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深淵色:四季植物情書

一朵深淵色:四季植物情書

《一朵深淵色:四季植物情書》是知名女作家潔塵的一本描寫四季植物的精選隨筆。在書里,我們跟隨一個熱愛植物的人,追逐她的植物閱讀,比如梭羅,柯萊特,比如梅·薩藤,塔莎·杜朵。也追隨她的植物腳步,從有女貞香的四川,到有梧桐的南京,再到地中海的紫花黃月,再到非洲的香料市場和猴麵包樹。作者不深究一朵花背後的植物學意義,對於女人來說,她們主要負責審美。潔塵說:我把這本書寫成了一本給植物的情書,胡亂愛,但愛很真。

基本介紹

  • 書名:一朵深淵色:四季植物情書
  • 類型:婚戀與兩性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潔塵
  • 出版社: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朵深淵色,每個女人都應該有這樣一座庭院。 如果沒有庭院, 也至少該有一株植物作為情人。 當女人對植物用情很深的時候, 植物就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 完成一場靜謐與豐饒的感官交換。

作者簡介

潔塵,女,作家,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報社文化記者、副刊編輯、出版社編輯等職。現為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散文隨筆集《碎舞》《華麗轉身》《提筆就老》《草莓的親戚》《禁忌之慟》《小道可觀》《生活就是秘密》《焦糖》,長篇小說《酒紅冰藍》《中毒》《錦瑟無端》等二十餘部作品。

媒體推薦

麥可·波倫在《植物的欲望》中,認為不愛花者,除了“缺乏想像力的男孩”,就是缺心眼的人。以前我屬於前者,目前看來還屬正常。波倫認為,花之美是大自然中極少不需要去發現的東西。他說,“花也有它們自己的詩人,但是它們從來不像山和森林那樣需要他們。”面對花,微風弄姿,蜜蜂采蜜,我寫生。除此之外,我們還能說什麼?——畫家,何多苓

圖書目錄

代序 我的園子/ 何多苓

第一輯 春 猛虎細嗅薔薇
玫瑰海棠
薔薇花事
玫瑰之道
藤蔓的陰影
紅濕的茶花
一杯春茶
魚腥草,折耳根
櫻桃的不安
走青和見紅
紫羅蘭和接骨木
旱金蓮

第二輯 夏 芬芳悱惻的胸懷
通往盛夏的甬道
一直等我的壁虎
成都人家
初夏的花樹
曖昧的芙蓉
妒殺石榴花
地中海的紫花黃月
鱸魚蓴菜之念
香料共和國
羅馬和地中海松
南洋的榴槤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
白果燉雞和黑果燜雞
紅姜花,白姜花
東非的香味
女貞香
決明花開
紅白茶
菖蒲
夏眠
芒果與狗
紫茉莉的艷與寂

第三輯 秋 剪破清空
桂花的神性
正邪曼陀羅
花茶
天上的柿子
靜態的瓜
對三角梅心不在焉

第四輯 冬 同一時間的溫柔與絕望
南山有台,北山有萊
美麗的果子們
畫下來的博物時光
新加坡的植物記憶
魔草曼德拉
火山灰下的花朵
精通漿果的人
草莓的親戚
孤獨而芬芳的遠方生活
硬得像膝蓋的果子
鐵樹的果實

