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彬(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材料學科研究員)

丁彬(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材料學科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彬,男,博士,1975年5月出生。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材料學科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紡織學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紡織工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

主編過一部中文書籍《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出版了104篇國際學術論文,52次在國際學術會議發表,有10項申請中的國外專利和43項申請中的國內發明專利。大部分學術論文被其他學者多次引用(總計被引用2725次,其中他引2090次)。擔任3個國際學術雜誌的編輯、4個國際學術雜誌的編委,並為92個國際雜誌做特約審稿人,審稿約300篇。

自2008年開始擔任上海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納米材料研究中心教授、博導。現為美國材料學會會員、中國化學會會員、微米納米技術學會高級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彬
  • 出生日期:1975年5月
  • 畢業院校: 東北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擔任國際雜誌編委;中國微納米技術學會高級會員;
  • 代表作品:《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
個人簡介,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榮譽及獲獎,承擔項目,發表著作,中文書籍,近3年代表性SCI論文,已授權專利,學術兼職,學術組織成員,國際學術雜誌的編委,國際交流與合作,

個人簡介

美國材料學會會員、中國化學學會會員、中國微納米技術學會高級會員。擔任國際雜誌Recent Patents on Nanotechnology、The Open Surface Science Journal、Journal of Moder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The Internet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的編委。東北師大套用化學系學士、韓國全北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碩士、日本慶應大學納米材料學博士和博士後、日本SNT納米科技開發會社主任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先後與美國空氣過濾器公司、韓國生物製品公司、日本荏原實業過濾器、日本椿本、日本橋石、日本空氣過濾、日本豐田、日本帝人化學以及日本丸文研究財團合作開發納米高科技產品,部分產品已實現工業化生產。

學習經歷

1994—1998 東北師範大學套用化學系 理學學士
2000—2003 韓國全北大學高分子材料系 工學碩士
丁彬
2003—2005 日本慶應大學理工學部 工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98—2000 東北師範大學化學系 助教
2003—2007 日本SNT納米科技會社 主任研究員
2005—2007 日本慶應大學理工學部 博士後
2007—2008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博士後
2008—至今 東華大學現代紡織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1—至今 武漢紡織大學 “陽光學者”講座教授
2014—至今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 副院長

研究方向

1) 功能化納米纖維材料套用於化學及生物感測器、超親疏水材料、氣體及液體過濾器、催化劑、催化劑載體、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隔音材料、蛋白質晶體捕集器、化妝品和醫用材料等;
2) 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作為除含硫有害氣體、CxHy、CO的環保納米催化劑;
3) 生物可降解材料單體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手術縫合線、藥物緩釋、生物組織工程、傷口包紮敷料等方面的套用;
4) 靜電逐層自組裝法製備超薄功能化的納米膜並研究其在抗光反射膜、導電膜、超親疏水膜、催化膜、生物反應膜、感測器膜、過濾器膜等方面的套用。

榮譽及獲獎

1、2004年日本東京日本丸文財團學術研究獎
2、2009年韓國全州第三次高性能纖維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
3、2009年東華大學優秀教師後備人才
4、2010年上海曙光學者
5、2010年獲上海市“曙光計畫”人才基金資助
6、2011年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基金資助
7、2011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資助
8、2012年主編書籍《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圖書獎
9、2013年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
10、2014年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1、2014年獲美國纖維學會傑出成就獎
12、2015年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13、2017年4月入選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14、2019年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承擔項目

1、高靈敏納米多孔纖維生物感測器的設計及結構與性能關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2011
2、氣泡靜電紡絲力學模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9-2011
3、納米碳纖維製備過程中微觀結構調控與性能關係的基礎研究、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2010-2012
4、納米纖維膜多尺度結構調控機理及其過濾性能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2011-2012
5、攔截病毒用納米蛛網過濾膜研究、上海市曙光計畫項目、2011-2012
6、納/微米複合纖維高效過濾膜材料製造關鍵技術研究、教育部留學人員歸國科研啟動基金、2011-2012
7、高性能芳綸纖維製備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973項目、2011-2015
8、靜電紡絲法製備納米纖維、聯合利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09-2011

