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樊鑼鼓

丁樊鑼鼓

丁樊鑼鼓是山西省萬榮縣中部丁樊村的傳統民俗藝術。總體風格硬朗,節奏強烈明快。丁樊鑼鼓起源於秦漢,成熟於明清,進入21世紀後,在有識之士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樊鑼鼓
  • 英文名:Ding fan gongs and drums
簡介,目錄,簡介,發展歷史,品牌成長,

簡介

表演中的丁樊鑼鼓表演中的丁樊鑼鼓
中文名稱:丁樊鑼鼓
地理位置:山西省萬榮縣丁樊村

目錄

簡介

丁樊鑼鼓丁樊鑼鼓
丁樊村有近300名婦女參加了鑼鼓隊,常年外出表演的有200餘人,年產值超過200萬元。
丁樊鑼鼓不斷創新,不僅聞名於四鄰八鄉,而且先後進軍三門峽、太原、西安、北京等外地文化市場,於2012年被運城市政府列為運城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展歷史

丁樊鑼鼓歷史由來已久,據萬榮縣誌記載,丁樊村的吹打樂始於秦漢,成熟於明清。而實際上,丁樊鑼鼓在隋唐時期開始成形。當年李世民東渡黃河,討伐蒲州反叛王行本和夏縣的隋將呂崇茂,曾屯兵於萬榮,現萬榮境內孤峰山存其多處遺址和相關傳說,其隨軍鼓樂《秦王點兵》更是流傳至今的名曲,丁樊鑼鼓即脫胎於此。
到了近代,丁樊鑼鼓主要成為農民舉辦喪事的表演活動。表演從下葬的頭一天晚上開始,先是一些年輕後生學著敲敲打打,隨後就被“把式”們慢慢替換下來,等“把式”們陸陸續續都到齊了,就開始把所有會敲的“牌子”(鑼鼓名稱)全都認認真真敲一遍。這時“鑼鼓頭”覺得到時候了,就會提壺酒、拿些煙、帶上孝子前來迎請鑼鼓回屋,鑼鼓在靈前又敲打一番。第二天起靈前,和前一天的程式一樣,全耍鑼鼓。後來出現了歌舞團這一新鮮事物,鑼鼓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歌舞團漸漸也失去了觀眾,而傳統的鑼鼓又緩緩走到了“前台”,並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農在每年的3月初九,丁樊村都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廟會,方言稱“古會”。從2009年起,該村以“古會”為契機舉辦農民文化節,包括健身舞、秧歌、小品、腰鼓、軍鼓及本村威風鑼鼓等節目,擺上了村裡的舞台,極大地豐富了農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鑼鼓表演作為文化節上的“保留節目”,常常吸引四鄰八鄉的村民前來捧場。新時期的鑼鼓一律由女子敲打,服裝統一,有指揮、有花樣、有氣勢、有創意,成為聞名遐邇的鄉村品牌。

品牌成長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丁樊鑼鼓共有三個表演團體,分別是林虎神韻鼓樂團、煥德雄風鼓樂團、妍文鑼鼓藝術團,他們都在各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使鑼鼓文化產業成為該村的新型產業。這三支女子鑼鼓隊均有運輸客車,市場經紀人,藝術指導老師,專門的鑼鼓表演行頭和禮服,固定資產上百萬元。每個鑼鼓隊每年在各地的表演不下100場次,為全村增收200萬餘元。
盡情盡情
神韻鼓樂團是丁樊鑼鼓的代表,它成立時間最長,從業人員最多,市場份額也最大,它的發展軌跡是丁樊鑼鼓的一個隨影。2004年年初,像很多丁樊村民一樣,馮林虎已經靠種植蘋果致富了。但生活水平的提高,卻讓他想到曾經聞名的丁樊鑼鼓,如今面臨著湮滅的處境。他想做點什麼,但一旦失敗,就會將剛剛致富的家重新拖入困境。不是沒有前車之鑑。前不久也有村裡的兩個能人組織鑼鼓隊,失敗了,直接的後果是經濟上翻不了身。猶豫躊躇導致他連連失眠,最終振興故鄉鑼鼓的決定占了上風,並且這一決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
欲振興光靠家鄉這點技術恐怕還不行,這時附近新絳縣的“威風鑼鼓”因上中央台而聲名大振。於是剛過完年,馮林虎獨自去新絳縣找到了名師趙水王,在勤練苦學的三個月當中,對新絳鑼鼓的精粹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鑼鼓藝術與時代如何緊密結合有了一定構想,這種思想輪廓初步形成,奠定了後來丁樊鑼鼓的發展走向。
學藝歸來,馮林虎開始招兵買馬,出於男性承擔重要農務的考慮,他將過去全由男性表演的鑼鼓隊改為女性為主、男性為輔。今天的我們很難想像當初他是如何磨破嘴角一家一戶跑,才最終以50名女子和10名男子組成鑼鼓隊,抽出農閒時間集中起來練習。隊員的鑼、鼓、,服飾,乃至初始的工資,一切全由林虎一人承擔。聯繫客戶、交通運輸、費用結算、人員流失,還有二隊的培養等等問題,沒有先例可循,沒有人可以幫他出謀劃策,一切都在摸索中進行。從費盡口舌給人免費表演到無人敢斗架、撂響晉秦豫三省,酸甜苦辣非外人能夠體會。
迎接虎年迎接虎年
結合時代特點與新時期農民的欣賞特點,現今馮林虎鑼鼓藝術團的表演曲目歸為四類20個。分別為歡慶類:《春暖花開》、《黃河魂》、《普天同慶》等;祭奠類:《祭靈》、《二進宮》等;戲劇類:《秦王點兵》、《穆桂英掛帥》、《黃土高坡》等;傳統類:《丁樊鑼鼓》、《一條龍》、《老虎拔牙》等。
丁樊鑼鼓雖只有簡單的鑼、鼓、鈸三種樂器,但內涵豐富,它既包含了大自然的風雨雷電,又體現著人間的喜怒哀樂;既傳承著明快上進的精髓,又開拓起變化萬千的新篇。如演奏徐緩的《路徑》,聽時如潺潺流水,讓人看到一對戀愛中的情侶在鄉間小路上徐徐走來,一前一後,怕外人聽見似的,你一言我一語,輕言慢語,鶯鶯燕燕,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而動人心魄的《丁樊鑼鼓》,好似重章迭句、長短錯落,急驟似大浪奔騰,重擊如霹靂轟鳴。
學藝學藝
市場的繁榮背後是不斷的學習和創新,丁樊鑼鼓通過各種形式提高表演水平。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股份制鑼鼓團隊應運而生,300多名婦女帶著鑼、鼓、服裝等作為資金入股合資,鑼鼓團體也出現了婆媳、妯娌、姐妹相繼結伴表演鑼鼓舞蹈的喜人場面。馮妍文為吸收外地鑼鼓之長,曾自費到專業學校學習鑼鼓表演兩年,以此提高了自身素質和團隊競爭力;馮林虎邀請絳州鼓樂民間老藝人為隊員“充電”,不斷改進鑼鼓表演風格,增添了現代文化藝術新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