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香腸

丁氏香腸

丁氏香腸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餚。此菜用料考究,製作精細,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源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是丁氏獨家祖傳絕藝,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運河水路到達捷地閘口時,伴駕南巡清太子少保協大學士禮部尚記紀曉嵐將丁氏香腸進上,皇帝稱之"奇也",食之後味道鮮"美",香而不膩,酥而不硬。皇帝大悅,讚不絕口,親口御封為"奇美香腸"從而為御膳佳肴。後經歷年許多名人及中央領導品嘗過,深得各級領導及各界名人讚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氏香腸
  • 起源時間:清朝雍正年間
  • 地點:滄縣崔爾莊村
  • 相關歷史人物:乾隆皇帝
簡介,製作工藝,獨特配製,銷售渠道,

簡介

滄縣崔爾莊村的丁氏香腸起源於清雍正年間(1723~l736),是丁氏獨家祖傳絕藝。丁氏香腸又名奇美香腸,相傳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滄州品嘗而得名。
丁氏香腸丁氏香腸

製作工藝

從雍正年間至今仍保留了古老配方和傳統製作工藝,丁氏香腸用料考究,製作精細,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獨特配製

用羊腸製成腸衣,原料主要為瘦豬肉,再按比例加入肉寇、草寇、子寇、肉桂、砂仁、桂皮、廣料、香油、鮮姜、食鹽等十多種佐料,近代又加入味素,調製而成。

銷售渠道

產品以銷本地為主,也遠銷天津、北京、石家莊、南京以及新疆等地。1956年,解放軍駐新疆部隊曾聘請丁氏香腸正宗傳人丁運升去製作香腸。丁氏香腸也走上省招待外賓重要宴會餐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