發表著作

中文書籍

1.《靜電紡絲與納米纖維》,中國紡織出版社,主編:丁彬、俞建勇,2011年。

近3年代表性SCI論文

1、J. Lin, Y. Cai, X. Wang, Bin Ding*, et al., “Fabrication of biomimetic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inspired from lotus leaf and silver ragwort leaf”, Nanoscale 2011, 3, 1258-1262.
2、X. Wang, Bin Ding*, et al., “Electro-netting: fabr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nano-nets for highly sensitive trimethylamine sensing”, Nanoscale 2011, 3, 911-915.
3、C. Zhang, X. Wang, J. Lin, Bin Ding*, et al., “Polyethyleneimine functionalized nanoporous polystyrene fibers for enhanced formaldehyde sensing”,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1, 152, 316-323. (IF: 3.1)
4、S. Yang, X. Wang, Bin Ding*, et al.,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soap-bubble-like structured polyacrylic acid nano-nets via electro-netting”, Nanoscale 2011, 3(2), 564-568.
5、H. Deng, X. Wang, Bin Di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olymer/layered silicate intercalated nanofibrous mats and their bacterial inhibition activity”,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 83, 973-978. (IF: 3.2)
6、H. Deng, X. Wang, P. Liu, Bin Ding*, et al., Xianwen Hu and Jianhong Yang, “Enhanced bacterial inhibition activity of layer-by-layer structured polysaccharide film-coated cellulose nanofibrous mats via addition of layered silicat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 83, 239-245. (IF: 3.2)
7、Bin Ding*, M. Wang,et al., “Electrospun nanomaterials and highly sensitive sensors”, Materials Today 2010, 13(11), 16-27. (IF: 11.5)
8、J. Lin, Bin Ding*, et al., “Effect of porous structure of electrospun fibers on their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0, 11(7), 523-527. (IF: 5.3).
9、X. Wang, Bin Ding*, et 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based nanofibrous membranes for humidity detection: theoret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0, 11(7), 509-515. (IF: 5.3).
10、M. Sun,X. Li, Bin Ding*, et al., “Mechanical and wettable behavior of polyacrylonitrile reinforced fibrous polystyrene mat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0, 347, 147-152. (IF: 3).
11、X. Mao, Bin Ding*, et al., “Self-assembly of phthalocyanine and polyacrylic acid composite multilayers on cellulose nanofiber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80, 839-844. (IF: 3.2).
12、H. Deng, X. Zhou, X. Wang, C. Zhang, Bin Ding*, et al., “Layer-by-layer structured polysaccharides film-coated cellulose nanofibrous mats for cell culture”,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80, 475-480. (IF: 3.2)
13、J. Lin, Bin Ding*, et al., “Direct fabrication of highly nanoporous polystyrene fibers via electrospinning”,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0, 2(2) 521-528.
14、X. Wang, Bin Ding*, et al., “Nanofibrous polyethyleneimine membranes as sensitive coatings for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based formaldehyde sensor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2010, 144, 11-17. (IF: 3.1)
15、M. Guo, Bin Ding*, et al., “Amphiphobic nanofibrous silica mats with flexible and high-heat-resistant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10, 114(2), 916-921. (IF: 4.2)
16、X. Wang, Bin Ding*,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a nanofibrousmembrane coate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Nanotechnology 2010, 21, 055502. (IF: 3.1)
17、X. Li, Bin Ding*, et al.,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 microfibrous polystyrene mats via polyamide 6 nanofiber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9, 113(47), 20452-20457. (IF: 4.2)
18、Bin Ding*, et al., “Gas sensors based on electrospunnanofibers”, Sensors 2009, 9, 1609-1624. (IF: 1.8)
19、P. Lu, Q. Huang, D. Jiang, Bin Ding, et al., “Highly dispersive carbon nanotube/alumina composites and their electrospun nanofib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09, 92(11), 2583-2589. (IF: 1.9)

已授權專利

1. 一種高柔韌超疏水耐高溫納米二氧化矽纖維膜的製備方法,ZL200910054431.5,丁彬、郭孟、毛雪、俞建勇、孫剛

學術兼職

學術組織成員

美國材料學會會員 中國化學會會員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高級會員

國際學術雜誌的編委

Recent Patents on Nanotechnology The Open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Membranes (Guest Editor for Special Issue) 現擔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MacromoleculesNanotechnology等67個國際雜誌審稿人,審稿近200篇。

國際交流與合作

韓國全北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碩士、日本慶應大學納米材料學博士和博士後、日本SNT納米科技開發會社主任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後。現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學石溪分校(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tony Brook),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韓國全北國立大學(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等保持緊密科研合作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