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儲備

一級儲備

一級儲備,即狹義的國際清償能力,也稱第一線儲備。

定義,一級儲備資產,(黃金,自由兌換貨幣,特別提款權,

定義

國際清償能力是指一國直接掌握的在必要時可以用於調節國際收支、清償國際債務的國際流通資產,包括黃金、外匯儲備以及按規定限額可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的儲備資產特別提款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定義指:一國官方持有的預備用於國際支付和維持匯率的那部分流動資產。表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為官方結算項目中政府部門持有的儲備資產餘額。
衡量一國國際清償能力主要是衡量一級儲備力量的大小,各國的標準有所不同。有的以黃金外匯儲備相當於若干月份的進口額作為標準,有的以當年應付外債本息占黃金外匯儲備額的若干百分比為標準。凡符合標準的視為具備正常的國際清償能力。有的經濟學家指出,一國國際收支的變化趨勢。國內國際經濟形勢 的動向以及同國際金融組織信貸關係的變化等,都會影響一國國際清償能力,以某種比率或數量來作為衡量標準過於簡單。日本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應以一國的儲備是否能夠應付國際收支惡化時的需要,而不致立即採取限制進口等措施,只在國內採取調整措施即可恢復國際收支的平衡,同時又不影響國家對外信譽,達到這樣的要求,即可視為具備適當的國際清償能力

一級儲備資產

(黃金

是比較理想的國際流通資金,它是保證一國國際清償能力的重要儲備。各國都希望多掌握黃金儲備。美國雖積極主張黃金非貨幣化,但其黃金儲備卻居世界首位,1985年8月底為8169噸。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官方黃金儲備近年來基本保持不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黃金儲備,但黃金的供應受礦藏和開採等條件的限制,不能充分滿足全世界日益增長的需要。每年新產黃金還有相當部分成為私人貯藏和工業用金,並不能全部進人各國官方儲備。各國官方儲備 的黃金甚至有逐漸減少的趨勢,1960年世界各國(不包括前蘇聯、東歐各國和中國)黃金儲備總數為35868 .56噸,1985年底減為29512噸(包括中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數字)。世界各國黃金的分配也很不平衡,並經常發生變化。

自由兌換貨幣

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作用日益增大。美元、英鎊、聯邦德 國馬克等自由兌換貨幣,現已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同盟國家在19科年7月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賦予美元等同於黃金的地位。從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到50年代末,黃金和美元是主要國際儲備資產。1958年底起,英、法、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瑞典、娜威、丹麥、奧地利、愛爾蘭等國實行有限度的貨幣自由兌換(即只對非居民實行自由兌換)。1960年日本也實行部分自由兌換,聯邦德國則宣布實行全部自由兌換。因此從50 年代末期開始,西歐各國的貨幣如英鎊、聯邦德國馬克等也逐步成為各國維持國際清償能力而儲備的貨幣。

特別提款權

60年代以 來,美元和英鎊連續爆發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成員國紛紛醞釀改革國際貨幣制度。美、英和西歐6國經過反覆磋商,最後達成協定,同愈創設特別提款權。1969年9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1944年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欲》作了第一次修改,增加了關於創設特別提教權的條款,從此特別提款權也成為國際儲備資產的組成部分。特別提款 權不是現實的貨幣,只是一種計算單位,它是國際貨幣墓金組織分配給成員國的一種使用資 金的權利。為區別於原來按成員國繳納的份額 而享有的提軟權利,命名為特別提款權。它是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特別提款賬戶”上的一種殊面資產,成員國可以憑此向基金組織提用資金。因此,特別提欲權有可以與基金組織成員國按份傾提用資金的權利,是資金組織利用成員國擻人的基金解決成員國的資金困難,特別提款權並沒有結人的共同資金,提款權屬於成員國,可以使用這種權利從其他國家得到外 匯,兩者相比,都屬於提供信用的性質,但方式不同,特別提救權是成員國支配自由兌換貨幣的權力。因此,對成員國來說,特別提款權確是國際儲備資產的一個補充。1971年美元正式貶值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過多次討論,一致同意以後不僅把特別提款權作為國際 儲備資產的補充,而且要逐步使它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資產,取代美元和黃金的地位。1980 年3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準許成員國把特別提款權用於姍予。凡參加“特別提教權部”的成員國與另一參加國達成協定後,可以將特別提軟權蹭與另一參加國,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特別提款權作為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1950年以後兩年中,基金組織已準許各參加國之間通過協定,把特別提款權用於互惠信貸遠期交易、放款、清償金融債務以及為金融債務提供擔保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