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

一班

數量。用於人群。常含貶意;古代官吏等級。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為貴;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同一批;一般,一樣;猶一番;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同“一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班
  • 含義:表數量
  • 用於:人群
  • 拼音:yī bān
詞語信息,引證詳解,

詞語信息

【詞目】一班
【拼音】yī bān
【釋義】
1、表數量。
2、古代官吏等級。
3、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
4、同一批。
5、一般,一樣。
6、猶一番。
7、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
8、同“一斑”。

引證詳解

1、表數量。用於人群。常含貶意。
元 無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辭別那一班兒姊妹兄弟,就跟的去。”
明 馮夢龍 《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做風聞言事的一個小小新聞,奏上一本,說這魏生年少不檢,不宜居清要之職,降處外任。”
清 吳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進到廳上,一夥人在那裡圍著一張桌子賭錢,潘三罵道:‘你這一班狗才,無事便在我這裡胡鬧!’”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2、古代官吏等級。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為貴;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
隋書》卷二十六:“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班即階也。同班以優劣為前後。”
舊唐書·武帝紀》:“寒士縱有出人之才,登第之後,始得一班一級,固不能熟習也。”
新唐書·韋表微傳》:“爵祿譬滋味也,人皆欲之,吾年五十,拭鏡剪白,冒游少年間,取一班一級,不見其味也。”
3、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
宋 秦觀 《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翠華初到殿中間,三館諸儒共一班。”
宋史·禮志十五》:“同天節上壽班,自今樞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上共作一班,進酒一盞。”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大叫一聲,昏倒於玉輦之上。慌得尹公腳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將薑湯救醒,兀自叫心痛不已。當下飛駕入城,扶著宣王進宮。”
4、同一批。
元 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常只是拋了農器演武藝,就壓著那一班一輩。”
明 吳承恩 《西遊記》第三六回:“你不濟事。但是和尚,即與我們一般。常言道:既在佛會下,都是有緣人。你且坐,等我進去看看。”
清 曹雪芹 《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大家舉酒送行,一班子弟及晚輩親友直送至十里長亭而別。”
清 文康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時同安老爺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
清 西周生 《醒世姻緣傳》第七二回:“咱別要扳大頭子,還是一班一輩的人家,咱好展爪。”
5、一般一樣
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古來靜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燈與名園總一班,峰巒層疊水潺湲。”
清 萬玉卿 《瀟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兒,一半是無情鬼,一班兒形骸發齒,一班兒胎卵毛皮。”
6、猶一番
明 馮夢龍 《警世通言》第十二卷:“呂公見他說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7、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每學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
8、一斑。“斑”同“班”。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晉書·王獻之傳》:“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宋 黃庭堅 《望遠行》:“便索些別茶祗待,又怎不遇偎花映月。且與一班半點,只怕你沒丁香核。”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四·上楊提台稟帖》:“某把總自到汛以來,既未嘗郭外查點,且終月不聞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