主編、中央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宣傳部文藝處處長、《人民文學》主編等職務,並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作為婦女代表團、和平代表團、作家代表團的成員,多次去東歐、蘇聯出席國際性會議。這個時期她的重要代表作是《糧秣主任》和散文集《歐行散記》。
一九五五年,丁玲被錯誤定為“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一九五七年被錯劃為“丁(玲)、馮(雪峰)右派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一九五八年遭受“再批判”,被開除黨籍,送往北大荒“勞動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間又入獄被監禁五年多。這二十多年時間中,丁玲在創作上幾乎是空白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丁玲的冤案得到平反。
在我國“五四”以來的新文學史上,丁玲是以她的小說著稱於世的,同時她的散文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中不少優秀篇章堪稱我們民族散文的珍品。丁玲的散文創作,幾乎是和她的小說創作同時開始的,一九二八年春天,在她的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問世之際,她的散文《素描》和《仍然是煩惱著》也相繼發表,從此開始,丁玲向讀者奉獻了《一年》、《一二九師與晉冀魯豫邊區》、《陝北風光》、《到前線去》、《歐行散記》、《跨到新的時代來》、《丁玲散文集》、《丁玲散文近作選》、《訪美散記》、《丁玲散文選》等十部散文集。這些散文反映著作者坎坷的生活道路和人民革命的艱難歷程,打著作者創作個性的獨特印記。與同時代女作家的散文比較起來,丁玲既不同於冰心的清麗雅致,用溫婉的話語,唱著“愛”的歌,作著美妙的人生夢;也不同於廬隱直爽坦白,用哀傷的調子發泄內心的痛苦,厭惡這苦難的人生。丁玲的散文,就思想內容來說,既不譜作托物言志的心曲,也很少寫借景抒情的篇章,而是較集中地描寫革命鬥爭生活中的各種人物,突出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鬥爭及其在鬥爭中的心靈活動;就藝術風格而言,則是通俗流暢、質樸自然,細膩而不雕琢,沉鬱之中透出豪放,活潑豁達之中洋溢著激情。讀丁玲的散文,猶如登高山觀日出,在海上看激浪,高遠遼闊而又縷縷分明,波翻浪涌而又清新俊逸,使人心潮澎湃而又情思悠悠。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