橙黃橘綠時
書房裡的孔雀竹芋
美麗的木頭
中國楊的拌三絲
魔幻菜譜
塔莎的花園
女人的庭院
被植物之神眷顧的人
南京的梧桐
匆匆的銀杏

代跋 我們主要負責審美/潔塵

文摘

女人的庭院

說到女人的庭院,我總是首先想到我喜歡的美國女作家梅·薩藤。她的很多本作品中總是不停地提及她庭院裡的事兒:冬天第一場風雪來臨前,她要趕著在那些容易受凍的植物上蓋上麥稈兒;春天,冰雪消融之後,她要趕緊查看她那些寶貝的球莖是否安好;她出門在外講學旅行,看著驕陽似火,心裡發愁,惦記著她的植物是否受旱;暴雨傾盆中,她開車往家疾駛,為的是搶救她的鬱金香;很多時候,她穿著圍裙戴著手套在庭院裡忙著剪枝、打頂、換盆、施肥、除草,快到中午時,她和臨時僱請的幫忙修整圍欄的園丁一起坐著歇會兒,喝一杯咖啡,聊一會兒天……我所閱讀的梅·薩藤已經是一個獨居且隱居的60多歲的老太太了,寫作和園藝,創造和享受,勞動和冥想,入世又出世,既熱情開朗又安靜內省,既世俗化又精神化,我覺得,她是一個非常美麗非常迷人的女人。
我記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讀梅·薩藤的那個夏天。那個夏天的很多個早上,趁著還算涼快,我坐在我家花園裡,攤開她的書和我的筆記本,頭頂是紫藤的濃蔭,身後是兩棵開花的石榴,四周還有盛開的三角梅、梔子花、月季。那個夏天,一向睡懶覺的我卻早早地起床,到植物中間和她相會,手邊還有一杯濃茶。說來也妙,自從有了這個體驗之後,我一下子就戒掉了睡懶覺的毛病。
那個夏天裡,我讀到她說:“我的問題是使暴風雪中的情人們與我望見的一大片白色孤梃花之間有一個可行的過渡。” 她還說:“金盞花開了,非常少的小魚尾菊,一些矢車菊—— 只有菸草花和罌粟,以其洶湧的粉色在這惡劣的夏天泛濫開來。但最後會有可摘的東西,也會有值得為之摘花的人。”⋯⋯
太美妙了!迄今為止,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重讀梅· 薩藤。
我有兩個花園,我把它們叫作園子。園子這個詞比較隨意和潦草, 正好對應我那些不太精緻但相當茂密的植物們,也比較配合聚會時的啤酒、豆腐乾和放肆的笑聲。我的朋友們都喜歡到我的園子裡來聚會,四時花開是一個因素,綠葉茂盛也是一個因素,最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的那份開心和輕鬆。
在我的概念里,我把家居花園分成兩種,一種就是我這種園子。花茂密,草茂密,那些葉們更是茂密。每每澆水的時候,扯過長長的水管,端起來,像端把機關槍一樣地掃射一通,運氣好的時候, 會有點興奮,能生髮出幾分巾幗英雄的氣概。臨了,可以在牆邊掐兩棵蔥,中午煮麵的時候用。除了蔥,我在園子裡還掐過辣椒、西紅柿、絲瓜、扁豆、南瓜、葡萄、桃子等實用類的果實。我掐過黃果蘭和梔子花,放到臥室里添香;掐過玫瑰、薔薇、芙蓉、茶花、牡丹、芍藥、桃花等,做成瓶插,為房間增色;我還掐過草,那些和花們一起享受肥料和清水的雜草,長得相當壯碩肥實,搭配好的話,是不錯的瓶插。當然,更多的時候,我蹲在園子裡拔草,光著腳,腳上全是泥,戴著一頂草帽,汗如雨下,滿臉通紅,像個農婦。雜草是永遠都拔不盡的。如果把雜草拔光了的話,那就不是園子, 而是庭院了。
我以為的家居花園的另一個概念就是庭院。我有朋友就有這種庭院,青石地面一塵不染,假山盆景疏密有致,或草本或木本的觀賞花和各種藤蔓高低起伏,很有層次。關鍵是,沒有雜草,有草都是專門種的,比如三葉草,用於覆蓋花壇土層的表面,起保水保濕的作用。三葉草葉形精緻好看,還開紫色或粉紅色的小花,本身就是一道賞花的景觀。特別佩服的是,我朋友的庭院是他自己打理的。在我看來,要把一個花園弄成一個庭院,非專門請一個花工不可。
我家的園子原來是個躍層的屋頂花園,後來又有了個底樓花園。其實,在我看來,真正的庭院應該是在地上,接得地氣的庭院方為真正的庭院。我以前寫過我嚮往的最美好的晨事就是:“下了木梯, 轉了迴廊,到後院去提了一桶井水,將天井的磚地給潑得個清白若骨; 那棵拂地的相思樹和一頭隨手挽就的髮髻紋絲不動,因為沒有風。”
說來好樸素,木梯、井水、磚地和相思樹,還不奢望有風。這種樸素在當下需要有怎樣的經濟實力做後盾,那就不用多說了。其實, 就那木梯、迴廊什麼的,也沒有個上限的。我在越南河內去參觀過胡志明生前居住的“簡樸”的小木屋。那小木屋有兩層,全部都是木製的,但這個木,是紅木。說實話,有一座紅木小屋,誰會願意住到鋼筋混凝土裡面去?

