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長征——紅軍長徵到陝北》展覽館

《長征長征——紅軍長徵到陝北》展覽館

2017年5月,由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陝西省檔案局按照中共陝西省委部署而共同主辦的《長征長征——紅軍長徵到陝北》展覽館落成開館。該館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學府大街陝西省檔案館院內,展館面積為600平米左右。展覽以翔實的文獻史料、珍貴的長徵文物、豐富的歷史照片和確鑿的統計數字、圖表等為主體,採用現代影音光電技術、高仿真人物塑像、逼真的故事場景等形式,再現了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戰勝無數艱難險阻,北上抗日,來到陝西這塊革命熱土,完成了一個新的偉大的戰略集結,開啟中國革命新的里程這一光輝壯舉;回望了這一世界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國歷史上的偉大事件,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征長征——紅軍長徵到陝北》展覽館
  • 展館面積:600平米
展館結構,分工合作,主要特點,社會價值,

展館結構

整個展出內容由序廳、五個主題單元和結束語組成。
序廳:由前言和吳起鎮會師大型浮雕兩個部分組成。
第一單元:主要展示“3+1”支(即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紅軍長征的緣起、經過和重大事件,特別是展示在陝西土地上的歷程和“再出發”等重要史實。
第二單元:主要展示中共陝西省委、陝西地方紅軍、陝甘根據地的艱苦鬥爭歷程和 “碩果僅存”的原因、“落腳點”的形成及貢獻。
第三單元:主要展示陝西作為黨的策略的轉變、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源地,作為鞏固和拓展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大本營和人民軍隊抗日出發點,陝西大地為開創中國革命新局面做出的歷史貢獻。
第四單元:主要通過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數字、各類長征人物、部分感人事跡等,展示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英勇悲壯。
第五單元:主要展示歷代黨的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同志關於長征的論述。
結束語:《弘揚長征精神,奮力追趕超越》

分工合作

按照分工,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要承擔展覽大綱、展覽文本的提供、修改,LED電視牆專題片和10個視頻的解說詞編撰和後期製作。經反覆徵求意見後,六易其稿。在此過程中,主要呈現了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的如下優勢:
1、貫徹要求。按照省委領導的指示精神,對以往長征宣傳中的薄弱環節予以加強。
一是圍繞突出陝西與紅軍長征的關係、陝西對紅軍長征做出的貢獻,從結構篇幅上和內容上進行較為充分的展示。
二是充實和加強陝南地區紅軍活動和根據地建設的內容,以及陝南對落腳點的形成、對紅軍長征的勝利所作出的長期被忽略了的貢獻,進行了強調。
三是對“兩點一存”、特別是“碩果僅存”的原因和作用,紅軍長征為什麼落腳陝北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梳理、進一步的挖掘和比較充分的論述,詮釋了紅軍長征“下得了地,安得了家”的生死擇決過程。
四是對陝西黨組織創建和領導的紅軍及根據地、長徵到達陝西境內並創建根據地和紅色區域的紅軍部隊的“再出發”、“沒有坐等中央紅軍到陝北”等史實和觀點進行了較為充分的體現。
2、明晰觀點。遵守政治紀律,體現“四個意識”,依據權威文獻規範政治觀點表述,對理解有誤或似是而非、語焉不詳等表述予以釐清,使之更加清晰,更加準確。比如,關於遵義會議中,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問題,毛澤東、張聞天等人的定位問題,涉及“三人團”的問題,關於長征是戰略上的主動轉移還是盲目逃亡的問題等。再比如,清澗起義的地位問題,賈拓夫對於中央選擇落腳點的作用問題,等等。
3、訂正史實。主要對時間、地點、稱謂、人數、定位、評價、遺缺、領導人排名順序等等問題,做了逐一訂正與規範表述。此類問題較多,不一一列舉。
4、甄別圖片。對有錯誤的、與展示內容關係不大的、不在展示範圍內的、尤其是反映國民黨方面活動的圖片進行刪減,對文本中缺失圖片、新增內容所需圖片、模糊不清和技術質量不高的圖片,進行了補充或者替換。現在的圖片總數為450幅,其中序廳1幅,一單元202幅,二單元68幅,三單元40幅,四單元134幅,五單元5幅。另外還有一部分省檔案館館藏電報、文稿等,在展櫃中進行了展出。
5、提綱挈領。在每一單元的開始和一級標題之下,均有概括其涵蓋內容,突出其主要意義的導語,起到提綱挈領、鮮明主題、使觀眾一目了然的重要作用。

主要特點

1、全面展示了“3+1”支紅軍長征在陝西的活動,不僅講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而且用了較大篇幅講述了其他幾支紅軍在陝西創建根據地和紅色區域等活動。梳理和拓展了陝西與長征的關係,挖掘和概括了陝西對長征做出的貢獻。
2、重點展示中央關於“落腳點”的選擇、突出了陝甘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艱難、形成“兩點一存”的原因及其歷史貢獻。不但在展板上用文字、圖片進行敘述,而且在視頻短片中做了重點闡釋。
3、加大和豐富了紅軍在陝南活動的內容。一是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幫助創建紅二十九軍及其游擊區、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發起陝南戰役、拉開紅四方面軍長征序幕的內容。二是紅二十五軍創建鄂豫陝根據地、西進北上“作成中央紅軍之嚮導”、永坪會師及組成紅十五軍團等內容。三是紅七十四師堅守根據地、發展壯大的內容。四是紅二方面軍在陝西鳳縣、略陽建立蘇維埃政權,形成紅色區域的內容等。
4、展示了多支陝西本土紅軍及根據地、長徵到達陝西境內的紅軍部隊的“再出發”、“沒有坐等中央紅軍到陝北”的史實,對這一觀點進行了支撐。
5、在前言中,重點論述了陝西對紅軍長征的歷史貢獻,除了突出“兩點一存”之外,對陝南與紅軍長征的關係、與“兩點一存”的關係以及對紅軍長征勝利做出的歷史貢獻,進行了全新概括與表述。指出:“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創建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陝南蘇區和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以及紅二方面軍在陝西開闢的紅色區域,與陝甘革命根據地一起,為紅軍長征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陝西不但是紅軍長征的接納地,也是紅軍抗日的出發轉承點,陝西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巨大貢獻將永載史冊!”這一全新表述,是以往關於紅軍長征在陝西這方面的黨史研究和宣傳中,具有突破性的一個觀點,也是一個亮點。

社會價值

《長征長征——紅軍長徵到陝北》紀念館的落成,填補了紅軍長徵到陝西有關方面歷史研究的空白,鞏固了全省紅軍長征80周年紀念活動成果,對於激勵廣大幹部民眾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煥發愛國主義熱情,為實現“追趕超越”、實施“五新”戰略,加快富民強省、決勝全面小康,走好新的長征路,提供了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