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經歷

一生經歷

《一生經歷》是由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張侗,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基本介紹

書籍簡介:,作者序言:,書籍目錄:,精彩賞析:,

書籍簡介:

書名:一生經歷
作者:張侗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字數:110千字
頁數:315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序言:

我已經九十多歲了,這個高齡老人有人說:這一生是“生不逢時”,多半是打仗的年代,先是打武仗,後是打文仗。我說:這一生是“生正逢時”。
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過了獨裁統治的腐敗社會;經過了日本鬼子鐵騎下的奴隸生活;直至自己拿起槍桿子與眾民一起趕走日本強盜;又消滅八百萬國民黨軍隊;又打敗美國野心狼,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國。建國後又經過半個多世紀建設,同時又經過了一個又一個的政治運動,這難道不是豐富多彩嗎?這九十多年,什麼樣的味道都嘗過。改革開放後,新時代到來,過著欣欣向榮,安穩享受的生活。至今已過了耄耋之年,多事都力不從心。中國還要建設,還要達到小康社會,之後,就是到繁榮之年了,這就由兒孫們去開拓天下了!現在我把這九十多年來所走的坎坷道路寫出來,讓後人看看,這喜、怒、哀、樂的生活是經過磨練,經過考驗的。看,是不是“生正逢時”!
1999年,我整八十歲時,寫過一首“耄耋自問”的七絕中有“長流清洗五時期”一句(註:這五時期是:軍閥混戰、讀書求知、戎馬倥傯、邊陲科研、青山休閒),編出三本《張侗詩詞集》。這五個時期哪個時期最有意義呢?我思忖還是戎馬倥傯,硝煙瀰漫、出生入死的戰爭時期,它最容易鍛鍊堅毅的性格,磨練健壯的體魄;哪個時期最懊惱呢?是打文仗的那幾年,運動又運動,搞得頭暈腦脹,做了些身不由己的事,說了些泯心、違心的話。現在的日子最好過,吃飽喝足,隨心所欲,除因遭車禍,斷骨挫腦的後遺症,行動很不方便外,一般尚可,還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些時間在我2005年編寫的《休閒情草》中有所記載。)
在一生經歷中,可以看出在白區工作時,影子是隱約的,但是靈魂是生動的;在山區小道上,生活是清苦的,但行動是活躍的;在炮火連天的槍林彈雨中,生與死是有鬥爭的,但意志是堅強的;在科研工作時,技術是生疏的,但工作是積極的;就是傷後休閒中,也能以自己的心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關心下一代,在經濟上,也在思想上幫助了二十六名大、中學生,使他們專心勤學,能達到好的學業,這也是給社會服務加深一份力量,為“三個代表”加磚添瓦。
因為時已久遠,且頭腦挫傷,一個年已九十的老漢,思路是遲鈍的,很多情節已忘了。戰爭年代,也曾記過些情景,朝鮮戰場上也寫過日記,但都被美國的凝固汽油彈連行李雜物都付之一炬。之後也斷斷續續的寫過些雜記,這些雜亂無章的記載,無可套用。現在所寫的情節、地名、時日、人名等都是一點一滴回憶起來的,邊寫邊回憶,邊憶邊寫,有很多忘掉了,有很多遺漏了。從2001年開始起筆,第三年成初稿。經修修改改,2006年完成二稿。這都是記述式的,平鋪直敘,沒有粉飾的文句,沒有描繪的句章。好心的同志們,請你耐心的看一看,並請指點、批評、修正,我非常歡迎,非常高興。

書籍目錄:

一、家鄉和家庭
二、入學和入黨
三、浙南兩年
四、開闢鄞西
五、編入野戰軍
六、進駐上海
七、抗美援朝
八、南京兩年
九、在六十軍
十、戈壁歲月
十一、“三支兩軍”
十二、重返戈壁
十三、青山休閒
後面的話

精彩賞析:

東海之濱,浙東四明山東麓,有幾十條向東的溪流匯集成多條塘河,分別流入餘姚江、奉化江,到寧波城中的三江口合為甬江,直入東海,這就是寧波市鄞縣(今已改寧波市鄞州區)西鄉的大平原。舊時,鄉人叫它為“湖田”,土地肥沃,年年豐收。
在一條塘河流過的中段,築有一座石橋,橋上四角雕有九隻大小獅子,故稱“九獅橋”。橋南一排東西橫街,開設各式小店;橋北也有一排橫街,開設各式小鋪。在北街西頭,九獅橋北向,有一座四井七間四明堂的大廟,占地約2000平方米。廟門口的明堂立有石夾旗桿,上有旗斗;大門內開三扇,中門口有兩座石鼓。廟正大門上掛有橫匾,上寫“漢黃公廟”,鄉音“公”、“古”是諧音,並據說廟後原有一片樹林,日久了,這個地就叫“黃古林”了,其廟也稱“黃古林廟”,現在為古林鎮政府所在地。究竟是先有廟還是先有村,未經考證。廟第一井是三扇大門,兩側各有商家開店,進門就是戲台,廂房是樓上樓下看台,中鋪青石明堂。二井是大廳,供看戲正座,兩側各有偏房,有過道,並有巨石雕有兩座石將軍威武的看守大廟。正廳背有一排木製的十二扇屏風,上刻有廟的歷史。三井是正殿,有一座叫“老爺糊菩薩”(也有叫“老亞父菩薩”,據人說,此菩薩是黃石公,是漢劉邦之子劉盈的先生,盈叫其為“亞父”),端坐其中。兩旁也有廂房,並有邊門,東入駐廟人住民宅,西出廟為小弄二、三井之間有階步,中有雕龍斜石。隨著時代變遷,旗桿、石將軍、菩薩等,前後毀棄。廟四井是一排正屋樓房,後來由寧波警察局派出所進駐,樓下分別為審廳、監獄,樓上住警察。有廟就有祭祀,有祭祀就匯集各行小販,又由小販為小鋪小店,逐漸定居為小集。人口多了,市面興了,就成為小鎮。年代長遠了,就十天有三集市,為鄞西地帶的大市口。又加上其地盛產藺草,可織涼蓆,不知何時開始,鄉民幾乎家家有織席的木機,需兩人織,一人扣木,一人添草。有婆媳織,有母女織,也有夫妻織,也有與鄰合夥織,十有九戶以此為生。其產品遠銷各地,還銷至日本、朝鮮、韓國,在那裡名為“榻榻米”,故古林鎮有“席鄉”之稱。由此,黃古林鎮也盛名長江南北至今。
這個黃古林廟,建國後,因各村徵集稻穀為數甚多,無處屯放,糧食部門就藉此廟屯放穀物。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國糧食開放,購糧不需憑證,可以自由買賣,穀物也無需屯放,廟成為空廟了。但四十年來,廟內被谷糠侵蝕,不少磚木已損壞,加上“文革”期,廟內各種文物記載被稱為“四舊”,均被毀棄。現今,廟內戲台已倒塌,全部壁字、十二扇刻有廟史的屏風,所有柱聯,戲台頂的回音設備、叫雞籠罩等,均已毀廢,鄉人在改革開放時曾組織修廟,作為老年活動場所,經多年向政府交涉,未被批准,一座幾百年的文物就要有滅絕之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