有園子就很好啦。很多時候,我澆水拔草之後,沖洗完雙手雙腳, 走到園子入口處,半邊身子還在陽光里,半邊身子浸在室內的陰涼中, 突然,起了風,風鈴歌唱起來。這個時候,我總是會站一會兒,看風鈴飄搖的穗子。戶外勞作的辛苦愉快以及某種凌亂的感覺留在體內,等一會兒我就會走到樓下,在清潔有序的房間裡穿梭幾趟,燒水, 泡茶,然後端著茶杯走進我總是懸掛著窗簾的書房裡,開機,寫作。
人們都說,居家寫作的女人弄弄園藝是最好的調劑。我深以為是,也受惠已久。其實,我認為所有的女人弄弄園藝都是最好的調劑。有一個園子,或者一個庭院,植物的靜謐和豐饒,對應著女人的豐饒和靜謐,這中間有一種同質的氣息交流和能量互換。在這種交流和互換中,有一種很深的東西在滋長。所謂庭院深深深幾許?這個深, 可以不用理解為是一種景觀感覺,它更多的是內心的東西。這個深, 是才智的深。美國女學者黛安娜· 阿克曼在她所著的《感官的自然史》中,有一段很智慧的話,她說:“大多數人認為才智位於大腦中, 但生理學領域的最新發現表明,才智並不真正居住在大腦中,而是搭乘由激素和酶構成的車隊在全身各處旅行,忙碌地揣摩著我們歸類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視覺的複合景觀。”我很贊同這個觀點,而切身體驗到這個觀點的正確,我是通過植物獲得的。這個深, 還是情感的深,當女人對植物用情很深的時候,植物也會以一種微妙的方式,通過各種感官把深情反饋給女人。這一過程中,花嬌葉媚, 而女人的內心也靜若止水,也搖曳多姿,也有些風,有些涼,有些濕潤, 有些幸福。

後記

我們主要負責審美/潔塵

女友阿潘最近在裝修房子。新房子是躍層,有一個挺大的花園。新房子收尾時,阿潘找人在花園裡遍植玫瑰。照片上了微博,我看了就笑。玫瑰?!可不就是玫瑰嘛,說誇張點,那幾乎是她唯一確認的品種。
阿潘是花痴,有痴迷的痴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白痴的痴。她時不時在微博上貼一點她拍的花。這回贊道:茶花好美啊!下面有朋友留言:潘姐,拜託,這是扶桑。下回又贊道:扶桑好美啊!又有留言:潘姐,我服了你了,這是海棠。阿潘跟我住一個小區,有一次我和她一起走在小區里,路邊一棵巨大的花樹開得正妖,我說,呀,你們一期這棵櫻花越長越好看了。阿潘雙手一握,兩眼放光,驚嘆道,啊!這就是著名的櫻花啊?!我——怎么說呢,還是網上流行的那種說法貼切——雙腿一軟,差點給她跪了。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給阿潘電話,能把你當作有關植物的反面教材寫到文章里去嗎?阿潘說,寫,寫,隨便寫,我這種級別的反面教材也不好找。
跟阿潘形成對比的是我周圍有幾個植物控,且愛且懂,又紅又專, 比如熊英。熊英是字面意義上為正解的花痴,從小就對花特別痴迷。我跟她出去旅行過幾次,她住酒店也要買花在房間裡插上。小時候, 熊英的國小同學寫過這樣的作文:“……春遊路上,熊英看到了花, 飛奔過去,就像狗看到了屎。……”。老師在課堂上念出來,全班哄堂大笑。我把這個段子貼到微博上,熊英的妹妹,也是我朋友的熊燕留言說,補充花痴一個故事,說是姐妹倆有一年和別人一塊兒走藏區的無人區,幾天下來,疲累不堪,腳也受傷了,這時,遇崖邊一叢野百合,過了一會兒,但見熊英抱著野百合一瘸一拐地從山崖後面繞下來。女友小孟點評道:前面作文那個是芒果版花痴,後來懸崖百合這個是央視版花痴。
熊英現在成都三聖鄉經營一個叫作“櫻園”的農家樂,有三四畝地,雞鴨貓狗穿梭在桃李柑橘中間。櫻園有三百多種植物,花是重頭戲,初春櫻花,仲春薔薇,清秋金菊,隆冬蠟梅。我們成都一撥女友經常去櫻園,一般都找個說法助興,比如蠟梅雅集、薔薇雅集什麼的。遇到這個時候,我手持單眼,架勢擺得挺像一個職業攝影師,在花前吆三喝四對著眾女友一通狂拍,整很多糖水片兒出來, 很有成就感。
要說有了櫻園這么大一個園子,自己家那個幾平方米的陽台就算了吧,但熊英不,各種花器花架把一個小陽台弄得個高低錯落奼紫嫣紅。跟櫻園那種規模景觀不一樣的是,這種講究的小陽台特別適合拍花卉小景,每一幀拍出來都特別精緻好看。去年冬天某一天, 我和阿潘、顏歌跑到熊英家玩,茶好,點心好,聊得也好。在一棵
巨大的蠟梅瓶插下面,我們在蒲團上東倒西歪,被蠟梅香熏得迷迷糊糊。我問熊英,這棵蠟梅弄上來多麻煩,扔的時候也麻煩,你就離不得花嗎?熊英說,完全離不得,什麼時候家裡都必須有花。
我也算花痴,對於植物的知識儲備和愛慕程度,我介於阿潘和熊英之間。我先生的植物知識挺豐富的,另外,周圍還有幾個植物達人,作家西門媚、資深媒體人馬小兵、畫家何千里。我遇到什麼不懂的,經常請教他們。很奇怪,只要是馬小兵給我上了課,我就記得很清楚,比如我散步的時候遇到一叢古怪的紅花,問了幾個人都還是迷糊,馬小兵告訴我,那是南美朱槿,從此我就記住了。據說馬小兵要在櫻園掛一個“馬老師植物教室”的牌子,可能時不時會在那裡上上課。我很盼望去當學生。但迄今為止,牌子一直沒掛出來。
按理說,我這種級別的花痴,植物這個主題是沒資格碰的,但我居然就寫了一本關於植物的書。請誰來寫個序呢?想了想,我也不客氣,去求了老朋友、畫家何多苓。何多苓有一個由專業園藝師幫著打理的很棒的園子,走的是蔥蘢爛漫且雅致有品的英倫花園路子,每次我去,都心神陶醉羨慕不已。何多苓問我,讓我寫序,是因為我有一個園子嗎?我說,對啊,我就很想看看你怎么寫你的園子。
說實話,寫一本關於植物的書,我的底氣是遠遠不夠的,但架不住情感充沛。我把這本書寫成了一本給植物的情書,胡亂愛,但愛很真。我想起朋友李紅給我講的一個段子。李紅是詩人、作家鐘鳴的夫人,他們一群人去埃及自助游,一路上所有雜事都是女人們在忙乎,有男人覺得過意不去,想幫個忙,鐘鳴說,嗨,讓她們忙嘛, 我們主要負責審美。
對於植物,對於花,我也是這個態度:我們主要負責審美。

序言

我的園子/何多苓

潔塵要我為她關於植物的新書寫序,我想,是因為我有一處園子。
園子很小,而按照古人的定義,園不必大,只在山水間即可。而園子的確位於鄉村,面對荷塘。站在其中,目光所及,沒有一棟樓盤來破壞天際線,阻擋視野。這非常幸運,如瓦雷里的詩句:
“多好的酬勞啊,
經過了一番深思,
終得以放眼遠眺神明的寧靜!”
我未曾深思,但總算是在一番工作之後,所以也自認有權享受這樣的酬勞。同時,也有權——可能有些誇張——把自己的工作室稱為“帶工作室的花園”。
園子裡有兩棵大樹。用魯迅的筆法,一棵是榆樹,另一棵也是榆樹。據說多看綠色可以養眼,所以每當畫得眼花,我都要走到樹下, 抬頭仰望樹冠上密密的樹葉,想像自己是一隻鳥,深知其間的秘密, 俯視並蔑視樹下的我。但我比鳥聰明,知道榆樹之美,既在樹葉, 也在於它的落葉。冬天蕭瑟的黃昏,我也喜歡站在樹下,看那些黑色樹枝,如枯爪一般伸向鉛灰色的天空。
除了樹,在這個小園子裡,共有兩百多種花草(據園藝師彭蓉的統計)。每天工作之前,我都要沿著小徑,觀察它們的變化。倘若發現了春天第一朵玫瑰,就趕緊用手機拍下來,以為記錄。
我年輕時對花草毫無興趣。母親愛花,在陽台上種些蘭花,我視若無睹。她去世後,我也沒去澆水,這些花草就隨她而去。現在看見花就興奮,也許因為我也老了。另一個原因,也許如東坡雲,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現在我權當主人,所以有興致。麥可·波倫在《植物的欲望》中,認為不愛花者,除了“缺乏想像力的男孩”,就是缺心眼的人。以前我屬於前者,目前看來還屬正常。波倫認為,花之美是大自然中極少不需要去發現的東西。他說,“花也有它們自己的詩人,但是它們從來不像山和森林那樣需要他們。”面對花,微風弄姿,蜜蜂采蜜,我寫生。除此之外,我們還能說什麼?
我的工作室,北向的落地窗全部向花園打開。建築除了老去就沒了變數,唯有花園常變常新。幾天之間,花開花落。幾月之間, 季節更迭,植物榮枯。幾年之間,樹長大,改變了天空的形狀。以後, 許多年將要過去,兩棵榆樹終將靠攏,遮蔽整個天空,陽光不再灑下。渴望陽光的花將凋謝,喜陰的草們將占據所有地盤,而其中最強者, 又將在爭奪最後能源的戰爭中脫穎而出。
我是這個園子變遷的見證人。感恩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